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雷家林诗歌集录二》
(湖边)湖边看晚霞,相依情树下。流星映侬意,长空灿星花。渡头浸明月,秋水戏鱼虾。汀洲少沙鸥,西风拂蒹葭。静女思隽永,隐居水一涯。
武陵芳谷,隐隐流飞瀑。水云处,山齐舞。青岩阵如兵,武士列无数。寒梅后,杜鹃点染翠微处。留侯藏三楚,灵气弥云雾。避汉主,桃源路。清风与明月,相伴余生度。身老时,无言零落归山丘。(千秋岁--武陵胜境)
武陵芳谷,隐隐流飞瀑。水云处,山齐舞。青岩阵如兵,武士列无数。寒梅后,杜鹃点染翠微处。留侯藏三楚,灵气弥云雾。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幅武陵芳谷的绝美画卷,充满了生动的意象和丰富的情感。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赏析:
“武陵芳谷,隐隐流飞瀑。”开篇便点出了武陵芳谷的美丽景色,飞瀑隐隐流淌,为整个山谷增添了一抹灵动之感。
“水云处,山齐舞。”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山谷中的自然景象,水与云交织在一起,山峰仿佛也在随着节奏起舞,展现出大自然的和谐与生机。
“青岩阵如兵,武士列无数。”青岩排列整齐,如同士兵列阵,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同时也增添了山谷的神秘感。
“寒梅后,杜鹃点染翠微处。”寒梅与杜鹃的点缀,为山谷增添了色彩与生机。寒梅的坚韧与杜鹃的艳丽,共同构成了山谷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留侯藏三楚,灵气弥云雾。”最后两句则引入了历史人物留侯,以及三楚的地理概念,为山谷增添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留侯的传奇故事与三楚的灵气,仿佛都弥漫在山谷的云雾之中,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世俗的仙境之美。
综上所述,这首诗词通过生动的意象和丰富的情感,描绘了一幅武陵芳谷的绝美画卷。从自然景象到历史文化,都在这首诗词中得到了完美的融合与展现。
避汉主,桃源路。清风与明月,相伴余生度。身老时,无言零落归山丘。(千秋岁--武陵胜境)
桃源胜境,归隐之愿
-避世之选:选择避开汉主纷扰,向往武陵桃源之路,寻求心灵之宁静。-清风明月:愿与清风、明月为伴,享受自然之美,共度余生,体现超脱尘世之情怀。-归老山丘:年岁渐长,无多言语,终归于山丘,表达了对生命终点的淡然接受及归隐自然的愿望。
此词通过描绘“桃源路”、“清风明月”等意象,传达了诗人对超脱尘世纷扰、归隐自然的深切向往。同时,“身老时,无言零落归山丘”一句,也透露出诗人对生命归宿的淡然态度,以及对武陵胜境作为理想归宿的憧憬。
昆仑高处冰河,直下黄流错落。两岸荒原万古色,五千风雨任洗磨。炎黄厚德长流,青史不尽同歌。夕阳西下看壶口,万马奔腾可奈何。心潮逐浪多。(破阵子--黄河)
昆仑高处冰河,直下黄流错落。两岸荒原万古色,五千风雨任洗磨。炎黄厚德长流,青史不尽同歌。
这是一首充满历史沧桑感与民族自豪感的诗歌。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解读:
1.昆仑高处冰河,直下黄流错落:
这两句描绘了昆仑山的壮丽景象。昆仑山高耸入云,山顶覆盖着冰河,而山下的河流则如黄龙般奔腾,错落有致地流淌。这既展现了自然的雄浑之美,也寓意着中华民族发源地的崇高与伟大。2.两岸荒原万古色,五千风雨任洗磨:
这两句描述了河流两岸的荒原景色,历经万古而颜色不变,寓意着中华大地的悠久历史和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同时,“五千风雨任洗磨”也指出了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经历了无数的风雨和磨难,但始终屹立不倒。3.炎黄厚德长流,青史不尽同歌:
这两句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高度赞扬。“炎黄”代表了中华民族的始祖,他们的厚德如同长河般源远流长,影响着后世子孙。“青史不尽同歌”则意味着中华民族的历史是一部不断被传唱的歌谣,每一页都充满了英雄的事迹和民族的荣耀。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描绘昆仑山的壮丽景色和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表达了诗人对中华民族的深厚情感和自豪之情。同时,也寓意着中华民族在历史的风雨中不断前行、不断壮大的坚韧精神
夕阳西下看壶口,万马奔腾可奈何。心潮逐浪多。(破阵子--黄河)
这首《破阵子--黄河》描绘了一幅夕阳西下时,黄河壶口瀑布的壮观景象,以及由此引发的内心激荡。以下是对这首词的详细解析:
1.夕阳西下看壶口:
“夕阳西下”描绘了时间背景,即黄昏时分,太阳即将落山。“看壶口”指的是观赏黄河壶口瀑布,壶口是黄河上的一个著名景点,以其壮观的瀑布而闻名。2.万马奔腾可奈何:
“万马奔腾”形容壶口瀑布的声势浩大,如同成千上万匹马在奔跑,气势磅礴。“可奈何”表达了面对如此壮观景象时的无奈和感慨,也隐含着对自然力量的敬畏。3.心潮逐浪多:
“心潮”比喻内心的情感波动。“逐浪多”意味着内心的情感像海浪一样翻滚不息,与壶口瀑布的壮观景象相呼应。整体来看,这首词通过描绘黄河壶口瀑布的壮观景象,引发了作者内心的激荡和感慨。夕阳西下时的壶口瀑布,如同万马奔腾,声势浩大,令人心生敬畏。同时,作者也借此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情感波动,与自然的壮丽景象形成了共鸣。
(梅影)梅影散去桃迎春,江南又绿柳摇风。秦村鸡吠相对语,洞口片片是落红。
这是一首描绘春日景象的诗,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句“梅影散去桃迎春”,以“梅影散去”暗示冬日的结束,而“桃迎春”则预示着春天的到来,桃花的盛开是春天的重要标志,此句巧妙地通过两种花卉的交替,展现了季节的更迭。
次句“江南又绿柳摇风”,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江南景色。柳树是春天的象征,其嫩绿的枝条在春风中摇曳,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此句通过“又绿”二字,表达了春天再次降临江南,万物复苏的喜悦之情。
第三句“秦村鸡吠相对语”,将视角从自然景色转向了乡村生活。鸡鸣声在村庄中此起彼伏,仿佛在相互对话,这种生动的描绘让人感受到了乡村的宁静与和谐。此句也通过“秦村”二字,点明了地域特色,增加了诗歌的乡土气息。
末句“洞口片片是落红”,再次将视角拉回到自然景色上。洞口处落红片片,这是春天花卉凋零的景象,但同时也预示着新的生长和开始。此句通过“片片是落红”的描绘,既表达了春天的短暂和易逝,也暗示了生命的循环和不息。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春天江南的美丽景色和乡村生活的宁静与和谐。同时,诗人也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生命循环和季节更迭的深刻感悟。
(弈棋)友两相对弈,方知世事皆如棋。兵走车进间,世外纷纷争搏急。烂柯人不见旧乡,白云悠悠自卷舒。
这首弈棋的诗,充满了深意与哲思,将棋局与世事巧妙地联系在一起。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解读:
“友两相对弈,方知世事皆如棋。”这两句诗开篇即点明主题,两位友人相对而坐,开始对弈。在棋局中,他们逐渐领悟到,世间的许多事情,其实都如同这棋局一般,充满了变数与策略。
“兵走车进间,世外纷纷争搏急。”在棋盘上,兵卒前行,车马驰骋,每一步都充满了策略与算计。而诗人借此比喻世间的纷争与竞争,人们为了各自的利益,纷纷扰扰,争斗不休。
“烂柯人不见旧乡,白云悠悠自卷舒。”“烂柯人”是一个典故,指的是那些因长时间沉迷于某事(如弈棋)而忘却时间流逝的人。这里用来形容那些过于投入棋局或世事中的人,他们往往忽略了身边的变化,甚至忘记了自己的初衷和故乡。而“白云悠悠自卷舒”则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景象,白云自在地飘荡,不为世事所扰。这既是对前面“烂柯人”的一种对比,也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
整首诗通过弈棋这一具体场景,引申出对世事的深刻思考。它告诉我们,无论是棋局还是人生,都充满了变数与挑战,我们需要有策略、有智慧地去面对。同时,我们也应该学会超脱一些,不要被世事所困,保持一颗悠然自得的心。
(双妹)双妹踏雪只寻梅,天涯春暖早鸿飞。冷香盈袖双倩影,向晚依依不愿归。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优雅而富有情感的画面,主要围绕“双妹”这一主体展开,融入了自然景色与人物情感,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深远的意境。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句“双妹踏雪只寻梅”,以“踏雪寻梅”这一传统意象开篇,既展现了冬日雪景的清冷与纯净,又寓含了寻梅的雅致与情趣。这里的“双妹”更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感,仿佛是两位佳人,在皑皑白雪中寻觅着那抹独特的芬芳。
次句“天涯春暖早鸿飞”,笔锋一转,从冬日的雪景跨越到春天的气息,鸿雁的早飞预示着春天的到来,也象征着时光的流转与希望的萌芽。此句与首句形成鲜明的季节对比,增添了诗歌的层次感和时间跨度。
第三句“冷香盈袖双倩影”,继续描绘双妹的形象,她们身上似乎还带着梅花的冷香,这香气不仅盈满了她们的衣袖,也盈满了整个画面,使得两位佳人的形象更加鲜明而动人。这里的“冷香”与“双倩影”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末句“向晚依依不愿归”,则点出了时间已近傍晚,但双妹却依依不舍,不愿离开这美好的景致。这句不仅表达了她们对眼前美景的留恋,也隐含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不舍之情。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描绘了一幅双妹踏雪寻梅、流连春光的美丽画面,同时寓含了时光的流转、情感的依依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白云乡,杜鹃红染翠微岗,高处梵钟听犹寒。江水闲闲,白鹭飞飞雾霭间,意悠然。无言只把画屏观,青山看我,我看青山。(散曲)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山水画卷,充满了诗意与禅意。以下是对这首词的解读:
“白云乡,杜鹃红染翠微岗”,开篇便勾勒出一个如梦似幻的地方——白云乡,这里杜鹃花开得红艳,染红了青翠的山岗,色彩斑斓,生机勃勃。
“高处梵钟听犹寒”,笔锋一转,将读者引向更高更远之处。高山上的梵钟声声,听起来仍带着寒意,这不仅写出了钟声的清冷,也暗含了高处的清寂与庄严。
“江水闲闲,白鹭飞飞雾霭间”,镜头再次拉低,转向江水与白鹭。江水悠然流淌,白鹭在雾霭间飞翔,一派宁静祥和的景象,仿佛时间都在这里放慢了脚步。
“意悠然”,此句承上启下,既总结了前面的自然景象给人的感受,也引出了下文的抒情。
“无言只把画屏观”,词人面对如此美景,却选择无言,只是静静地观赏,仿佛这美景就是一幅动人的画屏。
“青山看我,我看青山”,结尾两句,词人将青山与自我相对而视,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也透露出词人内心的淡泊与宁静。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自然景色与词人内心的情感巧妙融合,营造了一种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意境,让人读来回味无穷。
(千里)千里名山任足磨,孤然萧姿浸长河,云随身迹月随影,四海苍原百鸟歌。三尺剑佩五车书,长亭短亭奈老何,青山处处吾之土,怀金且尽不且多。
(千里)千里名山任足磨,孤然萧姿浸长河,云随身迹月随影,四海苍原百鸟歌。三尺剑佩五车书,长亭短亭奈老何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而孤高的画面,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的豪情壮志与对时光的无奈感慨。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解读:
首句“千里名山任足磨”,诗人以“千里名山”为背景,展现了自己豪迈的情怀和远大的志向。他愿意在名山大川之间磨砺自己的意志和才能,象征着对无限广阔世界的向往和探索。
次句“孤然萧姿浸长河”,诗人以“孤然萧姿”形容自己的孤独与清高,而“浸长河”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孤独与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交融。这里的“长河”不仅指实际的河流,也象征着历史的长河,寓意着诗人在历史的长河中孤独地前行。
第三句“云随身迹月随影”,诗人以“云”和“月”为伴,形象地描绘了自己漂泊不定、随遇而安的生活状态。同时,这也寓意着诗人的心灵与天地自然相融合,达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第四句“四海苍原百鸟歌”,诗人以“四海苍原”和“百鸟歌”为背景,展现了一个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世界。这里的“百鸟歌”不仅指自然界的鸟鸣,也象征着人间的欢声笑语和生活的美好。
后两句“三尺剑佩五车书,长亭短亭奈老何”,诗人以“三尺剑”和“五车书”为象征,分别代表了自己的武勇和文才。然而,面对时光的流逝和岁月的无情,诗人也不禁发出“奈老何”的感慨。这里的“长亭短亭”是古代送别之地的象征,寓意着人生的离别和时光的匆匆。
综上所述,这首诗既表达了诗人对壮丽山河的热爱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也展现了他在面对时光流逝时的无奈和感慨。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丰富,是一首充满豪情壮志与人生哲理的佳作。
(双眸)双眸情含久,桃花点上头。古巷飘脂过,香沟红点流。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充满古典韵味的画面,其中“双眸”作为核心意象,蕴含着深厚的情感与意境。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双眸情含久”:首句便直接点出“双眸”,这双眼眸中蕴含着长久的情感,仿佛深藏着无尽的故事与思绪。这种情感的深沉与持久,为全诗奠定了一种温婉而深情的基调。
“桃花点上头”:第二句以桃花为喻,形象地描绘了双眸之上的神采。桃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被视为美好、娇艳的象征,此处用来形容双眸,既增添了画面的美感,又寓意着双眸中流露出的情感如同桃花般绚烂而动人。
“古巷飘脂过”:第三句将场景转至古巷,通过“飘脂”这一细节描写,勾勒出一个优雅而神秘的女性形象。脂粉香气在古巷中飘散,既表现了女性的柔美,也营造出一种古典而幽静的氛围。
“香沟红点流”:末句进一步细化了对女性形象的描绘,“香沟”可能指的是女性身上的某个部位,如颈项或锁骨等,而“红点流”则可能是指脂粉或汗珠在肌肤上的流淌,这一细节描写既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感,也进一步强调了女性的柔美与娇艳。
综合来看,这首诗以“双眸”为核心,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比喻,描绘了一幅充满古典韵味与柔美情感的画面。诗中既有对女性形象的细腻描绘,也有对情感深沉而持久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美好情感的向往与赞美。
(点点)点点星光片片舟,天汉无穷泊何洲。人生飘渺五十年,逝后还看天外游。明月前身荒诞说,对酒江山慷慨歌。天地悠悠我何小,浮生一梦似头陀。
(点点)点点星光片片舟,天汉无穷泊何洲。人生飘渺五十年,逝后还看天外游。明月前身荒诞说,对酒江山慷慨歌。
这首诗充满了浪漫与哲思,描绘了一幅壮阔而深邃的夜空图景,并借此抒发了对人生、宇宙以及生命意义的深刻感慨。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句“点点星光片片舟,天汉无穷泊何洲。”以点点星光比喻成片片小舟,在浩瀚无垠的天河中漂泊。这里,“天汉”指的是银河,而“泊何洲”则表达了对于归宿的探寻与迷茫,暗示着人生在广阔宇宙中的渺小与不确定。
接着,“人生飘渺五十年,逝后还看天外游。”这两句直接转入对人生的思考。五十年代表了一个大致的人生长度,而“飘渺”则形容人生的无常与虚幻。逝后“还看天外游”,表达了诗人对死后灵魂归宿的想象,或许将继续在宇宙的广阔空间中遨游。
“明月前身荒诞说,对酒江山慷慨歌。”这两句则更富有哲理与豪情。明月的前身被赋予了荒诞的色彩,这既是一种幽默的自嘲,也是对传统神话的一种解构。而“对酒江山慷慨歌”则展现了诗人面对江山美景时的豪情壮志,即使面对人生的无常,也要慷慨高歌,享受当下的美好。
整体来看,这首诗将宇宙的浩瀚与人生的短暂、虚幻相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豪情与豁达,即使面对生命的无常与宇宙的广阔,也要保持一颗乐观、豪迈的心。
(月中)月中丽影淡如烟,月色朦胧春枝妍。月光流溢寒空色,月下怀人湄水边。
(田父)田父好怀陶隐居,南山种豆北山菊。羲和上人快哉风,不求甚解读古书。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田园父亲的闲适生活和心态,他向往并效仿古代隐士陶渊明的生活方式,南山种豆,北山种菊,享受着自然与劳作的乐趣。同时,他也像羲和上人一样,追求一种快意自在的生活态度,读古书时并不刻意深究字句,而是更注重其中的意趣和心灵的滋养。
具体来说:
“田父好怀陶隐居”:这里的“田父”指的是田园中的父亲或农夫,他心怀向往,想要效仿古代隐士陶渊明的生活方式。陶渊明是东晋时期的著名诗人和隐士,他的田园诗和隐逸生活深受后人推崇。“南山种豆北山菊”:这句诗描绘了田父的劳作场景。他在南山种豆,北山种菊,过着自给自足、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豆和菊都是田园中常见的植物,象征着田园生活的简朴和美好。“羲和上人快哉风”:这里的“羲和”可能指的是古代神话中的太阳神,也可能是一个虚构的人物或象征,代表着高远和超脱的境界。“上人”则指修行者或高人。“快哉风”则是一种令人心旷神怡的风,代表着自在、惬意的生活态度。这句诗表达了田父追求高远境界和自在生活的心愿。“不求甚解读古书”:这句诗反映了田父读古书时的态度。他并不刻意深究字句,而是更注重其中的意趣和心灵的滋养。这种态度体现了他的闲适和自在,也表明他更注重内心的感受和体验。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描绘田父的劳作场景和生活态度,表达了一种向往隐逸生活、追求自在惬意的心愿。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于简朴、自然、和谐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行者)云飘空宇,吾行四隅。时有塞鸿,伴我孤魂。天旷是被,地厚是床。家在何处,满处是家。南有木棉,北有长杨。西飘黄尘,东扬海涛。--
(行者)云飘空宇,吾行四隅。时有塞鸿,伴我孤魂。天旷是被,地厚是床。家在何处,满处是家。南有木棉,北有长杨。
这段文字充满了诗意与哲理,描绘了一位行者的豁达与自由心境。以下是对这段文字的解读:
“云飘空宇,吾行四隅。”行者如云般在广阔的天地间飘荡,他的足迹遍布四方,不受地域限制,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随心所欲的自在。
“时有塞鸿,伴我孤魂。”在行者的旅途中,时常有远方的鸿雁相伴,它们如同行者孤独灵魂的伴侣,共同游历于这无垠的世界。
“天旷是被,地厚是床。”行者以天为被,以地为床,表现出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态度。他的生活简单而纯粹,无需繁琐的物质享受,只需大自然的恩赐便足以。
“家在何处,满处是家。”对于行者而言,家并不仅仅是一个固定的地点,而是一种心灵的归宿。无论身处何方,只要心怀宁静与满足,处处都可以是家。
“南有木棉,北有长杨。”这句话进一步描绘了行者所游历的广阔世界。南方有木棉树,北方有长杨树,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风景和特色,但无论在哪里,行者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与美好。
整体来看,这段文字通过行者的视角,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哲学。它鼓励人们放下束缚,勇敢地去探索这个多彩的世界,并在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心灵归宿。
寒夜去寻梅,月下疏影蒙;花影重重。夜朦朦,月胧胧,天地冰空,香更浓。(梅词)
这首词以寒夜寻梅为题材,描绘了一幅清冷而幽美的画面,富有诗意和美感。以下是对这首词的赏析:
“寒夜去寻梅”,开篇即点明时间(寒夜)和行动(寻梅),营造了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同时也透露出词人对梅花的特别喜爱和向往。
“月下疏影蒙;花影重重。”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寻梅的场景。月光下,梅花的疏影若隐若现,花影重重叠叠,给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美感。这里的“疏影”和“花影”相互映衬,共同营造出一种幽静、雅致的意境。
“夜朦朦,月胧胧”,这两句继续描绘夜晚的朦胧景象,与前面的“月下疏影蒙”相呼应,进一步加深了画面的神秘感和美感。同时,“朦朦”和“胧胧”这两个叠词的使用,也使得词句更加生动、形象。
“天地冰空,香更浓。”这两句是词的高潮部分。天地之间一片冰空,更加凸显了梅花的孤傲和坚韧。而在这清冷的环境中,梅花的香气却更加浓郁,仿佛要弥漫整个天地。这里的“冰空”和“香更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加突出了梅花的独特魅力和词人对梅花的赞美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词以寒夜寻梅为线索,通过描绘月下的梅花疏影、朦胧的夜色以及浓郁的香气,成功地营造了一种清冷而幽美的意境,表达了词人对梅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同时,词中的叠词和对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也使得词句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艺术感染力。
这首词是哪个朝代的?
这首词的具体朝代难以确定,因为它并非出自广为人知的词人之手,也未附带明确的朝代信息。在古典文学中,许多诗词作品因流传久远而作者和朝代失考。不过,从词的内容和风格来看,它很可能属于古代某个时期,具体可能是宋代或清代,因为这些朝代是古典诗词创作的高峰期。然而,没有确凿的证据表明它确切属于哪个朝代。
在欣赏古典诗词时,我们往往更注重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和情感表达,而非过分纠结于作者和朝代的身份。这首词以寒夜寻梅为主题,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月下梅花的疏影与香气,营造了一种清冷而幽美的意境,展现了作者对梅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雷语:此语说明吾诗有古风,具体说来有宋诗的哲理风情,或清代的苍茫感觉,当然这是博诸位一笑的。)
雷语:字数多的减少来解读,肯定不完整,但也只能这样,另有的无法解读,就以原诗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