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赠送尼克松12字墨宝,对方看后一头雾水,其中含义至今无解

茅舍品史 2023-08-11 12:17:35

在中美关系持续恶化的情况下,毛泽东做了一个决定,彻底扭转局面:就是邀请尼克松访华。

那时候,毛泽东的身体状况一日不如一日,依旧强忍着剧痛,友好地招待尼克松,改善了两国关系。

在这次互动中,美方精心准备了礼物给中方,尼克松也为毛泽东准备了个人礼物。尼克松仰慕毛泽东的书法已久,作为回礼,他希望得到毛泽东亲笔写下的墨宝。

毛泽东爽朗地答应了,大手一挥写下三个四字词:“老叟坐凳、嫦娥奔月、走马观花。”

短短12个字,尼克松如获至宝,但其中究竟是何含义,他一头雾水。就连翻译也犯了难,无法解读其中的意思,而毛主席本人却没有给出答案。

这个未解之谜使得后来不少学者在研究这件事时,给出各种猜测,却又找不到一个准确的答案。

1972年尼克松上任时,交给他的只有一堆烂摊子:从国际上看,与中国的关系面临冰点,军事上也与苏联处在冷战状态。

这都要归结于新中国刚成立时,杜鲁门对中国的抵制,美国不仅在国际上对中国百般刁难,不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存在,更是扬言将推翻中国的统治!

后来,在朝鲜战争中,美国干涉我国内政,采取武力的手段封锁台湾海峡,那时候,杜鲁门嚣张地发出声明:“台湾的归属问题,要等太平洋建立稳定的秩序,且经过联合国同意才能决定。”

美国的这些做法无疑是在挑衅中国:只要他们不放手,中国就别想收回台湾!

为此,中美关系降至冰点,不久后,由于越南战争的影响,美国经济快速衰退,综合实力不足以对抗苏联,尼克松上台后欲打破这种僵局。

在这样的局面下,中国也处在水深火热之中,除了美国带来的威胁,“老大哥”苏联一改往日和蔼可亲的面容,在珍宝岛爆发武装斗争后,撕破了脸皮,声称要对中国进行核打击,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

面对美苏两个大国的威胁,中方扛着巨大的压力,直到事情开始出现转机:先是尼克松将苏联的想法隐晦地透露给中国,接着又在多次采访中向中国传达善意,毛主席捕捉到美国想向中国示好,立即有了新的打算。

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毛主席找来周恩来。

周恩来从事外交工作多年,对局势非常熟悉,很快便了解到毛主席的想法:美苏两个霸王里,必须要争取其中一个,既然美国有了苗头,那就研究一下双方交往的可能性。

为此,毛主席特意指定了由徐向前、叶剑英、聂荣臻、陈毅四位开国老将负责研究国际问题和战略问题,最终发现,与美国交好确实可行。

既然有了想法,那就开干!要扭转国与国之间的交恶问题,毕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何况,美国在中国报纸上一直以“恶人”的形象出现,即使是尼克松,也人送外号:“战胜瘟神。”

直到打破僵局的人出现,1970年,一个叫斯诺的美国记者仰慕中国已久,不远万里到中国陕甘一带做实地采访。

毛泽东得知消息后,特地邀请他前往北京参观天安门城楼,让他享受贵宾的待遇。通过斯诺,毛主席主动向美国释放了友好招待的信号。

几个月后,毛主席再次以个人身份邀请斯诺前往中南海进行会谈,这次谈论的话题涉及国与国,更多的是关于尼克松。斯诺了解到毛主席的意图后,表示支持两国合作往来。

毛主席还开玩笑说:“我和尼克松总要见一面,聊天也好,吵架也好,总归有那一天,但我相信,尼克松是不会同我吵架的。”

这次的交谈很愉快,毛主席的幽默也让斯诺非常敬佩这个伟大的中国领导者,回国之后,他将自己的这趟旅程刊登在周刊上,斯诺特地强调:毛主席希望尼克松能去中国。

这件事在美国引起很大的轰动,尼克松也对中国的态度有了初步的了解。紧接着,毛主席又作出一个伟大的决定:邀请美国乒乓球队到北京参观。

1971年,世界乒乓球比赛在日本举行,中美两国的选手也进行了友好地切磋,其中,美国队员透露出访问中国的想法。

毛主席得知这个消息后,当下作出决定:邀请他们来!还要热情款待他们!于是,这个消息传回美国又引起强烈的轰动,尼克松也彻底感受到毛主席的友好信号。

在阅读完毛主席选集之后,尼克松更加了解到毛泽东的思想和事迹,访华工作开始筹备。

先是基辛格秘密访华,为尼克松访华做铺垫,在双方都表露出高度重视后,尼克松确定于1972年2月21日访华。

临行前几日,尼克松还略带紧张地邀请见过毛泽东的马尔罗到白宫谈话,了解毛泽东的性格和喜好。

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的专机在北京着陆,欢迎仪式上的仪仗队员足有360人,可见中方对此次迎接贵客的重视。

但尼克松内心很忐忑,不知道能否在此行中见到毛主席,那时候,毛主席的病情快速恶化,在一个月前突然连夜高烧,还造成休克,情况不太乐观。

当天下午,毛主席就破例约尼克松到中南海见面,尼克松走进毛主席古色古香的书房,而毛主席就静静地坐在椅子上等待客人到来。

那天,毛主席的身体还很虚弱,但可以看出他的精神状态很不错,眼神依旧可以发出锐利的光芒,他用老友般的口吻说:“我说话不太利索了。”

随后,两人互相走近握手,足足对视了一分钟,才坐下来聊天,毛主席轻松地对尼克松说:“今天谈话的内容由你定,我们聊哲学也可以。”

当尼克松把话题聊到越南和台湾等敏感问题时,毛主席会幽默的转移话题:“这是周总理会跟你谈的事。”

会议期间出现过一个尴尬的小插曲,谈话的氛围本来很融洽,但美方随行人员的口袋里突然发出警报般的响声,工作人员不得不把手伸进口袋里按灭,但声音仍旧在持续。

原来,他们中有人带了小型录音机,但没有安置好,只能当场拿出来关闭声音。看到尴尬的美国工作人员,毛主席很大度,当作什么都没有发生,继续谈论刚刚的话题。

之后的几天,尼克松在安排下游览了长城和故宫,还乘坐周总理的专机去了西湖。行程的最后一天,周总理和尼克松在锦江饭店的礼堂发布了举世闻名的上海公报。

毛主席听闻来访的美国人很喜欢中国的糖果,便告知礼宾方面给每个人赠送10斤糖果!

这次美国访华,给中国带来了三样特殊的礼物:第一件是日本“阿波丸”沉没的经纬图和珍宝清单,第二件是一对麝香牛,第三件则是加州的杉树。

第一件礼物可大有来头,船上的珍宝是日本从中国和一些东南亚地区掠夺的,在沉没后统统淹入海底。其他两件礼物只剩下一棵长在杭州的杉树活了下来,见证着这段情谊。

除此之外,尼克松准备了四件礼物给毛泽东:瓷器天鹅,高脚杯,水晶花瓶以及尼克松的名片。

其中有意思的是瓷器天鹅的第五根羽毛在运输过程不幸折断,只能用胶水粘上,留有痕迹,尼克松深表歉意。

毛泽东的一句话瞬间化解了双方的尴尬,他说:“我们两国的关系不也是靠接上的嘛。”

为了表示感谢,毛泽东也进行回礼:4两“大红袍”茶叶。尼克松当下表情异样,中国茶叶相当出名,但4两未免太少了吧。

周恩来见状连忙解释:“这可是主席送您的半壁江山啊。”原来,这种“大红袍”是稀世珍品,非常难得,就连毛泽东手里也只有8两,爱茶的毛主席却送了一半给尼克松。

尼克松这下高兴坏了,还开口向毛主席要墨宝,毛主席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当即写下:“老叟坐凳、嫦娥奔月、走马观花。”12个大字赠予尼克松。

这其中的含义却难倒了一众学者,毛主席此生从未解释过真正含义,却在当时引起美国各界的猜测,大家都想知道这位来自东方的伟人表达了什么。

问题一直留到今天还有许多研究者在探寻答案,美国学者曾猜测:

“老叟坐凳”暗指美国傲慢地以为稳妥走在世界前端,却不知世界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嫦娥奔月”则是日渐强大的中国,科技力量不断发展;

“走马观花”是尼克松短暂地访问中国,未曾看到中国的全貌。

这些意思虽然符合毛主席自信、强大的精神,但却不适合当时的情境,与其那样解释,不如想成在这次关系推进中:

“老叟坐凳”是中国稳妥的面对世界变化,无惧挑战。

“嫦娥奔月”则是对美国“阿波罗计划”的佩服,这不仅是美国的进步,更是世界的进步!

“走马观花”则是希望尼克松能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国,不要像这次短暂的来访一样,只能看到片面的东西。

因此,1976年,毛泽东再次邀请尼克松访华,此时尼克松已经不是美国总统,只是以老友的身份访问,为这个解释增添了一定的合理性。

结语

由于毛主席从未向任何人解释过这12个字其中的含义,所以目前尚没有权威的说法,历史的真相究竟为何,我们不得而知。

但从各界学者的讨论中,似乎其中也隐藏了正确答案,无论如何,尼克松此次访华,是中美两国历史上的一次关系转折点,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一个国家只有富强才能在世界发展潮流中拥有一席地位,这便是亘古不变的道理,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

参考资料: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人民网、中国青年网、解放日报、北京晨报

10 阅读:4202

茅舍品史

简介:解读古今故事,品评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