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研究学部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形势报告(2024)》。
报告指出,全球气候变化的持续发展使得2023年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2015~2023年也随之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九年。与1850~1900年前工业化时期相比,全球平均气温上升了1~43℃。将全球气温增长保持在《巴黎协定》所规定的1~5℃的上限内这一任务也变得更加紧迫和艰巨。全球陆地和海洋的持续变暖引发了越来越多的极端气候事件。南北美洲、欧洲南部和非洲北部均出现了持续极端高温,亚马孙雨林遭遇百年罕见的干旱,加拿大野火季持续超过5个月之久,美国夏威夷毛伊岛发生了百年来致死人数最多的野火灾害。作为极端高温的另一面,全球范围内的持续暴雨和洪涝灾害也频频发生。地中海中部沿岸、非洲南部以及缅甸和孟加拉均遭遇近年来最强热带气旋的袭击。巴基斯坦在夏季遭遇严重季风降雨,全国近1/3的土地遭洪水淹没,人员和经济损失巨大。
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引发了一系列次生非传统安全问题。干旱、洪涝、飓风、山火等导致多个国家粮食大幅减产,使得5680万人陷入了严重的粮食不安全状态。极端气候事件对道路、港口和机场的更频繁破坏,也进一步扰乱了全球供应链的稳定。气候极端化和极端天气事件频发还使得能源结构转型变得更加困难。与化石能源相比,水力、风力和太阳能等新能源都更依赖良好的天气条件,而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将导致后者更不稳定。即使是相对稳定的核能发电,也会因干旱导致的冷却水供应不足而受到严重影响。意大利的水力发电和法国的核能发电都遭受了欧洲极端高温干旱的冲击。
传统安全问题的恶化使得应对非传统安全问题变得更为困难和复杂。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议题上,欧盟国家一直较为积极,制定了雄心勃勃的能源转型目标。俄乌冲突的爆发严重影响了俄罗斯与欧盟国家的关系,在能源领域的“去俄罗斯化”成为后者的主导政策,导致了能源特别是天然气价格的显著提高。价格上涨叠加对乌援助的经济负担,欧盟各国不得不推迟之前制定的碳中和目标,甚至重启部分燃煤发电。2023年冬季,德国政府就延续了重启煤电的紧急措施,并较2022年增加了褐煤发电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