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最寒酸的照片,身上的棉袄又旧又小,但丝毫遮不住伟人气场

凡人侃历史 2023-04-10 22:32:54

这张照片曾广为流传,背后有着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相信大家读后一定会潸然泪下。

照片中,身材高大的毛主席看起来很瘦弱挺拔,给人感觉营养不良,他的右手夹着烟,身上穿着单薄的棉袄,又旧又小,里面的衣服都露出了,裤子更是皱巴巴的。

从毛主席的脸上表情来看,似乎有点焦虑,但给人一种舍我其谁的英雄霸气。再看毛主席的眼神,似乎在看向远方,其坚定的目光更是在告诉世人,现在红军遇到的一些困难根本不足为惧,中共领导的革命有着光明的未来。

一句话,即便穿着再寒酸的衣服,也挡不住伟人眼里的光辉,更遮不住伟人的英雄气概。百炼成钢,终成脊梁。沧海横流,砥柱巍然。

这张照片的拍摄的时间大概是在1936年入秋时节,地点在陕北保安。至于谁拍下了这照片,从时间点来看,很有可能就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了历经千辛万苦的长征之路。为了长征的胜利,中央红军付出的代价惨重的。建国之后,毛主席就多次说过,“土地革命战争曾经取得了很大的胜利,红军发展到三十万人,后来又遭到挫折,经过长征,这三十万人缩小到两万多人,到陕北以后补充了一点,还是不到三万人,就是说,不到三十万人的十分之一。”

毛主席口中的不到3万人,其实是还算上了长征快结束时的扩军和新参军的人数。事实上,从瑞金出发的中央红军经过过湘江、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等一系列激烈战斗后,最终抵达陕北时只剩下7000余人。

那么,刚到陕北时中央红军有多困难呢?1935年11月初,毛主席率领陕甘支队到达陕甘边苏维埃政府驻地下寺湾村。11月6日,天降大雪,陕甘支队在陕西省甘泉县城南15公里的象鼻子湾村,跟徐海东率领的红十五军团胜利会师。

那天,中共中央召开军委直属纵队300人参加的会议,毛主席在窑洞前场院里的一棵大树前下,他冒着漫天雪花发表即兴演讲,史称“雪地讲话”。毛主席激动地说:

“……这是一次真正的前所未有的长征,敌人总想消灭我们,我们并没有被消灭。现在长征以我们的胜利和敌人的失败而结束,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它将载入史册。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然而,陕甘支队很快面临着一系列的困难。说来也奇怪,那年陕北地区入冬后气温奇低,且不说御寒的被子,红军连每人一套棉衣都无法满足。陕甘支队初来乍到,所剩的经费十分有限,吃饭也成为了问题。

年过八旬的老人贾生贵告诉记者,他家三代都住在象鼻子湾村。当年红军来到象鼻子湾村时,贾生贵还不满60岁的爷爷贾有旺亲眼目睹了这一幕,他后来多次跟子孙们描述这件事。

贾生贵将爷爷说的话告诉了记者,他说:“那时我们这个村只有五户人家。红军部队在村口的榆树林开会,一位高大的红军首长站在土台上讲话,下面坐着300多名战士。当时下着鹅毛大雪,天特别冷,红军战士衣衫单薄,有的战士裤腿上的布一绺一绺的,根本遮不住寒。”

为了解决眼前过冬困难,毛主席想到了徐海东。徐海东比较早就完成了长征抵达陕北,其率领的红军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经济也有了较大改观。毛主席思虑再三,亲自写了一张条,派后勤部长杨至成快马加鞭送给徐海东。

徐海东打开借条一看,上面赫然写着:“海东同志:你好!因部队过冬吃、穿出现困难,特向你借款2500元。毛泽东。”徐海东本来就想到中央红军可能困难,但没想到如此困难,看完借条后内心充满自责。

事实上,徐海东在会师后派人给毛主席等几位中央领导送去了棉衣,如今毛主席亲自写借条。徐海东没有丝毫犹豫,立即把军团供给部长查国祯找来,让他将部队中剩下的700块银元拿出5000块,立即给中央红军送去,这一下子就解决了中央红军的燃眉之急,也让毛主席铭记一生。

随着中央红军在陕北落脚,也选手一处相对比较安全的根据地。毛主席便跟中央其他领导同志商议,邀请记者来陕北公正客观报道红军,因为那是国民党利用掌握着全国舆论的能力,大肆抹黑、妖魔化红军和中共。

要知道当时国民党当时对陕北层层封锁,怎么才能要求外界的记者前来呢?毛主席想到了请宋庆龄的帮忙,原因有两点:一是宋庆龄在国共双方都有崇高的威望,她指派的人国民党特务不敢采取行动;二是宋庆龄有强大的人脉资源。

毛主席希望“一位公正客观可信赖的外国记者”和一位医术高超的医生能来陕北。宋庆龄接到毛主席的请求后,欣然应允,她立即就想到两个人: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和早就对苏区向往的美国医学博士乔治·海德姆(中文名马海德)。

这里插一句,海德姆去了陕北后再也没有离开,建国后他成为第一位获得新中国国籍的外国人。1936年6月3日,在宋庆龄的安排下,斯诺从北平乘坐火车秘密南下。在抵达郑州后,跟海德姆汇合后结伴前往陕北。

不难想象,斯诺和海德姆当时一定是历尽千辛万苦才进入陕北红军防区。据资料,当年7月8日斯诺在保安县(今志丹县)遇到了周恩来。初次见面,周恩来留着胡须,第一句话就让他斯诺大吃一惊,因为周恩来用英语跟他打招呼。

7月16日晚,斯诺终于见到了毛主席。对于毛主席的初次印象,斯诺是这样描述的:“他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

寥寥数语的描述,可以看出当时的毛主席身体情况并不好,还是比较消瘦,可见长征对他身体上的影响还没有消失。即便如此,在斯诺看来毛主席工作异常繁忙,每天至少工作14个小时,经常都是凌晨两三点才睡觉。

如今我们能看到关于毛主席和红军在陕北初期的情况,斯诺的记录占据着很大一部分。在陕北采取的4个月时间里,斯诺和毛主席有多10多次的交谈,但是基本上都是夜晚进行的。经过面对面的谈话,毛主席给斯诺带来了极大的震撼。

在斯诺看来,当时的毛主席尽管身穿破旧衣服,住在寒暄简陋的窑洞里,可却非常乐观。斯诺写道:“有着中国农民的质朴纯真的性格,颇有幽默感,喜欢憨笑……他有演讲和写作的才能,记忆力异乎常人,专心致志的能力不同寻常,个人习惯和外表落拓不羁,但是对于工作却事无巨细都一丝不苟,他精力过人,不知疲倦,是一个颇有天才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

在陕北期间,斯诺为毛主席拍下了一张广为流传的照片。有一天早上,斯诺走进毛主席居住的窑洞前的院子时,他发现在阳光的照射下毛主席身材显得格外高达,于是当即决定给毛主席拍一张照片。

毛主席欣然应允,就在斯诺准备按下照相机快门时,发现毛主席没戴军帽。斯诺灵机一动,直接把刚给自己发的新军帽递给毛主席戴上,于是一张毛主席生平最为经典的照片就这样诞生了。

这张照片至今还在很多刊物上,照片中的毛主席身穿军装,头戴军帽,身体稍微斜着,脸上有一丝憔悴,眉宇间英气逼人,给人一种莫名的力量感。斯诺肯定没想到,就是照片上的这个人,在13年后建立了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

0 阅读:7

凡人侃历史

简介:本号运营者:历史李老师,给你分享有意思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