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李渊是隋朝的唐国公,他极尽荣宠,可是随着天下大势的风起云涌,李渊也知道隋朝的气运将近,如今已经是任何人都可以称王称臣的时代。原本李渊还是愿意做一个安分守己的唐国公,但是由于隋炀帝对自己的不信任,李渊觉得再这么顺从这个无可救药的皇帝自己也会陷入无法挽回的境地。于是李渊决定起兵,而在起兵之前他也做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决定,那就是李渊向突厥称臣。
为什么李渊一个汉臣要去向少数民族突厥俯首称臣呢?这件事就要从李渊的处境来说了。首先我们需要知道李渊在隋炀帝南巡之后被任命为了太原留守,太原这个地方不仅是北方重地,也还是隋朝和突厥的重要交界地。正是因为李渊身处于这样一个复杂且危险的地方,所以李渊在起兵之前要去思考很多东西,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突厥了。
李渊是这样想的,一旦他在晋阳起兵,那么就会导致太原一带兵力空虚,而突厥拥兵百万,他们和汉族势力的关系本就紧张,民族矛盾很容易爆发。假如不安抚突厥,那么突厥就很有可能会出兵进攻太原,使得李渊处于南北两面夹击的艰难局面。一旦局势变成这样,那么李渊就会变成待宰的羔羊,横竖都会死。
于是李渊选择了一个令人震惊的保全决定,那就是对突厥俯首称臣。因为李渊知道只有向突厥称臣才能使突厥可汗相信自己,使得自己的大本营不会受到突厥的袭击。况且当时的另一个叛军刘武周正是因为取得了突厥的支持才能够快速成势。有了刘武周这个前车之鉴,李渊越发决心向突厥称臣。而对于自己身边将领的质疑和反对,李渊极尽解释,最后终于实现意见的一致。
突厥可汗在见到李渊的称臣信之后,他非常开心,同意李渊向他称臣,并且还给了他几千精兵,使得李渊的军队实力更加的强大。可是有人会有疑问,那就是李渊究竟是隋朝的臣子还是突厥的臣子。这个问题确实很麻烦,但是李渊早就预料到了,他对外宣称自己既是隋朝臣子又是突厥臣子,因为他一方面需要借助隋朝臣子的身份拥立新帝,另一方面需要从突厥那里获得支持。李渊就是这样脚踏两只船,把红白两色融为一体形成了新的旗帜,这既对外宣称自己是隋朝和突厥的臣子,又表明自己是一个独立的政权。
就这样李渊把自己塑造成了一个两面派,一面对着隋朝说要维护江山社稷,一面不断地向着突厥示好,可也正是他的两面性帮助自己成功起兵,为自己日后扫清障碍最终称帝奠定了基础。或许每个人都觉得人应该始终如一,可是在复杂多变的社会当中,灵活变通也是一个必要的能力,只要不失去自己的本心,其实像李渊这样的变通也是可以让自己在将来的活动中顺风顺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