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金是水 2023-09-17 13:40:48

李世民和魏征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帝和臣子。他们之间的关系和互动被传为佳话,特别是在魏征去世后,李世民对魏征的赞美和怀念更成为了人们讨论的焦点。

李世民

李世民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即唐太宗。他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皇帝之一,因为他在位期间推行了许多有益于国家发展的政策,使唐朝进入了繁荣时期。他登基后,任人唯贤,虚心纳谏,并提拔重用了许多有才能的人,其中就包括魏征。

魏征

魏征是唐朝初年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他曾经担任过宰相,是李世民的重要谋士之一。他以直言不讳、敢于进谏而著称,被誉为“千古谏臣”。在李世民登基后,魏征被任命为秘书监,参与朝政,他多次直言进谏,对李世民的行动及施政给以极有益的影响。

据史书记载,魏征在任秘书监期间,曾向李世民进谏三百余次,平均每十天就会进谏一次。他的直言进谏不仅对李世民的执政产生了积极影响,也为自己赢得了李世民的信任和尊重。在魏征去世后,李世民非常悲痛,他下令将魏征的墓碑毁去并磨灭碑文,这个举动被很多人不解。实际上,李世民毁去墓碑的行为可能是出于对魏征的尊重和感激。在古代,一个臣子的墓碑代表了他的忠诚和功德,而李世民认为魏征的功德无量,不需要用墓碑来彰显。毁去墓碑反而更能表达他对魏征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魏征死后,李世民曾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今天魏征死了,我失去了一面镜子啊!”有关这句话有很多小故事我们举了以下例子:

一、鹞死怀中:李世民得到一只鹞鹰,神态英俊神异,李非常爱惜,架在臂上玩。望见魏征来了,急忙藏进怀里。魏征已经望见,故意前去进言,讲论古帝王逸乐误国事,以劝谏李世民。讲了很久,李担心鹞鹰会被闷死,而平素对魏征很敬畏,要听他讲完。魏征讲个不停,鹞鹰死在李怀里了。

二、有一次魏征告假回老家办事,李世民非常高兴准了假。魏征走后,李就整天出去游玩,一天,李换好衣服准备出去玩时,魏征在老家办完事提前回来了,李就不好意思出去玩了。魏征说:“衣服都换好了,为什么又不出去了?”李说:“还不是怕你唠叨我,说我天天不干正事,整天出去玩。”

三、有一次魏征对李世民说:“你还不如隋炀帝。”李很生气说:“你说我不如炀帝,那何如桀纣啊?”魏说:“皇上如果让东都官员修成了此殿,那就与桀纣无异!”李说:“魏征,你可真是口无遮拦、胆大包天呐!有本事你当着大家面再说一遍!”某大臣说:“魏征啊,你今天这话说得有点过了。快向皇上请罪吧!”魏说:“皇上如果让东都官员修成此殿,那就与桀纣无异!”李说:“大家都听见了吧?是可忍孰不可忍?今天我就杀了你魏征,以儆效尤!”某大臣说:“皇上,魏大人一时心急,言语过激,可他对皇上是一片拳拳赤子之心啊!”众大臣都纷纷跪下替魏征求情。魏说:“各位大人,我魏征入朝以来,直言不讳,曾得罪过各位大人,今天在这生死关头,各位大人还挺身为我说话,谁说官场无情?我能和各位大人同朝为官,我此生足矣!”李说:“你是在卖直啊!想用这个法子流芳百世,让我陷于不仁不义,哼!我不上你这个当!我不跟你斗这个气,哼!”说完指袖而去。

四、魏征早年投靠唐高祖李渊创建的唐王朝,为太子李建成做事。由于魏征才华出众,因此很受太子的器重。后来,李世民发动“玄武门兵变”,杀死哥哥李建成。年轻而敏锐的李世民知道魏征是个人才,便亲自召见他。李世民一见魏征,就非常生气地责问他:“你为什么要离间我们兄弟的感情”。在场的大臣们都感到魏征将有杀身之祸。可是,魏征却从容自若,以非常自信的口气回答说:“如果皇太子早听我的话,肯定不会落到今天这样的下场。”李世民听后,被魏征这种不畏强权及正直的精神所感动,打心眼里钦佩他的人格。因此,不但没有处罚他,反而重用了他。

有关魏征与李世民的名句都是后世君臣之间效仿的典范。比如:“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任贤受谏”。“薄赋敛轻租税”。

0 阅读:7

金是水

简介:我要回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