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选尘埃落定,特朗普再次入主白宫。对我国而言,特朗普上任后大概率会发起更凶猛的贸易战。贸易战背后是科技战,通过在“卡脖子”技术如芯片贸易上遏制中国,是美国的长期战略。2018年,中美贸易的首场战役就是由特朗普发起的芯片战,那么当2025年特朗普就职后,他又会针对我国打出怎样一副牌?
有两点是可以确定的。首先,特朗普是商人思维,利益为重,什么国际惯例、通行准则都不在他眼里。其次,芯片这些核心科技依然是特朗普的着力点。
而当电子科技领域的芯片战争已经白热化,我们需要警惕的,是另一场暂时没有爆破然而影响更深远的战争——农业领域的“芯片”战争,即种业之战。
美国前任国务卿基辛格曾有一句话:“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掌控了所有国家,如果你控制了粮食,你就掌控了全人类”,粮食安全是一个国家的命脉,种业则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是不折不扣的农业之“芯”。
一万年前,农耕文化的开始,是人类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东亚驯化的水稻、小米、大豆,中亚驯化的小麦,南美驯化的玉米,极大解决了人类的温饱问题,为人类繁衍生息、人口增长提供了强劲的支持,而后,从部落到公社、从城市到国家,人类社会不断进化。
中国历朝历代,“以农为本”都是基本国策。在几千年的培育耕种中,中国农业积累了丰富的遗产,其中,选种留种就是重要的经验。我国传统的农耕方式,以生态种植、循环轮作等为特色,春种一颗粟,秋收万颗子,是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耕作模式。然而,面对现代社会爆炸性的人口增长,更规模化、更有效率的农作方式成为必需。而首当其冲的,就是种业的创新,产量更高、抗病力更强的种子培育成为现代农业的关键一环。
与工业芯片不同,作为农业”芯片“的种子是有生命的,它通过基因遗传进行繁殖,一粒种子可以发展成一片森林,它的成长也更为复杂。与此相应,培育新种的难度远远超过工业芯片的制造,而其效益和影响,也往往彪炳史册。
在我国,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因饥荒吃不饱饭留在许多老一辈人的记忆里。为了让全国人民吃饱,从七十年代开始,以袁隆平为代表的农业科学家们开始了旷日持久的努力。1974年,杂交水稻第一代培育成功,比普通水稻亩产提高20%。到1991年,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粮食生产国,创造了以不到全球10%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的奇迹。
杂交水稻的成功,是我国种业上的一座丰碑。但是,我国的种业整体上起步晚、底子薄,在国际种业的冲击下,付出了不少的学费。
上世纪90年代,外资逐步进入我国种子市场,经过10多年的试探,他们盘踞我国种子市场,以产能高、卖相好、易储藏为卖点,先低价垄断,后抬高种价。比如从以色列进口的番茄种子抬到8元一粒、4000元1克,日本胡萝卜种子买到1罐1.2万元。老百姓叫苦不迭。
尤其2000年,中国种业开始市场化,海外公司一拥而入,形成碾压之势。如美国先锋公司研发的玉米品种“先玉335”,在东北的占有率达75%左右,在吉林甚至高达85%,是国内第二大玉米品种。2003年至2006年,广西洋品牌的玉米种子市场占有率高达90%。蔬菜种子领域更是“洋洋”得意,马铃薯美国的,萝卜韩国的,辣椒以色列的。在全国最大的蔬菜基地“中国蔬菜之乡”寿光,“洋种子”占比曾经高达八成。
洋种子的全面入侵,不仅让我国每年需要付出大量的外汇购种,而且从根本上威胁到我国的粮食安全。外资种业巨头,从种子到化肥、农药一条龙,一面将本土种业挤出市场,另一面也给环境带来了极大的隐患。以转基因大豆为例,它不可以留种,必须每年购种,同时它的抗病性能需要搭配特定的化肥农药,于是种子和化肥农药都要从外资巨头那购买;更关键的,施了他们化肥农药的土地,本土的种子无法适应生长。等于说,一朝用了外资巨头的种子,就得持续用下去,连带他们的化肥农药,最终整个产业链条都被他们控制。
阿根廷就是前车之鉴。曾经的阿根廷,是一个以家庭农场为单位,种植蔬菜、粮食作物,兼具畜牧业、盛产奶酪和牛肉的国家,一度是拉美生活水平最好的地方。
但2000年开始,一切有了变化。国际种业巨头孟山都公司将转基因大豆在阿根廷推广,最开始免费给农民大豆种子,农民尝到了甜头,于是大量开垦荒地,种植孟山都的转基因大豆,配套使用它提供的农药化肥。然后,孟山都突然征收大豆种子的专利费,让当地农民措手不及。而当地农田已经不再适合种植大豆之外的其他作物,当地人不得不举债购买大豆种子,被迫高筑债台。当地官方公布的贫困线下人口从1970年代末的5%剧增至2002年的51%。
与此同时,配合使用草甘膦等大豆杀虫剂后,当地土壤、水源遭到严重污染,人们健康受到损害,儿童的先天残疾率比其他地方高出四倍。更麻烦的是,遭到杀虫剂侵蚀的土壤只能耕作耐药性更高的作物,而这些作物的种子大多还是掌握在孟山都手里,一个原本农业与畜牧业并重可以自给自足的国家,就此被套上了枷锁,而且无路可退。
我国粮食安全同样经历过外资巨头的阻击。最严峻的一次是2004年,美国的三大粮食贸易商操纵大豆市场狂涨狂跌,让很多中国企业大幅亏损。就在这个时候,美国的资金趁虚而入,一口气收购了10多家中国企业。
经此一役,我国痛定思痛,加大了粮食安全保障。2008年,当美国再次发起粮食战争,外资粮商故技重施,国际粮价一路攀升;但我国动用国家储备,国内粮价巍然不动,让外资粮商倒跌了个跟头。而趁着外资巨头损失惨重,我国逐步收回了大豆产业链上的控制权。
显然,这场粮食战争的决胜,除了未雨绸缪,关键还在于我国在杂交水稻培育上的突破,在主粮种业上有自主知识产权,国家粮食安全就有了定海神针。与此同时,为了粮食安全的长治久安,种业国家战略实施也势在必行。
2011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首次明确了种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2017年,中国化工集团斥资430亿美元收购先正达,这个全球第一大农药、第三大种子的农化高科技公司,成为我国种业与国际接轨的重要一着。2021年,中央深改委审议通过《种业振兴行动方案》,种业翻身战,正式打响。
为此,有几个关键点。首先是对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种质资源包括古老的地方品种、新培育的推广品种、重要的遗传材料以及野生近缘植物等,其间除了本土的种质资源,也可以引进种质资源。如美国80%的玉米种质资源来自国外,而新西兰奇异果的培育源种,就来自我国猕猴桃。同时在农业发展中,以生态种植为核心,保持生物多样性,也是对种质资源的一种保护。我国拥有52万份农作物种质资源,居全球第二。但是,完成资源精准鉴定的不到10%,真正有用的基因还没被完全挖掘。
其次是产学研的结合。在种业创新上面,我国种业曾有两个80%,80%的育种在科研机构,80%的种子企业都着力在销售推广上,这样造成的结果是科研机构培育出的种子得不到很好的推广应用,也不利于持续研究进行更新换代。因此需要加强科研与企业的合作,同时过程中注意种业知识产权保护。
第三是科技创新与国际接轨,现代种业已经发展到“常规育种+现代生物技术育种+信息化育种”的4.0时代,我国需要加快现代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融合发展,加大国际交流和合作,打造我国种业的核心竞争力。
可喜的是,通过十多年的奋发图强,我国种业振兴取得了显著成绩。一面,洋种子在我国的市场份额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目前只占到3%左右。另一面,农作物的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已经超过95%,进口种子占全国用种量的0.1%,其中以蔬菜种子为主。如玉米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91%,自主选育的蔬菜品种占到87%。蔬菜之乡的寿光,洋种子比例也从8成,降到2008年的6成,到如今的3成。
不过,与国际种业巨头相比,我国种业依然还有很大差距。除了水稻、小麦两大口粮100%自给,且育种水平在国际领先外,我国大豆、玉米,虽然基本自给自足,但是单产低,不到世界先进水平的60%。最大的鸿沟还是在蔬菜领域,高端蔬菜、大棚专用蔬菜种子依然大量依靠进口。如甜菜和黑麦草种子对外依存度依然达到95%以上,胡萝卜、菠菜、洋葱、高端品种番茄的进口种子市场占有率也超过90%。我国的种业振兴依然任重而道远。
而当中美贸易战升级,美国绝不愿意看到我国种业的做大做强。虽然之前在粮食贸易方面,美国尚未采取特别措施,但特朗普的回归,不排除他会采取非常手段,对我国发动全面粮食战争。事实上,特朗普已经放话要追究我国没有履行2020年协议购买500亿农产品承诺的责任,而我国为了保障粮食安全,这几年一直在降低美国大豆、玉米的进口量,从各个方面来看,我国的种业保卫战已箭在弦上。
毋庸置疑,在全球种业市场上,美国处于霸主地位。全球四大国际粮商,美国ADM、嘉吉、帮吉和法国路易达孚,基本上垄断了全球粮食等作物种子市场的90%以上的份额,其中前三个是美国粮食经营商。还有美国农业企业孟山都公司,包揽了全球转基因种子的专利权,转基因种子所有权牢牢掌控在他们手里,全球转基因种子都要受制于他人。
当然,我们也有信心面对。大而不强是我国种业的现实,但我们一直在前进。目前,在全球十大种子企业中,中国已有2家(先正达、隆平高科),而我们也向来不惮挑战的。2018年特朗普企图用芯片来制约我们,却反而促动了我国芯片行业的自主创新,在种业上也当如此。道路是曲折的,未来是光明的。不管东南西北风,我们只要不断强大自我,就将永远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