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70年代,蒋介石也走到了人生最后的岁月。他奋斗了多年却依旧是空空一场,也只能潦草收尾度过一生。在弥留之际,为何他还提到了主席?点赞收藏,带你了解蒋介石的人生最后一刻。
解放战争时期,蒋介石最终不敌,南京一战中彻底落败,蒋介石败退台湾,两人之间也分出了斗争结果。失败的蒋介石带着国民党的残余部队,逃到了台湾;而主席带领胜利的队伍,一起建设新中国。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蒋介石也走到了人生的最后岁月,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将蒋介石压得喘不过气。那时候台湾在国际上的地位可谓是在夹缝中生存,新中国的蓬勃发展给台湾带去了不小的压力:中美、中日至今实现了外交正常化,在联合国会议上也恢复了中国的合法权益,与此相反,不少国家纷纷与台湾断交。
此时他终于意识到,大陆的胜利是历史潮流,已经变得势不可挡。而国民党也失去了之前的优势,现在唯一能够做的,就是与大陆达成协议,推进中国的和平统一进程。
人生一场,浮生若梦,在这一连串的突变当中,年过半百的蒋介石已经疾病缠身,再加上来自国际上的压力,最终倒下卧床不起。或许是到了人生的最后时刻,又或许是一切都看得云淡风轻,肆意闯荡四方的蒋介石在晚年的时候十分思念故乡,很想回大陆看一看。
但是令他担忧的是,大陆与台湾之间的对立,他不确定大陆方面能否让他顺利回到故乡。他把这个消息给大陆领导人说过之后,令他惊讶的是,大陆表现出了他所没有意料到的大度和宽容。大陆方面不仅允许蒋介石回忆故乡探亲,还释放了国民党的一些战犯,允许他们到台湾或者是香港找工作生活。
而大陆方面做出这种决策也是在意料之中,因为一位外交家曾在公开场合多次表明,只要爱国我们就是一家人,无论立场,爱国没有先后,欢迎台湾同胞到大陆来。可见大陆这样的决策也是响应了之前的外交政策。
这种示好性的行为,并没有得到蒋介石的积极回应。与主席的乐观豁达相比,蒋介石的思想已经落后于时代,显得有些僵化。这种沉重的思想包袱阻碍了蒋介石向前发展的脚步,也阻碍了祖国统一大业的进程。
随着大陆国际地位的提高,高层想要加快步伐,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但是要想主席和蒋介石直接对话虽然是有些不太可能的,因此双方中间必须需要一个联络人才能促成两党的合作。经过主席再三考虑,他选择了章士钊。他又是谁呢?又能否担此重任呢?
章士钊不仅是一位出色的外交家,而且与国民党方面的领导人都有着不错的交情,在台湾那边也算是有一定的地位,因此派他担任此职务是最合适不过的了。但是人选问题是解决了,随之而来的还有另一个问题,那就是此时的章士钊已经九十多岁了,不仅身体状况不太好,而且疾病缠身,对于出使台湾这样的任务,对他的身体损耗是极大的。但是在国家大义面前,章士钊选择了牺牲个人利益,他毅然决然地决定前往台湾进行双方交涉。
在经过家人的同意之后,多名护士医护人员陪同章士钊先生,在香港乘飞机去往台湾。章士钊先生到达香港之后,他先辗转多种关系最终联系到了国民党当局领导人。经过初步的沟通,章士钊认为领导人之间的合作是很有希望的,因此他派自己的儿女回北京向主席报告此事。
但是令人意外的是,由于长时间的疲劳,以及不适应香港的特殊气候,章老还没有抵达台湾就在香港去世了,虽然原定的计划被延迟,但是章老对我国的祖国统一大业依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或许是终于想通,又或许是顺应历史潮流,1975年春节前夕,病入膏肓的蒋介石派人秘密向主席发了一封信函,信函中的表述就是邀请主席来台湾共同商策两岸大事。接到信函后主席十分开心,主席立马开始寻找合适的人选。
最终主席委托邓公总理担此重任,为了配合这次两岸沟通,邓公还特地在报纸上刊发了一篇文章,文章的大概内容表达了主席热切的希望两党第三次合作,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造福两岸人民。在所有人的努力下,这次的谈判效果很不错,两岸关系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商业贸易往来也更加频繁。
三月份,蒋介石感觉自己时日不多,便告诉自己的随从之后要注意的工作事项,同时也交代了一些自己的遗嘱,他希望死后能够葬于慈湖,因为慈湖的风景和故乡的风景最为相像,也能让他有些慰藉。4月5日,蒋介石与世长辞,他在对故乡的浓浓思念中离开了。
之后,台湾方面按照蒋介石的遗嘱,将他葬在了一个风清水秀的地方,从墓地俯瞰,能看到所有的风景,这也算是完成了蒋介石心中的遗憾,几日后,蒋介石的葬礼和道别仪式如期举行,不少市民也为他献上了一束白花。征战了多半人生时光的蒋介石,就这样退出了历史舞台,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大家对此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积极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