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陈东霞,写作28年,画画4年
40岁前,无知无觉,混沌迷茫;40岁后,转变思维,找到生活的真正意义
立志陪你找灯塔,升思维,扩眼界,开启别样人生。
上一篇:思维提升之路31——工具篇4 极简思维一体两翼蝴蝶图
每个人,从小到大,都有成长的规律,这个规律,经过徐斌教授团队的研究和实践,最终凝结成了《极简思维》这本书。
在《极简思维》中,从生活、工作、学习3个方面,详细列举了用这张图管理碎片时间、高效开会、家居布置等12个场景的应用,如果你感兴趣,可以找来读一读。
我用自己的一次备考经历,来详细分解。
大概7年前,朋友要考证,她极力怂恿我一起考,我说我是外行,怕考不了。
她说没事,你爱看书、学习,相信你可以的。
我一想,每天除了接送孩子,加上晚上忙2、3个小时外,白天倒是有点时间,于是报了名。
一 头部——目标设定
很多年没有认真听课、记笔记、背诵,刚开始学习,我时不时问自己,为什么要“自讨苦吃”?追个剧不香吗?睡个觉不香吗?
每每想放弃时,我就想,如果拿到证,我可以有稳定的收入,可以实现买房的愿望,至少不用再那么辛苦奔忙。(勾勒愿景)
还有,我想为儿子作出榜样,我不能半途而废,晚上他做作业,我学习,我希望,能潜移默化影响孩子。(价值评估)
我通过勾勒“成功画面”,暗示自己一定能、也一定要通过考试。
因为这张证书,能给我带来物质、关系、精神上的巨大价值,也是实现我的人生价值和意义的最好途径,所以,这是一件值得我付出全部精力去做的事。(同步目标)
这就是头部目标设定,通过“勾勒愿景,价值评估,同步目标”,提升信心,增加动力。
二 左翼——过程管理
1 资源整合
当真正投入学习才发现,一下报了全部4门课,时间根本不够用,早上送完孩子买好菜,一上午至多能学2个小时,偶尔还有事,就听不了课。(时间)
我跟考友们请教,筛选哪个老师的课程适合我,了解大概的学习流程。(学习规划)
我跟先生商量,我只做必需做的事情,其他可做可不做的,希望他能搭把手,所幸先生很支持,他承担了一部分家务。(赢得支持)
我又“斥巨资”更新了电脑,买了平板,方便随时随地听课学习。(物质准备)
这就是过程管理中的第1步,梳理资源,看看已有的、能利用的有哪些,没有的,需要增加的,或要争取的支持(书中有模板)。
(图片来自网络,我的都没了)
2 时间安排
我的安排是上午学相对简单的2门,午休前看书或笔记助眠,晚上学习另外难的2门。
距离考试还有7个月,我准备前3个月学第一轮,初步了解;2个月,听精讲班,开始背诵记忆;用1个月,听重点班,穿插做真题,整理错题;最后1个月,查漏补缺,巩固记忆。
根据教材的页数,平均到每天,必须看多少页,按计划,只能提前,不能延后,比如明后天有事要忙,那今天一定要把后2天的页数看完。
所以那时,我特别珍惜时间,拒绝无效社交,利用一切碎片时间,接孩子、做饭时,甚至走亲戚时,我也带着平板,在车里听课。
这是过程管理中的第2步,规划安排。
3 行动反馈
每天晚上9点到11点,效率最高,但会困;白天听课总会分心,我会换课换脑子,或做真题,带着问题去听课。
有时我就往后翻教材,看离计划还有多少页,瞬间又“清醒”了,提神了。
有时,我就翻厚厚的一本本笔记,看写的那么多字,会有成就感迸发;
那段时间,我的右手大拇指与中指,磨出了厚厚的老茧,我看到它们,就在心里默默认定,这是保证成绩的“勋章”。
于是,我又会“心满意足”地打开电脑,听课、记笔记。
这里的反馈包括2方面,一是对计划安排的检查复盘;另一个是对大脑的正向回馈。
学习也需要遵循大脑规律,它需要正向反馈,以上的换脑、笔记、老茧、刷题时节节升高的分数,都是对日日辛苦的最好回馈,也是让大脑心甘情愿继续下去的最大动力。
三 右翼——成果最大化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用2年时间,通过了全部4门考试,顺利拿到了证书。
经历2年的“艰苦备考”,我摸索出了一套学习的方法,在后来的其他考试中,我都按照这个方法,顺利通过,我还影响了好几个朋友考证,告诉他我的方法。
我也更能理解儿子在学习中的遇到的问题,他情绪起伏的缘由,同时,言传身教。
当然,考试也获得了物质上的回报,虽然没有想象的那么“丰厚”。
唯一遗憾的是,当时,我还没有系统学习极简思维,也还不知道SMART、思维导图等等极简工具。
这也说明,在平时生活工作中,我们有时也会运用这些工具、方法,只是并没有形成系统。
如果你能系统学习,掌握这些极简思维模型,那么,你会比周围人学得更快、更高效、更省力。
当然,这需要你不断学习、内化、实践、运用、调整、升级,最后内化成你的本能,成为你“打怪升级”的“王牌”那么,一定能达到降本增效、事半功倍的效果。
文|东霞
极简思维创新人
充满好奇心,探索新领域,
成为创新思维引领者
脑中有图心中有数脚下有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