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止“假途伐虢”,宫之奇就很高明吗!

春秋右传读过去 2024-08-01 00:42:33

假途伐虢的故事,中国人都耳熟能详!尤其通过这则故事,人们一方面在嘲笑虞公的愚蠢,而另一方面,则对宫之奇的预见性啧啧称奇!

然而,以笔者所见,从当时的历史形势来看,虞公未见得就是多么的愚蠢,而宫之奇也未见得就比虞公更加聪明。

首先,阅读历史,就必须跳出历史唯心主义的认识窠臼。比如对于虞国和虞公来说,就以当时的晋国实力和虞国进行比较,虞公在晋献公面前,还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吗,还有比买个顺水人情更好的选择吗?

当时的晋国是一个什么实力?就以《左传》鲁闵公元年对晋国军事力量的记载来看,晋国拥有上、下两军。这是一个什么概念?按照《周礼》的说法,一军12500人,相当于300辆战车的军事规模,两军就是600辆战车的军事规模。在这样的军事实力下,当时的晋国基本已经统一了汾水流域。比如汾水流域的姬姓国家贾国、郇国、耿国、霍国都已经纳入了晋国版图,即使距离虞国很近的姬姓国家如芮国、魏国,自然还包括下阳,都已进入到晋国的囊中。因此,鲁僖公五年时的虞国,其实处在晋国的包围之下,已经丧失了讨价还价的任何条件。

而反观虞国,作为一个山巅之国,用今天的观点来看,就是一个规模较大一点的山间村落,估计人数也不会很多,有一千多人都可能是过高的估计。因为从出土文物的角度看,这里的虞国非常贫穷,几乎没有出土过像样的文物。这一点也许正是虞公贪求宝货的深层次原因。因为在古代,祭祀祖先神灵,祭祀的礼器也一定要上档次,这是对祖先和神灵的态度问题!

当然,虞国最大的优势就是通道优势!这里是沟通汾河平原与洛阳平原,乃至天下诸侯的交通要道。但这个优势的前提是开放、安全与便捷。如果虞国把这个优势当作要挟诸侯的条件,甚至是打家劫舍的据点,则虞国的这个优势就成了虞国的死结!一如虢国一样,一旦把自己的地理优势变成针对晋国的战略据点,则“通道”就会变成“无道”的象征,晋国出于国家利益,就一定会把这个据点干干净净的拔掉!

从晋国必须假道虞国的这个要求来看,虞国的问题很可能与虢国对待地理通道的情况是相似的。按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途径虞国境内的这条“虞板古道”历史悠久,应该由夏至商,以至于周,一直都是“公路”。这条古道,虞国作为诸侯之一,有义务维修,但却没有权利私设关口,并进而控制诸侯的进出。所以,晋献公虽然假道虞国,但心里肯定很窝火。所以,在《春秋》的记载上,晋献公灭虢归来,顺道灭了虞国,但所用词汇却是“晋人执虞公“。按照春秋笔法的说法,这是虞公有罪,所以才用“执”字。

有了以上的分析与铺垫,我们再来看宫之奇给虞公的建议,尤其他和虞公之间的对话,就会明白,宫之奇的那些高谈阔论,其实不是在为虞公好,而是在害虞公!

首先,所谓虞国与虢国是“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关系的论点,能成立吗?从地理位置上看,虞国在黄河北岸,在地缘关系上与晋国的关系应该更密切,尤其在晋国灭芮、灭魏、灭下阳之后,虞国已处于晋国的完全包围之下,已经没有了任何与虢国联合起来针对晋国的可能性。如果虞公继续负隅顽抗,则虞公的下场会更难看。而更加实际的情况是,虢国已经保护不了虞国,虞公是否假道,都不妨碍晋国会灭掉虢国。假道,虞公多几天的虞公,不假道,虞国会立即被灭。

其次,关于虞公所谓“晋,吾宗也。岂害我哉?”的说法,笔者十分怀疑!这种说法,把虞公说得过于愚蠢,是显然脱离常识的。因为,现今的晋国,是曲沃代翼的产物;现在的晋献公,是“尽诛群公子”的晋献公。所以,正常的虞公是很难建立出这样的认识的。所以,这种对话,有可能就是后世策士们加上去的。

第三,关于虞公自以为神明会保佑他的说法,显然比上一条更不靠谱!作为虞公,他当然很清楚,晋献公所灭的贾、郇、霍、芮、魏诸国,哪一个国家的国君不是敬奉祖先和神明的,不照样一个个被灭了吗。所以,再幼稚的虞公,也不会作此想!

因此,宫之奇与虞公的这段对话,有可能并非历史的全貌,甚至有可能不是历史的真实。如果宫之奇在一开始就有过阻止虞公“假道”的建议,则说明,宫之奇提前看到了虞国必然被灭国的历史趋势,但这并不能改变整个历史趋势。但对于虞公而言,虞国的选择是非常有限的。虞、晋之间,是陆地相接;虞、虢之间,有黄河阻隔。晋、虢之间,虢弱晋强。所以,虞公最聪明的方式,就是主动加入到晋国的这个大棋局之中,而不是捋胡须,自寻烦恼。

这,其实就是历史上所有小国的命运!

0 阅读:0

春秋右传读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