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漫长的历史上,但凡读书人,无一不希望自己聪明过人,拥有出众的才能,无论写诗做文章,都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如果能因为文才得以步入仕途,赢得美好前程,那更是人生一大快事。
可是,历史上那些有名的才子结局又是如何呢?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明朝有名的三位才子:杨慎、解缙和徐渭。
一、杨慎
杨慎是“明代三才子”之首,不熟悉历史的人或许不知道他的名字,但是1994年版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很多人一定耳熟能详,这首歌曲正是出自杨慎创作的词《临江仙》。
说到杨慎,就不能不说他的父亲杨廷和,因为杨慎受他父亲的影响很大,他的命运和杨廷和密切相关。
相关剧照,图源网络
杨廷和是四朝老臣,历仕明宪宗、明孝宗、明武宗和明世宗,他曾经在明孝宗时担任翰林侍读和经筵讲官,主要为明孝宗朱祐樘和太子朱厚照讲解经史,可见学问很好,受到朝廷认可。
杨慎出生在这样的家庭,天资好,又能得到良好的教育,很早就展现出过人的才华,11岁开始写诗,24岁状元及第,被授予翰林院修撰之职。
值得一提的是,杨慎担任的这个翰林院修撰职位,通常只被授予状元,即使榜眼、探花,也只能授予翰林编修这样的职位。杨慎的父亲杨廷和入仕10年后才升任翰林修撰。以此来看,杨慎似乎大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势。
杨慎入仕正是明武宗在位期间,明武宗非常尊敬和倚重自己的老师杨廷和,杨廷和经常直言进谏,杨慎在这一点上和他父亲非常像。
明武宗少年即位,好武贪玩,他经常不顾大臣劝谏出宫游玩。正德十二年(1517年)八月,明武宗居然跑出居庸关去肆意游玩打猎,让大臣们担惊受怕,忧心不已,杨廷和更是和大臣一起跑到居庸关去苦劝。
杨慎从小接受严格的家庭教育,看到明武宗这样顽劣任性,于是上书劝谏。可是,明武宗连杨廷和的话都听不进去,又怎么能采纳初出茅庐的杨慎的劝谏?
看到朝廷这种情形,杨慎不久就以身体有病为由,辞官回了家乡。
相关剧照,图源网络
明武宗行事荒唐,身体受损严重,31岁就早早离世,因为没有子嗣,皇位由堂弟朱厚熜继承。
朱厚熜即位,是为明世宗,也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嘉靖帝。
明世宗即位,杨廷和有迎立之功,更加官高位显,隐退在家的杨慎被召回京城,继续担任翰林院修撰、经筵讲官,经常给少年明世宗讲授经史。
杨慎性格耿直,看到朝堂上发生了不合规矩的事,就会在讲课时结合经典分析讲解,这让年少的明世宗非常反感,经常找借口停止授课。
杨廷和总揽朝中大权,正和明世宗进行着激烈的斗争。斗争的起因并不是大问题,就是明世宗给自己父亲定尊号的问题。
这件事看起来好像并不大,可是无论明世宗朱厚熜,还是首辅杨廷和等大臣,却都各执己见,不肯让步,君臣斗争延续了三年之久。最后,杨廷和气得上书申请退休回家,明世宗则没做任何挽留。
杨廷和离开朝廷,杨慎的斗争却仍在继续,他抗争最激烈的一次,是带领两百多名大臣,聚集在左顺门一带大哭以示抗议。
明世宗大怒,下旨杖责杨慎两次后,将他充军到云南,杨慎在朝廷的仕途生涯就此终结。
相关剧照,图源网络
杨慎在云南的流放生活长达三十余年,那里条件艰苦,环境恶劣,虽然没有朝堂纷争,可是同样也没有优裕舒适的京城生活,杨慎寄情山水,悉心著述,写下更多的诗词和经史作品。
1559年,72岁的杨慎在昆明病逝,留下诗歌2300多首、《词品》6卷等大量文学作品,后世的文人名家对他的作品给予高度好评。
二、解缙
解缙是江西吉安人,小时候就以聪明著称,7岁开始写文章,20岁考中进士,授庶吉士,很得明太祖朱元璋的赏识,经常跟随在朱元璋身边,朱元璋甚至自称和解缙恩同父子,希望解缙对他能够知无不言。
少年聪慧、长于读书写文章的解缙把朱元璋的话当了真,果真给朱元璋呈上万言书,表明自己的主张和对朱元璋的期待。
朱元璋回复给解缙以称赞。
年少官高、备受赏识对于解缙显然不是什么好事,他年轻轻轻就敢闯到兵部索要皂隶,态度傲慢,言语无礼,惹得兵部尚书把他告到了朱元璋那里。
这样的事情多了,朱元璋意识到解缙的问题,于是在解缙的父亲解开进京觐见时,让他把解缙领回家去多加调教,成熟稳重后再为朝廷效力。
朱元璋的影视形象,图源网络
在家八年,解缙继续攻读,文才日增,在对人际关系的理解与处理方面却没有明显长进,这为他日后的命运埋下伏笔。
建文帝朱允炆、明成祖朱棣时,解缙得以在朝廷任职,担任侍读,负责《太祖实录》、《列女传》的编撰。
和朱元璋一样,朱棣同样很看重解缙的才华,进解缙为翰林学士兼右春坊大学士,赏赐周到又丰厚。
不幸的是,混迹朝堂多年的解缙仍然没有明白其中奥妙,他只遵从自己内心的想法,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想做什么就直接去做,丝毫不懂得明哲保身的道理,很快就因为涉入皇储之争而被汉王朱高煦记恨,以“无人臣礼”罪名被拘押入狱。
1415年,锦衣卫帅纪纲把在囚名单提交给朱棣,朱棣看到解缙的名字后,问了一句话:“缙犹在耶?”解缙还在吗?
只是四个字,纪纲顿时心领神会,于是他马上回到牢狱之中,用酒将解缙灌醉,然后拖到积雪之中埋了起来。
天寒地冻,一代才子解缙最后落了个这样的结局,去世时只有47岁。
三、徐渭
明代三位才子中,徐渭和其他两位相同的是,他也是自幼聪颖异常,十几岁时仿写的文章就已经被人们交口称赞,有神童之誉。不同的是,徐渭只考中了秀才,一直没能考中举人,38岁前只能以教私塾谋生。
1558年,38岁的徐渭接受浙闽总督胡宗宪的邀请,成为总督府的幕僚。
能够和杨慎、解缙并称明代三才子,徐渭自然有他的过人之处。徐渭进入胡宗宪幕府后,有一次胡宗宪得到了一头白鹿,准备将它献给明世宗,随白鹿一同献上的,正是徐渭撰写的表文。
明世宗看到表文后更加赏识胡宗宪,胡宗宪因此也更加倚重徐渭。
胡宗宪剧照,图源网络
除了具有出众的文才之外,徐渭还颇通军事,经常能够给胡宗宪献上奇计,因此也立下不少奇功。
然而,徐渭担任胡宗宪幕僚的时间并没有持续很长。1563年,胡宗宪受到严嵩的牵连被免职,徐渭只好另谋出路。
徐渭从小就经历曲折,性格难免孤傲偏激,再加上多次科举不中,精神上大受刺激,后来他听到胡宗宪被构陷身死的消息后,既为胡宗宪感到痛心,又担心个人安危,由此心情抑郁,激愤发狂,精神处于崩溃边缘。
徐渭最大的人生悲剧就发生在此期间。1566年,徐渭再次陷入病痛发作状态,因为怀疑妻子不忠而将其杀死,从而被关押入狱,在监牢中度过了7年时间,直到被朋友营救出狱。
徐渭虽然自己没有光辉的前途,但是他文名在外,结交了不少同样喜欢吟诗作赋的好朋友,比如先后考中状元的张元忭、诸大绶,两个人都是天子近臣,又都对营救徐渭这件事不遗余力,所以徐渭最终得以重获自由。
虽然受了张元忭的救命之恩,可是徐渭并不像平常人那样有恩一定好好报,他仍然保持着自己的个性:他六十岁时曾经应张元忭之邀前去京城,张元忭想引导他多学学礼法,好能够坦然出入和应对各种场合。
可是,对于张元忭的这种约束,徐渭却难以接受,终于大怒而去,两个好朋友不欢而散。
既没有光辉的前程,又没有健康的身体,精神又始终处于抑郁激愤状态,徐渭的晚年显然并不潇洒畅快,他因此也更加厌恶世俗礼法与权贵之人,宁愿于家乡绍兴山阴隐居,也不愿再去任何官宦之家谋生。
1593年,徐渭在贫病交加中去世,享年73岁。他去世之时,陪伴在他身边的,只有一条老狗,再没有其他亲人或者财产。
结语
历史上以才能闻名的文人很多,可是有美好结局的并不多见,北宋大文豪苏轼同样如此,但是苏轼却有着他人难以企及的豁达。
可是,即便苏轼性格豪爽,能够接受自己的命运,但是却并不希望自己这命运在后辈身上延续,所以曾经做诗说道:“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子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希望自己的儿子稍微愚笨一些,没有任何磨难地做到公卿的位置。
这只是美好的愿望吧?无数事实都证明,必须有出众的能力才能脱颖而出,可是脱颖而出也未必能够持久;拥有聪明才智的人也未必能够圆滑自如地处理身边的一切。
聪明的你,又会为未来的自己做怎样的选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