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放过孩子们吧!令人窒息的“厕所社交”,正在无情摧残下一代

炎黄小刺史 2024-06-20 09:08:06

孩童是祖国的未来,是希望的明天。

然而就在当下的中国,却出现了一个令人心痛的现象——"厕所社交"。

这个怪诞的词汇指的是,中小学生在学校的严格管控下,只能躲进肮脏潮湿的厕所里与同伴们聊天嬉闹。

令人震惊的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全国18岁以下的抑郁症患者已高达1563万,占总患者人数的30.28%!

面对这些数字,我们不得不反思当下教育制度和理念存在的严重问题。

被剥夺的自由

在不少学校,为了维护教学秩序、确保安全,采取了严厉的管理措施。

有些学校规定,除课间如厕外,任何时候都不允许学生离开座位;有的学校干脆将"囚禁"做到极致,连走廊和操场都成为"禁区",学生别说嬉闹玩耍,就连逗留都不行。

整个校园里只剩下教室和厕所被开放。

于是,"厕所社交"这种非正常的社交方式应运而生。

厕所成为孩子们仅存的"避风港",他们在这个肮脏狭小的空间里疯玩、高谈阔论、分享零食,暂时逃离枷锁般的管控。

曾有一位山西晋中的老师无奈地说:"现在的'课间圈养'现象实在是太过严重和夸张了,下课铃响起时,校园里冷冷清清,整个操场上空无一人,大半学生宅在教室里不出来。"

一位家长也吐槽,孩子在课间10分钟里连走走廊都不允许,更别提到操场了。

生命就像一潭水,需要阳光的温暖和流动的契机。

将孩子的生命完全禁锢在封闭的环境,这是对生命最残暴的伤害。

让孩子的身心得不到自由的发展,只会造成无法弥补的创伤。

偏执的分数至上主义

造成"厕所社交"现象的另一重要原因,在于教育领域近年来日趋严重的"分数至上"功利主义倾向。

不少学校为追求高升学率,将全部教育资源和努力都聚焦到了智力培养和应试教育上。

孩子们从幼儿园到高中,只会不断地被灌输死记硬背的知识,却少有教师着眼于培养孩子们的创新精神、人文素养和运动技能。

在这样的环境下,学校渐渐把学生当作"分数机器"来看待,沉浸在狭隘的应试主义中,只要能考上好大学就可以了。

于是,孩子们所有的自由活动和课余时间都被压榨掉了,不但被剥夺了放松和休息的权利,就连正常的人格养成和体育锻炼都难以实现。

更有甚者,一些家长为了孩子升学投桃报李,也被裹挟在这股功利主义浪潮中。

他们甚至高于学校,对孩子的期望值和要求达到了近乎偏执的地步。

只要孩子的分数好,就什么都好;只要一点点不如意,就会对孩子严加责骂。

在这种双重压力下,孩子们的身心俱疲。

他们处在长期的高强度学习和生活节奏中,一天24小时从早到晚都被高强度填满。

有统计显示,很多中学生平均一天的作息时间是:早上5点起床温习功课,上午8点上学,一直上到晚上10点多才放学回家;休息半个小时,再写作业到半夜12点。

第二天循环往复,几乎从未停歇。

一名湖北云梦县的高一女生因学习压力太大而选择了跳楼自杀,年仅15岁;还有更多的孩子被家长送进了精神病院。

北京安定医院就有80多张床位,住院的一半是10到16岁的儿童和青少年。

为孩子们鸣不平

对于学校的这种过度管控,我们自然无法赞同,这是对孩子们权利的严重侵犯。

无论出于什么目的,都不应该用剥夺自由的方式来约束孩子们。

孩子们生来就富有好动和好奇的天性,需要在阳光下自由奔跑和玩耍,才能保证身心的健康发展。

如果将他们彻底关在笼子里,躯体虽在,精神却已经被扼杀。

孩子们不再是孩子,而是一台台毫无生机的学习机器。

美国教育家弗洛贝尔曾说过:"在我们培养出答案聪明的小天才之前,首先我们已经扼杀了一切勇气和想象力。"

我们教育是要追求孩子们全面发展,不该片面地压制他们的天性。

其实孩子们生来就是体力充沛、好动爱玩的,既然他们有这样的本能需求,我们就应当满足而不是加以禁锢。

学校理应给孩子们预留充足的自由活动时间,让他们尽情奔跑嬉戏,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磨炼意志品质,增进友谊。

对于近来青少年抑郁症愈发低龄化的现象,管控政策也难辞其咎。

将孩子们过于严格地管控在封闭空间,这必然会产生沉重的心理压力。

一旦积压达到一定程度,就极有可能诱发抑郁、焦虑等精神疾病。

作为成年人,我们对待孩子们切不可再采取这种强硬的方式。

很多家长也在为孩子们的未来捉襟见肘。

看到一个个天真无邪的孩子,年纪尚小就背负起沉重的学习包袱,每天清晨黑夜都在死读硬记,根本体会不到生活的乐趣,连做个孩子都算不上,心中难免感到揪心的痛。

更有不少家长陷入了一种近乎偏执的分数至上迷思中。

只要分数好,孩子就算泡在书里或从早到晚上补习班也无所谓;只要孩子考不上理想的学校,家长就会这样那样地狠狠批评。

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孩子终将遭受精神上的严重创伤。

教育制度有待改革

面对如此令人痛心的现状,我们当务之急是要从根本上改革和完善教育制度。

我国教育事业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教育理念和体制机制依然保留着旧有的思维定式,已经远远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步伐。

作为东方大国,我们从古至今都提倡教育的至关重要性。

然而,传统教育理念更多强调是"因材施教"和"诲人不倦",并没有给予孩子们充分的自主权和尊重。

近代以来的应试教育制度,更是沿袭了这种思维定式。

如今是当代中国教育制度迫切需要变革的时候了

我们不应再将孩子们当作单纯的"学习机器",而要着眼于培养每个孩子们的个性、特长和气质。

让孩子们在最佳的学习氛围和良好的教育环境下,健康快乐地成长,这才是教育的本真目的。

因此,教育制度改革也需要全面推进。

我们要彻底摒弃僵化的应试教育观念,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充分结合,使"德育""智育"与"体育"得到平衡发展。

要科学制定课程设置,既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又要适当减轻学生学业负担。

保证孩子们有充足的课余休息时间,并预留出大量用于自主活动的时间。

再次要改革教学方式。摒弃枯燥乏味的填鸭式教育,转向启发式教育。

倡导探究式、互动式教学,培养学生们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索的学习能力。

同时还要加强审美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孩子们的人文素养。

学校层面必须改变目前那种过分死板、严苛的管理方式。

校方要给予师生更多自主权,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为孩子们预留出充足的自由活动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在放松中成长,在游戏中汲取乐趣。

同时也要加强校园文化和人文关怀建设,用爱心嬗育孩子们的心智。

家长们也要摒弃陈旧的"重分数、轻过程"的教育观念,树立科学的育儿理念。

他们要和学校加强沟通,多一些理解和包容,而不是无止尽地施加压力和要求,更不能把孩子当作攀比炫耀的资本。

唯有在关爱与理解中成长,孩子们才能真正快乐健康。

我们要呼吁各界人士重视这一问题,用爱心和智慧推动教育体制的变革,用包容和宽容化解家校矛盾,为孩子们创造一个自由开放的成长环境。

只有当整个社会氛围发生改变,教育理念真正深入人心,孩子们才不会再被"关进笼中"。

厕所社交虽是一个怪异的社交现象,但它隐射出的种种问题却不容忽视。

我们都期盼着有一天,孩子们能在操场上自由奔跑,在教室里快乐学习,在生活里尽情释放天性,而不再需要把厕所当做"秘密基地"。

让我们行动起来,以实际行动捍卫孩子们应有的权益和自由,还他们一个纯真无忧的童年!

参考资料

0 阅读:0

炎黄小刺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