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的得力干将,有着“金融女沙皇”之称的俄央行行长纳比乌琳娜日前表示,俄罗斯经济的“主要内部风险”是产能和劳动力的枯竭。
她指出:“在产能和劳动力枯竭的情况下,任何额外的需求刺激只会导致价格上涨,而产能却不会增加。”
【俄罗斯央行行长纳比乌琳娜】
纳比乌琳娜讲的“主要内部风险”,其实就是通货膨胀。由于战争的持续,俄国内需求旺盛,但同时由于其工业生产基础仍然薄弱,以及大量成年男性劳动力走上战场,导致该国产能和劳动力都不足,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最后引发通胀。
之前我们就曾提到过,在俄罗斯许多二三线城市,已经出现了“负就业率”的情况,多个地方政府正在招募女性来从事公交司机等工作。
【纳比乌琳娜讲的“主要内部风险”,其实就是通货膨胀】
俄乌打了两年,俄罗斯的通货膨胀率一直压不下去,今年的情况甚至比去年还严重,7月的通胀率超过9%,而根据俄罗斯的计划,今年的通胀率要压到7%以下,明年降到4%以下。
相比之下,乌克兰7月的通货膨胀率为5.4%,上半年约为6.4%——请注意,俄乌冲突的主要战场是在乌克兰,受导弹威胁的是基辅,不是莫斯科。
而就在纳比乌琳娜强调通胀风险的同一天,俄罗斯央行宣布“放大招”:加息100个点,将基准利率上调至19%。央行表示,现在俄罗斯面临的通胀压力仍然加大,需要进一步收紧货币政策。
过去一年多时间,俄罗斯央行整整8次暴力加息,基准利率从去年7月的7.5%一路飙升到现在的19%。
【俄罗斯基准利率从去年7月的7.5%一路飙升到现在的19%】
一方面,这是为了抑制俄国内需求过热的现象;另一方面,此举也是为了阻止资本外逃:俄罗斯官方的卢布兑美元汇率是90,但这一汇率并不可信,因为一般人根本换不到,而黑市的汇率已经在200以上了。
但残酷的现实已经证明,俄罗斯央行的8次加息都失败了,货币政策无法解决问题,不能阻止卢布的下跌,俄罗斯两次拯救汇率跌破100的卢布都靠的不是金融手段,而是行政手段。
去年8月15日,卢布兑美元汇率跌破100,创16个月新低。与此同时,俄罗斯宣布暂停国内购买外汇;俄罗斯政府召开紧急会议,讨论外汇管制的可能,即要求企业强制出售所得的外汇——两招都是行政手段。随后卢布汇率开始上涨,恢复到100以内。
然而好景不长,10月3日,卢布再度跌破100大关。一周后,俄罗斯正式宣布外汇管制的政策落地,俄罗斯数十家出口商需要将其80%的外汇收入兑换成卢布。与此同时,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外界普遍认为这场冲突对俄罗斯有利。在这些利好因素的加持下,卢布汇率又弹回了100以内。
【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外界普遍认为这场冲突对俄罗斯有利】
央行的货币政策只能起调节手段,纳比乌琳娜再怎么加息,也只是杯水车薪——隔壁土耳其的利率都加到40%以上了,有用吗?没用,最后还是普通民众自己买单。
问题在于俄罗斯的经济和产业结构出了问题,纳比乌琳娜的个人能力并不差,冲突爆发前,她被《欧洲货币》和《银行家》等出版物誉为世界上最好的货币政策制定者之一。
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俄罗斯的经济基本面支撑不起她的货币政策——根上都烂完了,再怎么修剪又有什么用?而这,才是俄罗斯内部最大的风险或危机。
【俄罗斯的经济基本面支撑不起她的货币政策】
俄罗斯的政治精英们当然清楚这个道理,但就是“揣着明白装糊涂”。
去年8月卢布跌破100后,普京的经济顾问奥列什金发表了署名文章,将卢布的下跌归咎于俄罗斯央行,并指责央行在过去一年的宽松周期助长了借贷狂潮,导致俄罗斯经济过热,而央行拥有“所有必要的工具”来阻止卢布贬值。
甩锅加推责一气呵成,看到卢布暴跌,普京肯定要问责,而他的经济顾问则抢先一步,把锅扣到了央行头上,生怕自己被流放到西伯利亚。
然而,奥列什金这番逻辑完全站不住脚,首先就是刚才提到的,俄罗斯央行手里的工具并不能从根本上扭转卢布下跌。其次,俄罗斯央行之所以在2022年下半年到2023年上半年施行宽松周期,难道不是建立在对“特别军事行动”乐观预测的基础上吗?
【普京在克里姆林宫会见纳比乌琳娜】
这已经不是经济问题了,这是政治问题。
纳比乌琳娜现在给人的感觉就是“躺平”——金融调节手段中规中矩,不行就加息,没有克宫的命令,绝不做什么冒险的事情,省得背锅。
其实早在俄乌冲突爆发后不久,就有多位消息人士称,纳比乌琳娜向普京提交了辞呈,但被普京拒绝了,后者要求她继续担任央行行长。
如今在第8次宣布加息的同时,纳比乌琳娜谈到了俄罗斯经济的“主要内部风险”,但实际上大家都清楚,通货膨胀只是表象,真正的风险是她并不愿,也万万不敢点破的。
基本利率19%,通胀只会高于这个数。
黑市与官方差别这么大,那只能数着日子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