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拉胯怪我们自己?贾樟柯是真不装了,还是我们真的不多元化
近日,贾樟柯导演的一番言论可谓是引发了激烈的讨论。事情的起因还是因为贾樟柯希望我们的市场能够更加多元化,通过引进国外的优秀作品来刺激我们的电影市场,解决电影院上座率低,空置等问题。
并且还用数据说话,就日本和我们的电影市场做出了比较,贾樟柯表示:“2023年全年,全国1.4万家影院营业,共计8.6万块银幕,全年放映电影509部;同期,中国香港共63家影院,301块银幕,上映267部影片;日本共3600块银幕,放映1232部影片。在两个市场规模远低于中国内地的地区,影片上映数量和银幕的比例却远远大于中国内地。”
对此,贾樟柯还表示就我们的电影市场来看,几乎票房前十位的影片全是我们自己的电影,好莱坞的电影反而减少了,这是市场不够多元化造成的。声称如果我们不能接受多元化,那么我们就会失去市场的优势,我们的文化也难以走出去。不得不说,这几句话的确是有那么一点自相矛盾,会引发讨论也是必然的事情。
好莱坞电影的吸引力降低了我们要知道的是,我们并不是不引进好莱坞电影了。事实上就去年来说,国内一共引进了31部好莱坞大片,总票房达到了54.5亿。但是在这么多好莱坞电影中,也只有《速度与激情》《变形金刚》和《银河护卫队3》票房超过了五亿。由此可见,好莱坞的电影吸引力不够了,更多的原因还是出自好莱坞自身,而不是我们不能接受,所以这句话完全就是一个伪命题。
也正因为如此,贾樟柯导演才遭受了许多人质疑,更有人说他装都不装了。因此贾樟柯在自己微博也重新解释了自己的看法,还将“好莱坞”改为了“国际化”,希望有更多国际化的影片上映,这样才能满足大银幕的需求,因为仅仅依靠国产片是无法支撑优秀影片的数量。对于这个问题,贾樟柯装不装,我们不知道,只能说贾樟柯导演的想法过于理想化。
多元化,只能是相对的所谓多元化的问题,我们也需要承认的是,电影虽然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娱乐形式,可说蕴含的也是巨大的商业价值和意识形态。否则为什么《流浪地球2》在欧美地区上映时会遭遇那么多阻碍,《长津湖》之类的影片为什么会在北美地区被阴阳怪气呢?甚至是最近我们的《黑神话 悟空》也遭到了国外某些团体的诋毁呢?只能说,文化娱乐产品,必然会带有创作者们的想法,因而多元化,无论对于谁来说也只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无论是什么作品,不是国外的就都是好的,好莱坞一年出产的垃圾电影也不少,比如赫赫有名的《环大西洋》就是很好的例子。只是我们没有刻意去找罢了,不用说现如今为了所谓的“正确”更是诞生了如《小黑人鱼》这样的作品,会被国内观众厌恶,完全是合情合理的事情。而我们自己也在这个过程中诞生了自己喜爱的作品,虽然说质量方面参差不齐,有些影片也饱受争议。
可是不能否认的是,却也是出现了像《流浪地球》《长安三万里》这样的影片,更加吸引当下年轻人的目光,在体现了文化自信的同时,也体现出了随着经济实力的提升,我们的软实力也跟着逐步加强的特点,本质上来说是一件好事,甚至可以说,这才是文化输出的正确打开方式,而贾樟柯所谓的引进国外影片,提升自己文化影响力的迷惑操作,只能说非洲人也看好莱坞大片,你认为谁的影响力更大呢?
电影是商业的其次是商业问题,电影是艺术没错,可电影的商业价值却是在艺术前面的,这也是为什么商业大片会排在文艺片之上的原因,因为艺术你是可以不需要的,但吃喝拉撒是人离不开的。贾樟柯导演认为要引进更多国外的作品,但眼前的事实是,除了好莱坞有巨大的载体之外,其他地区和国家的作品,是很难保证国外地区上映是一定能回本的。
何况我们也并不是不引进其他地区的影片,我们的市场是大,但也意味着要打入内地市场,需要前期投入更多的资金和精力,而且我们自己的电影院也是需要盈利,谁都不是用爱发电,就以往的经历来看,除了个别案例外,例如日本和印度的部分影片能成功赚到之外,剩下的很多地区大多数都是赔钱而告终。
即便是三大电影节的获奖作品,往往也都是小成本的独立电影人制作的影片,压根就没有这个实力进入内地这个巨大的市场。如果我们单方面引进的话,需要支付高额的版权费,对于院线来说,引进了也没人看,那对人家来说还不如空着呢。所以说这个问题,我们都不需要讨论影片是否优秀,单单钱的问题就足够了。按照贾樟柯导演的说法,用钱去买所谓的声望和影响力,那就真的是赔本赚吆喝了。
纵观世界电影来说,除了好莱坞有钱有实力全世界游走之外,其他的很多地区,包括贾樟柯提到的日本,大家基本上就是关起门来自己玩,包括对好莱坞影片的引进,日本也是远远晚于我们的,而日本自己的电影也很少会走出去,尤其是在网络发达的今天来说,比起高成本,高风险的院线上映来说,利用网络才是更多人的选择。所以说院线之所以会造成的冲击是多方面的原因,而不仅仅是因为电影本身。
假导演自己爱吃屎,还要怪正常人们不喜欢吃屎[点赞][点赞][点赞][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