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和精神障碍患病率逐渐上升。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守护青少年心理健康需要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多位一体的协同努力。
青少年如何维持心理健康
(1)心理特征与年龄相符合。青少年的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以及个性特征,要符合年龄增长的规律。既不能像童年时的心理那样简单、幼稚,也不同于成年人那样成熟,而是表现出青少年所应有的特点,这是心理健康的基本条件。
(2)保持乐观而稳定的情绪。乐观而稳定的情绪有助于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在困难和逆境中,保持乐观的情绪会增强自信心。乐观而稳定的情绪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
(3)热爱学习。学习是青少年时期的主导活动,是为步入成年进入社会打基础的。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对学习的兴趣,就会把学习看作是一种乐趣而主动进行学习,这样,学习就不会成为负担。不仅不会因此增加心理的压力,而且有益于心理健康。
(4)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家庭、学校及各种环境中,要与父母、老师、同学保持融洽的关系。与人交往中,要平等待人,尊重和理解他人,乐于助人。要和同学建立正当的友谊,寻找自己的知心朋友。在家庭、学校和各种场合中,努力做一个受大家欢迎的人。
(5)自我调节,适应环境。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不满意或遇到不幸、挫折时,一些人往往会产生忧郁、悲痛、焦虑等不良的情绪,失去心理平衡。这时应采取积极的态度,疏导情绪,调整自己对现实的期待,使自己能够面对现实,以最适当的态度适应环境和处理问题,增长自己的耐受力。
家长要如何保护孩子身心健康
我们都知道,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长的言行举止、教育方式,乃至家庭氛围,都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深远的影响。然而,面对日益增长的社会压力和教育竞争,家长们如何做到既能保护孩子的心理健康,又能引导他们迎接未来的挑战呢?
1.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
与孩子建立开放、诚实的沟通渠道是保护他们心理健康的基础。家长应定期与孩子进行深入的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感受和需求。良好的沟通渠道有助于孩子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健康的心理品质。
2.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
青少年时期是情绪波动较大的阶段,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同时,家长应引导孩子学会正确表达情绪,避免情绪压抑或过度发泄。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有助于及时发现潜在的心理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3.提供稳定的家庭环境
一个稳定、和谐的家庭环境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家长应努力营造一个充满爱、尊重和理解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感受到安全和自由。稳定的家庭环境有助于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4.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
通过参与各种兴趣活动,孩子可以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拓展视野,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价值感。同时,兴趣爱好还能让孩子在忙碌的学习之余找到放松和愉悦的方式,有助于缓解心理压力和焦虑情绪。
5.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青少年时期是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家长应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家长可以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向孩子传递积极、健康、向上的价值观念。正确的价值观有助于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为未来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当家长或青少年自身察觉到心理健康可能出现问题时,切勿轻视或拖延。心理健康如同身体健康一样重要,需要我们细心呵护。如果发现孩子或自己出现持续的负面情绪、焦虑、抑郁或其他心理压力过大的迹象,一定要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