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蜀汉的国力是最弱的,当然,刘备在时,有个巅峰,是刘备拿下益州和汉中的时候,那时,刘备拥有荆、益二州,还有军事要地汉中,可以说是刘备的高光时刻。
蜀汉不仅有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还有魏延、李严等名将,还有诸葛亮、法正、马良等谋士,一时间,人才济济,还有十多万兵力,就连孙权都非常忌惮。
然而,随着关羽发动襄樊之战,兵败丢失荆州,刘备就失去了一条臂膀,先是关羽败亡,紧接着,张飞也被部下刺杀,而刘备在这种情况下,依然要坚持伐吴,攻打孙权,为关羽报仇。
随着刘备在夷陵之战中兵败,全军覆没,蜀汉元气大伤,原来有十几万兵力,关羽丢失荆州,损失了四五万人,刘备夷陵之战也损失了四五万人,加起来,差不多折损了十万之多,蜀汉只剩下四五万人了。
这是一个烂摊子,幸好有诸葛亮在支撑。刘备死后,诸葛亮为了报答刘备的三顾之恩,辅佐后主刘禅,治理蜀汉,慢慢又恢复了国力。
然后,诸葛亮北伐,连续五次都没有成功,随着关羽、张飞、黄忠、马超和赵云等大将的离世,蜀汉名将凋零,只剩下魏延、李严等很少几位了。
诸葛亮死后,魏延因为和杨仪争权失败,被马岱斩杀,蜀汉更是人才匮乏,俗话说,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到了这样的一种状况,蜀汉国力本来就弱,岌岌可危。
好在,蜀汉后期全靠三个魏国降将在支撑着,这三个魏国降将,分别是姜维、王平和夏侯霸。
谁也没有想到,辉煌一时的蜀汉,最后居然全靠三个魏国降将,真是令人感慨万千。
先说王平,王平本来是魏国将领,汉中之战的时候,王平舍弃了强大的魏国,投奔了蜀汉。
王平虽然不识字,但是,作为一名将领,是合格的。
在街亭之战中,马谡不听诸葛亮的调度,也不听王平的劝阻,执意屯兵山上,被魏国大将张郃击败,王平带着一千多人,敲着战鼓,掩护撤退,吓得张郃不敢追击,王平功劳不小。
魏延镇守汉中,汉中稳如泰山,魏延死后,王平接任,采用魏延的防守办法,汉中一直固若金汤,魏军不敢前进一步,由此可见王平的能力。
后来,曹爽和夏侯玄等人率十多万人进攻汉中,又是王平防守,当时,汉中守军不到三万人,采用王平的策略,成功挡住了曹爽的进攻。
《三国志 王平传》记载:涪诸军及大将军费祎自成都相继而至,魏军退还,如平本策。
王平真是一员难得的将才。可惜,248年,王平病逝了。
再说夏侯霸,夏侯霸是魏国名将夏侯渊的儿子,因为高平陵之变曹爽被杀,司马氏专权,大肆杀戮,身为讨蜀护军的夏侯霸,感觉到了危险,便投奔了蜀汉。
夏侯霸临走,劝他的侄子征西将军夏侯玄一起投奔蜀汉,但夏侯玄不听,后来,夏侯玄回到洛阳,被司马师杀害。
夏侯霸历经千辛万苦,在蜀道中迷路,差点饿死了,幸亏蜀汉得知消息,派人接应,这才救了夏侯霸一命。
《三国志 夏侯渊传》记载:霸,正始中为讨蜀护军右将军,进封博昌亭侯,素为曹爽所厚。闻爽诛,自疑,亡入蜀。
夏侯霸到成都后,刘禅没有亏待夏侯霸,封夏侯霸为车骑将军,位在时为卫将军的姜维之上。
后来,夏侯霸跟随姜维一起北伐,出力不少。
演义中,夏侯霸是战死了,但在正史中,没有记载,生卒年不详,估计是病死在蜀汉。
最后说一下姜维,姜维一开始也是魏国的将领,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姜维被天水太守关在城外,姜维无奈,投降了诸葛亮。
诸葛亮非常欣赏姜维的才能,多次重用姜维,把姜维当成接班人来培养,姜维也不负诸葛亮的栽培,在后期,成为蜀汉的中流砥柱。
诸葛亮五次北伐,都失败了,姜维接棒,继承诸葛亮的遗志,九伐中原,虽然没有成功,但是,姜维忠心耿耿,尽力了。
263年,魏国三路大军伐蜀,姜维率主力在剑阁挡住了钟会主力十多万人,然而,邓艾偷渡阴平,逼近成都,刘禅吓得不战而降,蜀汉灭亡了。
当消息传到军中,姜维和将士们都愤怒极了,纷纷拔刀砍石,以发泄心中的不满,但是,大厦将倾,独木难支,没办法了。
《三国志 姜维传》记载:寻被后主敕令,乃投戈放甲,诣会於涪军前,将士咸怒,拔刀砍石。
后来,姜维煽动钟会造反,企图利用钟会,灭掉邓艾等人,再杀死钟会,恢复蜀汉。
但是,后来钟会犹豫不决,导致消息泄露,姜维和钟会都被魏军杀死,姜维为蜀汉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姜维是蜀汉最后的忠臣,可歌可泣。
参考资料:《三国志》
可惜了魏延。
老将军可识得天水姜伯约否?
所以呢?韩信也是项羽降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