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哲学:天兼理气数、习行、习动

文字有思想 2024-10-12 07:36:16

天兼理气数 清颜元的哲学命题。认为数是理的外在表现,理是数的内在联系,它们都是气的属性,三者结合在一起,反映出宇宙万物的运动过程。在理气关系方面,颜元主张“理气融为一片”(《存性编》卷二)。理、数都统一于气,是气的属性。数是气运动变化所表现出来的秩序、定数,而理则是通过数表现出来的必然性。他认为,万事万物都是由气生成,“其往来代谢、流行不已者,数也;而所以然者,理也”(《存学编》卷一)。在理与数的关系上,认为二者密切相联,数是事物运动发展的定数,即发展中呈现出的必然结果,它们都是一气运行的形式和属性。他说:“气机消长否泰,天地有不能自主,理数使然也;方其消极而长,否极而泰,天地必生一人以主之,亦理数使然也。”(同上)认为,一气的运动发展,天地也不能为其主宰,而是它本身的理数在发生作用。即使消长、否泰的转化之机往往借助于某个杰出人物而实现,也仍旧是理数的必然结果,圣贤的作用也只是气数的表现。圣贤本身即是气数的产物,其所发挥的只是气数的固有作用,不能超越、离开气数。“天兼理、气、数,须知我与天是一个理,是一个气、数;又要知这理与气、数是活泼,而呼吸往来、灵应感通者也。”(同上)理、气、数三者组成了客观的自然之天。

习行 清颜元用语。对求学问知识和道德修养方法的总结。认为要得真知,必须“用力于讲读者一二,加功于习行者八九”,故释“格物致知”的“格”字为“手格猛兽之格”、“手格杀之格”(《四书正误》卷一);解“格物致知”为“手格其物而后知至”(同上)。颜元所讲的“习行”,不仅强调认识依赖于行,而且还含有验证知识之意,“吾谓德性以用而见其醇驳,口笔之醇者不足恃;学问以用而见其得失,口笔之得者不足恃”(《年谱》上)。以为一个人的德性和学问须在“习行”中得到验证。

习动 清颜元用语。由“习行”引申和发展。“习”即练习;“动”即实践活动。认为:“王子讲冠礼若甚易,一习初祝便差。以此知心中醒,口中说,纸上作,不从身上习过,皆无用也。”(《存学编》卷二)主张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真知,造就人才。他说:“宋人好言习静,吾以为今日正当习动耳!”(《年谱》上)客观事物在不断运动变化,人的生命、认识和才干也都是运动着的过程,故养身莫善于习动,动则日益精壮,静则日就惰弱;治心莫善于习动,习动则无暇,无暇则邪念不起。习动也是发展和验证真理的途径,“德性以用而见其醇驳”,“学问以用而见其得失”(同上)。认为习动才能培养人才,“三皇、五帝、三王、周、孔,皆教天下以动之圣人也,皆以动造成世道之圣人也。”(《颜习斋先生言行录·学须第十三》)反之,“佛之空,老之无,周、程、朱、邵之静坐,徒事口笔,总之皆不动也。而人才尽矣”(同上)。还指出:“吾尝言一身动则一身强,一家动则一家强,一国动则一国强,天下动则天下强。”(同上)

0 阅读:3

文字有思想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