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治疗后,为什么抗体滴度还是不转阴?

跑步者的阳光之路 2024-02-06 05:31:52

临床上,梅毒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梅毒疗效观察、判愈,都需要进行梅毒血清学试验。根据实验所用抗原的不同,梅毒血清试验分为两类,即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如常用的RPR,和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如常用的TPPA。

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可作为常规试验,还可用于大量人群的筛查。可定量即滴度测定,用于观察疗效,是否复发或再感染。脑脊液RPR有助于神经梅毒的诊断。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一般用作证实试验(即确诊试验),尤其是潜伏梅毒、早期梅毒、胎传梅毒的诊断。

即使患者经过足够的驱梅治疗,梅毒螺旋体抗原试验很少发生变化,因此不能用于观察疗效、复发或再感染,通常持续阳性,成为“案底”。而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在一期、二期梅毒治疗后3个月血清反应滴度可下降至原来的四分之一,6个月下降至原来的八分之一。一期梅毒一年内可转阴,二期梅毒二年内可转阴;大多数晚期梅毒病人在正规治疗后第5年时也可转阴。

如患者最初RPR血清滴度较高(≥1:32),治疗后滴度不下降,则应检查是否为神经梅毒,并给予复治。如治疗后血清滴度增加4倍,提示再感染或治疗失败。但部分梅毒患者经过抗梅毒治疗,RPR在一定时间内不转阴,也不增加4倍,称血清固定(耐血清性)。但观察时间不能少于梅毒治疗后随访期限(3年)。

临床上,早期梅毒患者的耐血清性常与治疗不足或不规则治疗、复发、再感染或与神经梅毒等因素有关,晚期梅毒的耐血清性与梅毒的类型及开始治疗的时间早晚有关,这些患者经正规抗梅毒治疗后,即使再予以更多的治疗也不能使血清滴度降低,因此不需过度治疗。

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0 阅读:2

跑步者的阳光之路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