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行情重燃

证券市场周刊 2024-06-24 20:40:18

以“科特估”之名,在海外映射、景气提升的助攻之下,科技行情被再次点燃,资本市场为新质生产力重塑估值。

周汇/文

科创板五周年之际,在“科技特色估值”(下称“科特估”)的催化下,A股市场科技行情再次被点燃。

2019年6月13日,科创板举办开板仪式。历经五年的发展,科创板从无到有,截至2024年5月底,科创板共有上市公司572家,总市值超5万亿元。科创板五年的发展,不仅是中国资本市场改革的一个缩影,更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具体实践,已成为中国“硬科技”企业上市首选地。

在此背景下,市场当前对“科特估”也分外青睐,“科特估”可以看作是新质生产力概念在金融市场的延伸,新质生产力是产业政策,延伸到金融市场,就是高科技行业的估值应该相对传统行业有一定的吸引力,才能使得市场的资金对高科技行业有配置的动力。

光大证券认为,近期,在半导体政策利好的带动下,市场对“科特估”的讨论渐多,关注度不断提升。“科特估”可以理解为“科技特色估值”,旨在对中国高科技企业估值体系进行重塑。当前全球正处在以人工智能、大数据、量子科技等智能化为核心的第四次工业革命进程中,伴随中国科技实力快速发展与增强,对中国高科技企业的估值体系进行重塑,建立新的高科技企业的投资理念,对中国科技企业以及资本市场的发展都具有必要性。

国联证券表示,参照市场对“中特估”的理解,“科特估”具备两个主要特征:一是“科含量”高,兼具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双重特征,主要分布在国产替代及自主可控领域;二是部分具备较强科创属性和科技前景的领域当前估值偏低,行业有估值修复的需求。

据Choice数据统计,6月以来涨幅前二十的个股中,绝大多数为以芯片为代表的科技股。在科技股的带动下,消费电子、人工智能等主题也持续活跃,芯片、半导体等ETF涨幅均位居市场前列。

国联证券认为,近期“科特估”行情或受多重因素共振:政策面,国家大基金三期成立;基本面,半导体行业自2021年四季度持续去库存以来,近期行业有所回暖;流动性,美联储降息预期对利率敏感型资产起到较好的催化提振作用;估值层面,当前科技板块处在历史低估值水平,科创50的市净率处在上市以来5%分位值内。

机构普遍认为,在当前市场风格切换、资金偏好转变的大背景下,以芯片为代表的科技赛道正在展现出极强的业绩弹性和投资价值,随着5G、AI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加速渗透,科技股有望在未来一段时期内持续引领市场风向标,为A股带来新的增长动能。

“科特估”催化剂

近期A股市场波动加剧,但科技成长股表现突出。兴业证券统计数据显示,5月24日至6月12日期间,科创50逆市上涨1.69%,领涨主要宽基指数;行业层面上,电子、国防军工和汽车等为代表的成长行业表现占优。

兴业证券认为,其背后的核心原因在于行业轮动加速、缺乏明确主线的背景下,市场风格“高切低”。通过对一级行业近五日涨跌幅排名变动绝对值加总,兴业证券构建了行业轮动强度指数。5月以来,轮动强度快速上行,A股市场进入到一个较为混沌、缺乏清晰主线的时间。同时。叠加前期市场拥挤度较高,成交量与情绪高位回落,投资者开始寻找处于低位、有足够“安全边际”的行业。

一方面,5月中下旬以来科技成长的拥挤度、股价均处于低位。从拥挤度来看,截至5月24日,半导体、消费电子、光模块、计算机设备、军工电子和办公软件等多数细分成长行业的拥挤度处于较低水平;从股价位置来看,截至5月24日,成长风格年初至今表现靠后,计算机、电子、传媒、军工等跌幅靠前;从成长/价值比价来看,5月下旬时成长/价值相对位置也回落至历史低位。

另一方面,放眼全球,A股市场部分科技行业也具备较高的性价比。例如A股半导体与费城半导体指数和估值比价均处于历史低位,也因此吸引北上资金自5月中下旬以来持续加仓半导体和消费电子等行业,进而强化了成长股占优的风格。

与此同时,产业和政策端的催化也为科技股“添了一把火”。一方面,国家大基金三期于5月24日正式成立,注册资本达3440亿元,超过前两期总和,将持续支撑国内半导体产业发展。另一方面,苹果于6月10日召开的WWAC上推出Apple Intelligence,AI应用端有望加速落地,美股AI加速上涨,对国内产业形成映射。

因此,兴业证券总结称,近期科技成长股表现占优主要源于市场资金“高切低”与产业政策的催化。

中泰证券也认为,科技股的走强有政策催化的作用,在三中全会“深化改革”预期下,相关科技股风险偏好或显著上升。

同时,国家大基金三期等产业政策发力,市场情绪或出现改善。而在资金方面,当前全球资本市场资金押注“科技创新”,AI科技革命拉开序幕后,英伟达等AI相关公司股价接连上涨,资金持续流入。当前美国通胀逐渐放缓,未来外部流动性或持续修复,A股相关板块外资流出压力或持续减弱。

“科特估”的意义

方正证券表示,建立中国科技企业新估值体系的意义在于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服务新质生产力。

2023年10月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首次提出要加快把中国建设成金融强国,充分强调且肯定了资本市场的枢纽作用。现代资本市场是现代金融体系的核心,在发现培育创新型企业、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定价创新企业、促进资本形成、推动产业升级、优化资金配置等方面起着引导性和决定性的作用。

同时在国务院4月4日印发《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第3个“国九条”)中亦提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更好服务高质量发展。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走深走实,增强资本市场制度竞争力,提升对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的包容性,更好服务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国资国企改革等国家战略实施和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加大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企业的股债融资支持。加大并购重组改革力度,多措并举活跃并购重组市场。健全上市公司可持续信息披露制度。

根据求是网6月4日评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是体现国家意志、服务国家需求、代表国家水平的科技中坚力量。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支撑作用,对于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至关重要。评论重点提到注重发挥科技领军企业作用,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牢牢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机遇,奋力抢占科技制高点。

在这一系列背景下,中国科技企业新估值体系的建立将从重视国家战略、引领科技发展、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等维度出发,引领资源配置新兴科技领域的优质资产,为其价值重估打开空间。

方正证券认为,新质生产力代表了创新驱动、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先进生产力,体现了中国在新时代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决心和方向,特别是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绿色发展等方面的重点布局。

强调科技创新的战略导向和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性。科技创新是当代推动生产力和竞争力发展的核心,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是国家意志、需求和科技水平的体现。近年来,中国在科技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包括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的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中国需要加强战略科技支撑,解决如科技创新的内生动力不足和高端产业链的安全性问题,以确保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占据有利地位。这要求有组织地推进创新研究,解决重大工程科技问题,并加强关键技术攻关。

方正证券认为,研究和探讨建立“科特估”体系,是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战略的必然要求。作为链接科技和产业的重要工具,资本市场正加速提升服务新质生产力能力,塑造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资本市场在促进科技和产业深度融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具有独特作用。加速服务新质生产力,既是资本市场支持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着力点,也是实现自身发展的需要。

当前的“中特估”体系下,资本市场着眼于央国企的质量提升和排他性,因此对于盈利性、现金流、分红和垄断性企业的重估在持续进行中,但符合未来先进产业方向却暂时未能产生盈利的企业仍然没有被纳入体系。

在此背景下,“科特估”被赋予了重要的时代使命,敢为人先的科技发展方向、国产化、新兴产业转型是当前资本市场特色的估值体系的“排头兵”,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经济结构转型的大背景下重塑科技企业的估值体系,为符合高质量发展、经济增长转型方向、国家产业链安全的需求的企业赋予更多的价值,以使得资源被更高效地使用,成为金融强国建设过程中高效率资源配置的一个重要手段。

方正证券表示,资本市场新型估值体系的核心在于优化调整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功能,使其更好地为现代化建设服务,因此契合国家战略发展方向的行业也应当采取新的估值体系进行估值。在更多的科技引领型企业不断向外拓展和发挥其引导作用时,在新的竞争环境中,“中特估”和“科特估”的双轮驱动式估值体系的建设将会对这种类型的企业给予一定的估值溢价。

估值提升空间

根据光大证券的研究显示,国内科技产业当前整体估值明显低于海外,尤其是PB估值,甚至远低于纳斯达克100指数长期中枢。2021年之前,两国科技股的估值差异并不大,中国科技股的PS估值甚至还明显高于美国科技股。不过当前来看,无论是PS估值,还是PB估值,中国科技板块均明显低于美国科技板块。

截至2024年6月12日,科创50的PS(TTM)估值为3.3倍、PB(LF)估值为3.3倍,创业板指的PS(TTM)估值为2.7倍、PB(LF)估值为3.5倍,纳斯达克100指数的PS(TTM)估值为5.2倍、PB(LF)估值为7.9倍。

由于国内科技产业发展成熟度低于美国,这种估值的倒挂并非是正常现象。科技产业自身成长性较大,在发展的初期,市场通常愿意给予较高的估值,而随着发展成熟度逐渐提高,估值反而会逐渐下降。相比于美国而言,中国的科技产业发展成熟度相对较低,理论上成长潜力更大,估值应该高于美国科技股,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这并非是一种正常的现象。

光大证券认为,海外制裁扰动下对未来发展的担忧或是造成低估的主要因素,而增量资金缺乏导致的存量博弈可能是另一个影响因素。此外,股市融资端结构的变化或许也会对科技板块估值产生影响。从中美两国股市的融资情况来看,国内TMT板块近几年的融资占比相对较为稳定,而美股科技板块近几年的占比则出现了明显抬升。两国融资端结构的变化或许也是科技板块估值分化的原因之一。

光大证券表示,在当前全球科技竞争格局之下,中国高科技行业发展迫在眉睫,与海外龙头科技公司相比,中国科技企业的技术与估值仍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伴随新质生产力政策的持续推进与加码,中国硬核科技股有望迎来一波估值重塑。

中航证券也认为,“科特估”是以新质生产力为代表的中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转型过程中相关产业的估值体系重塑。与“中特估”类似,新质生产力的背景同样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决策,在新一轮人工智能浪潮下,却因美国的科技限制,国内部分科技产业估值同样被低估。

不同点在于“中特估”映射的央国企是从ESG(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可持续转型托底;而“科特估”映射的新质生产力是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转型,参考海外经验,新质生产力有望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在此背景下,投资者关注国内科技企业未来的发展。对比A股和美股科技产业估值,A股电子元件、半导体设备、半导体产品、互联网软件与服务、生物科技等科技产业明显被低估。

通过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方正证券发现目前A股市场的科技板块明显处于估值较低水平,整体市值和头部估值水平倍数均较海外偏低,科技板块估值体系亟待改善、存在估值提升空间。

从横向比较看,A股科技板块估值低于海外。选取A股和美股进行对比,根据Wind数据,截至2024年6月10日,A股上市公司数量已经达到5375家,美股上市公司数量约为5539家,上市数量接近持平,但市值却相差甚远。目前A股的总市值约为人民币87万亿元,美股总市值约为68万亿美元,A股的总市值约为美股的18%。

选取A股科技板块Wind信息技术分类,包含A股的半导体、硬件与设备、软件与服务等板块标的,与美股的SP500信息技术,包含美股SP500 的半导体、硬件与设备、软件与服务等板块标的作为横向对比,A股科技板块上市公司总数量约为1108家,总市值约为人民币12万亿元,占到A股总市值的14%;美股SP500 科技板块上市公司数量约为83家,总市值约为18万亿美元,占到美国总市值的27%。

A股科技板块市盈率(PE)估值水平和分位数均显著低于美股科技板块。在估值方面,目前A股平均PE为14.15倍,科技板块平均估值为29.62倍,分位数为20.9%;美股平均估值为21.63倍,SP500科技板块平均PE为41.27倍,历史PE分位数为100%。

A股科技板块市净率(PB)估值水平远低于美股科技股。目前A股平均PB为1.21倍,科技板块平均PB为2.36倍,分位数为43.00%;美股平均PB估值为2.19倍,SP500科技板块平均PB为11.56倍,历史PB分位数为100%。

同样,A股科技板块市销率(PS)估值水平亦远低于美股科技股。目前A股平均PS为1.22倍,科技板块平均PS估值为1.96倍,分位数为54%;美股平均PS估值为2.40倍,SP500科技板块平均PS为8.48倍,历史PS分位数为100%。

因此,A股科技板块与美股科技板块相比,在历史PE、PB、PS 估值体系中,仍处于较低位置。此外,方正证券还横向对比了A股、美股、日股科技赛道的细分板块估值对比,从PE、PB、PS三个维度来看,A股半导体与半导体生产设备相较美股、日股有明显差距。

A股半导体与半导体生产设备目前股价对应的PE 估值约为28.11倍,美股半导体与半导体生产设备目前股价对应的PE 估值约为89.87倍,日股半导体与半导体生产设备目前股价对应的PE估值约为24.69倍,A股与日股较美股半导体板块PE 估值更低。

A股半导体与半导体生产设备目前股价对应的PB估值约为2.39倍,美股半导体与半导体生产设备目前股价对应的PB估值约为13.69倍,日股半导体与半导体生产设备目前股价对应的PB 估值约为4.54倍,A股较日股与美股半导体板块PB估值更低。

A股半导体与半导体生产设备目前股价对应的PS估值约为2.53倍,美股半导体与半导体生产设备目前股价对应的PS估值约为17.88倍,日股半导体与半导体生产设备目前股价对应的PS估值约为4.42倍,A股较日股与美股半导体板块PS估值更低。

从纵向比较来看,A股半导体板块估值同样处于历史低分位水平。

方正证券重点针对A股科技板块中的半导体部分进行了纵向估值比较,其中包括半导体设备板块、半导体材料板块、封测代工重资产环节以及数字IC和模拟IC,在估值方式上以各自细分板块较为常用的估值方式。

半导体设备板块当前PE-TTM倍数73.9倍,以周度统计频率来看,处于过去10年间24.7%分位;半导体材料板块当前PE-TTM倍数62.1倍,以周度统计频率来看,处于过去10年间27.7%分位。

半导体设备当前板块估值处于历史的负0.8倍标准差,半导体材料当前板块估值处于历史的负0.2倍标准差,板块均估值处于历史低位,主要因以下因素:市场担心国内扩产受海外政策限制资本开支节奏放缓;经过2-3年的国产化,各细分国产化率有所提升。

集成电路封测板块当前PB倍数2.2倍,以周度统计频率来看,处于过去10年间23.4%分位,估值处于历史的负0.9倍标准差,当前行业低点已过,稼动率逐步修复。

集成电路代工方面,中芯国际当前PB为0.94倍(6月11日港股收盘价),处于过去10年间17.6%分位,华虹半导体当前PB0.79倍(6月11日港股收盘价),处于过去10年间20.5%分位,行业核心公司PB值低于1,不仅处于历史估值低位,也显著低于全球同行(台积电6.3倍PB,格芯2.4倍PB,联电1.7倍PB)

数字芯片设计板块当前Forward PE倍数59.9倍,以周度统计频率来看,处于过去10年间25.9%分位,当前板块估值处于历史的负0.05倍标准差。随着周期低点已过,库存去化,需求逐步回升,行业公司2024年业绩有望显著修复。

模拟芯片设计板块当前PS倍数7.6倍,以周度统计频率来看,处于过去10年间1.2%分位,当前板块估值处于历史的负1.4倍标准差,板块公司大力投入研发,国产化率提升,营收体量和料号数量快速扩充。

“科特估”持续性

短期“科特估”催化的科技成长行情有所表现,一些近期被忽视的基本面改善借势发挥。申万宏源证券提示称,科技成长基本面确实在底部区域,但高弹性改善的线索尚不清晰。“科特估”行情可能也要“买预期,卖兑现”。

“科特估”与“中特估”并非完全可比。“中特估”能成功,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政策导向与市场审美变化相契合。市场更多从非成长因子上寻找估值提升机会。“中特估”相关板块的机构初始持仓更低,与市场资金相对力量的变化也更契合(配置类资金相对力量增强)。基本面边际改善(提升分红比例)更明确、更普遍。在这些方面,“科特估”的逻辑可能都弱于“中特估”。另外,部分投资者期待的用放宽准入,提高流动性的方式推动“科特估”,可能不符合新“国九条”对交易行为的政策导向。基于潜在政策催化交易“科特估”,可能也要“买预期,卖兑现”。

科技成长整体估值处于低位,风险回报比较高,但具体到细分结构上,高景气资产估值已经不低,低估值资产景气展望偏弱。科技成长高景气方向(典型是算力),股价也处于高位;6月以来,大基金、AI终端、汽车IT行情也有所演绎。半导体景气恢复拐点的讨论早已有之,值得注意的是半导体库存周期确实全产业链验证改善,但总体的供需格局,特别是中下游的供需格局,依然偏弱。这种库存周期和供需周期错位的情况,其实是历史上未出现的。所以,在需求侧未出现新爆款的情况下,半导体景气拐点后大概率只是弱改善。虽然看好中期新经济总体景气改善,只是短期不宜操之过急。创投一级市场的调整期已接近3年,新创投项目定价正在趋于合理,A股科技公司在合适价格外延扩张加速的条件正在改善。耐心等待基本面改善由点及面。

从市场特征上看,短期科技股上涨市场调整,高股息反弹市场反弹。这反映出,“科特估”行情只聚焦在部分TMT细分领域中,板块和市场总体的共振偏弱,目前“科特估”还未走出“新主线”的模样。

申万宏源证券认为,5月下旬以来,A股市场核心交易线索是内外需改善未形成共振,基本面预期下修。结构上,市场是先回归了广义高股息投资;而后才是科技反弹,高股息补跌。高股息是主线,科技是轮动。

5月下旬以来,“内需短期马上改善”的过度乐观预期证伪,市场错过2024年最可能出现内外需共振改善窗口。若价值和顺周期基本面不再继续下修(6月开始,基建逐步企稳发力是大概率,中期经济弱周期波动格局不变),守住广义高股息可能重新成为占优策略。

因此,申万宏源证券强调,广义高股息资产才是2024年的主线。建议底仓配置电力、电网设备和煤炭,有色、银行、核心白酒回调是配置机会。科技和出口链中的Alpha资产(科技:算力龙头、AI手机、汽车IT,出口链中品牌力提升的个股)值得保持配置,但板块全面机会可能要等到2024年四季度。

光大证券则认为,“科特估”与海外映射之下,科技成长行情有望持续。当前可继续关注包括苹果产业链及电子行业在内的科技成长行情。

一是科技强国始终是政策关注的重点方向之一,202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前沿新兴氢能、新材料、创新药等产业发展,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制定未来产业发展规划,开辟量子技术、生命科学等新赛道,开展“人工智能+”行动。4月12日,证监会主席吴清表示“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有利于促进科技、产业和资本高水平循环,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4月19日,证监会发布《资本市场服务科技企业高水平发展的十六项措施》,优化资源配置,更大力度支持科技企业高水平发展,后续金融市场支持科技产业发展政策仍然值得期待。受到国内政策利好的影响,“科特估”行情有望持续。

二是苹果公司在全球开发者大会将AI大语言模型整合到了多种苹果设备中,由于苹果手机新品在每年9月才会正式上线,因此短期内苹果手机的销量无法证伪,市场热情有望持续,苹果相关概念在未来仍有上涨空间。从英伟达产业链来看,目前其业绩维持强劲对A股概念具有提振作用。

兴业证券表示,近期科技股表现亮眼,尤其是“科特估”概念火热,不少投资者关心市场是否会重新回到“题材”、“小票”的模式中去。但值得注意的是,本轮科技股反弹并非普涨,内部分化剧烈,依旧是龙头风格占优、高景气占优。

兴业证券统计了军工、电子等成长板块一级行业5月24日至6月12日的涨跌幅中位数,发现各行业中的市值前5大龙头股表现出明显的超额收益。以近期表现最优的电子和国防军工为例,二者龙头平均涨幅为4.9%、4.8%,而板块内非龙头个股的涨跌幅中位数仅为-0.1%、-3.8%。

并且,景气也是导致行情分化的重要原因。行业层面上,本轮成长股反弹中,基本面预期改善的半导体、消费电子、光模块和军工领涨,景气度仍处于低位和预期未明显改善的传媒和新能源表现靠后。个股层面上,5月24日以来,各成长行业/板块中,盈利预期上修个股涨跌幅的中位数显著优于盈利预期下修个股涨跌幅的中位数。

因此,本轮科技成长股的反弹,龙头占优、高景气占优,仍是高胜率投资模式,市场的审美偏好并未发生变化。

“科特估”的机会

方正证券表示,从“科特估”起源来看,作为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和新质生产力的金融基础,“科特估”的行业范围也是高质量发展和新质生产力的在科技范畴的延申,与资本市场的原有的TMT行业分类存在一定的交集,但更向战略产业和新兴产业集中。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先进产业。具体行业内涵,不同政府文件存在细微差异,但整体保持一致,从202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来看,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行业线索最终落脚点在于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四个方向。

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对应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的高质量发展行动,包括制造业技术改造升级工程,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打造更多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制造”品牌等。

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包括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扩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领先优势,加快前沿新兴氢能、新材料、创新药等产业发展,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制定未来产业发展规划,开辟量子技术、生命科学新赛道等。

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包括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快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应用,设智慧城市、数字乡村,深入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支持平台企业在促进创新、增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加快形成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

因此,从以上线索对应的资本市场行业,可以归纳出相对应的行业范围,大部分集中在计算机、通信、电子、生物医药、军工、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行业中。

在以上估值体系中讨论过的可量化归类的指标,方正证券最终从三类价值中选取了以下指标:战略价值中,根据新质生产力对应的二级市场细分行业分类进行筛选,优先考虑科技突破有难点并且被海外封锁制裁的细分行业;技术价值中,选取专利发明个数中位数以上、研发人员数量在科技企业中位数以上、研发人员占比在科技企业中位数以上的细分行业;新经营价值中,考虑研发支出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在中位数以上、三年累计分红占比在中位数以上的细分行业。

结合根据PB-ROE体系对于当前已被低估的细分行业的选择以及所选择的个股所属的细分行业归属,方正证券最终选出了个符合条件的、可能存在低估的、在“科特估”体系下可能迎来估值重塑的细分行业,根据当前Wind四级分类分别是:信息科技咨询与其他服务、系统软件、通信设备、电子设备和仪器、半导体设备和半导体产品。

结合板块所属热门行业及二级市场映射概念,细分行业主要集中在专精特新、芯片、5G应用、半导体、信创、物联网、AIPC、光伏、无人驾驶、军民融合、自主可控、数字政府、新能源、AI算力、光通信、元宇宙等板块中。

根据“科特估”特点,国联证券则建议投资者关注六条线索:一是电子,可关注半导体尤其是半导体材料和半导体设备领域机会;二是计算机,如国产化率较低的操作系统、工业软件等;三是国防军工;四是机械设备的数控机床、电子测量仪、3D打印、减速机等高端制造细分领域;五是生物医药的内窥镜、高端超声设备、分析仪器等医疗器械细分领域;六是化工新材料的显示材料、高性能聚合物、膜材料等新材料领域。

基于对当前新质生产力重点发展领域产业链的安全性、稳定性和竞争力的研析,华鑫证券认为“科特估”的行业机会可以分为三个方向:一是优势产业方面,产业链安全性较高(实现完全自主可控)+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产业,包括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金属新材料、工业母机、无人机、船舶。

二是自主可控产业方向,产业链不稳不优不强(欧美技术出口管制)+已有现成的技术路径亟待打通核心关键技术堵点(尚未完全自主可控)的产业,包括半导体(高端芯片、光刻机、EDA、先进材料),AI(模型、算力),航空航天设备,生物医药。

三是未来产业方向,目前还没有现成的技术路径的前沿科技,包括机器人、量子计算机、新型显示、脑机接口、6G网络等。

光大证券认为,“科特估”核心产业方向可以分为自主可控、前沿科技以及高端制造三类。针对不同产业的发展阶段可将新质生产力产业为三类,分别是自主可控(对关键产业链已有一定把控,技术突破可能性高,以半导体为代表)、前沿科技(还未实现完整技术路径,未来前景有待探索,以人工智能为代表)以及高端制造(技术已较为成熟,具备先发优势,以新能源为代表)。

对于“科特估”主线下的投资机会,光大证券表示可能存在以下领域。电子:电子是新质生产力重中之重,大基金成立彰显了中国对半导体产业发展的强力支持。看好半导体和AI未来趋势。

通信:通信涉及芯片众多,是半导体产业链的重要下游应用之一,重点关注通信芯片国产化。

计算机:看好计算机板块迎来阶段性反弹,建议从传统产业改造、新兴产业培育及未来产业建设关注相关投资机会。

汽车:以智促变培育新质生产力,板块估值有望向上修复。整车方面,看好具备算法全栈自研能力、以及存在2B+2C端新车上量预期的整车厂;零部件方面,看好线控底盘+人形机器人两条主线。

电新:锂电行业是“科特估”的重要代表。中国锂电行业全球竞争力强,宁德时代全球市占率保持第一。电池技术不断创新,尚有较大迭代空间。

机械:关注人形机器人与工业母机。人形机器人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行业加速发展,空间广阔;工业母机为国之重器,新质生产力重要的安全资产。

医药:生物医药是“科特估”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创新药与创新器械有望成为强劲主线。

石化化工: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关注半导体材料、OLED材料及COC/COP。

本文刊于06月22日出版的《证券市场周刊》

0 阅读:1

证券市场周刊

简介:《证券市场周刊》高端投资人的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