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 年,随着红军第三次 “反围剿” 行动取得成功,我军俘获了大量国民党军官。时任红一方面军第五师师长的萧克,来到战俘营进行视察。
然而,当他查看战俘名单时,却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他立刻对看守人员说道:“这个人既然已经被俘,那就不必捆着他了。”
这名俘虏究竟有着怎样的身份,竟然能够得到萧克的另眼相待呢?两人之间又发生过什么?
萧克出生于湖南嘉禾县。嘉禾历来有着 “禾仓” 之称,但由于连年的战乱,如今这个地方只剩下一片荒芜的田地,已然成为穷乡僻壤。
原本萧克的祖上拥有几亩良田,但由于无法承担高昂的赋税,只能将土地卖给地主以偿还债务。
到了萧克这一代,家中已没有多少积蓄了。像萧家这样逐渐没落的富户还有很多,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政府腐败,贪官污吏横行。
萧克的家中情况还算好的,起码还能吃上一口饭,而其他穷苦的老百姓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萧克曾亲眼目睹一家三口饿死在路旁,随后有几只野狗扑上去啃食他们的尸体。
当时的萧克心中只有害怕与彷徨,他害怕自己也有一天会落得这样的下场。
当萧克将这件事讲给家人听时,父亲只是深深地叹了口气,而他的三伯父却拍案而起,口中大喊着:“天理何在!”
萧克的祖上几代都是读书人,而最有学问的当属他的三伯父。他的三伯父不仅是个文人,还是一个坚定的爱国主义者。
当初袁世凯复辟时,他三伯父洋洋洒洒地写了十篇文章,痛骂袁世凯的狼子野心,又质问国民政府的软弱无能。
对于萧克来说,三伯父是一位有气节的文人,他不畏强权,也不会为五斗米折腰。
有一次,家中实在没有粮食了,一大家人饿了整整三天。地主萧仁秋得知后,亲自派人来给他们送粮食,条件是希望三伯父去给他们的孩子当教书先生。
这个萧仁秋平时就作恶多端,欺压百姓,三伯父一听要给这个大地主干活,当即拒绝了来人,并将粮食一并扔了出去。
幼小的萧克当时并不明白伯父的做法,他只知道自己已经饿得受不了了,见伯父将到手的粮食扔了出去,他急得大哭起来。
一向疼爱他的三伯父这次却没有安慰他,只是严肃地告诉他:“君子不食嗟来之食,他们是坏人,会欺负老百姓,我们即便是饿死,也不能受他们的恩惠!”
这件事给萧克带来了极大的震撼,他又想起那饿死的一家三口,那家人就是被地主压榨至死的。
若是他吃了地主家的粮食,岂不就成为帮凶了?于是他擦干眼泪,坚强地说道:“我记住了伯父,我现在一点都不饿了。”三伯父见萧克如此懂事,忍不住摸了摸他的头。
在三伯父的熏陶下,萧克逐渐有了爱国意识。那时三伯父曾写过一篇四言韵文,记录了辛亥革命以后的历史,在萧家的儿孙中,最先会背的就是最小的萧克。
那时萧克的爱国意识虽然觉醒,但他骨子里依旧是个文人。他仍旧希望用自己的学识拯救国家。
但随着一件事情的发生,萧克踏上了弃笔从武的道路。
自从三伯父拒绝了萧仁秋的要求后,萧仁秋便记恨上了萧家。他时不时地派人来骚扰萧家,甚至有一次趁着深夜将萧家洗劫一空。
由于萧家无权无势,只能默默忍受这些屈辱。但萧仁秋依旧没有善罢甘休,他给三伯父扣上了一个莫须有的罪名,将他抓了起来。
萧家人为了将三伯父救出来,散尽钱财。萧克来监牢看望三伯父时,三伯父已经被打得奄奄一息。
萧克哭着请求萧仁秋放过三伯父,然而萧仁秋却说,放人可以,但要他们全家都为他做事。
萧克知道,若是答应他的要求,就等同于要帮他欺压百姓,他心中纠结不已。
就在这时,三伯父开口了,他告诉萧克:“大丈夫在世,当顶天立地,为国效力,绝不能与小人为伍。”说罢,他便毅然地撞向了一旁的墙壁……
三伯父去世后,萧克心中便升起了一股仇恨,既有家人之仇,也有国难之痛。
从此,他丢掉了手中的笔,正式开启了从军之路。
1926 年,萧克考入黄埔军校,成为了叶挺手下的一名战士。
学校中有文化课和军事训练课,萧克有学习基础,文化课门门第一,但在军事训练时,他却总是排在倒数。
叶挺非常看重萧克,见他如此偏科也不禁犯了难。为了能让萧克尽快达标,叶挺便派了一名教官亲自训练萧克。
这名教官名叫刘嘉树,是军中有名的神枪手。
刘嘉树平时有自己的工作,但受叶挺吩咐,他每天要特意抽出时间来教导萧克。
萧克对此感到非常愧疚,为了能让刘嘉树早点回去休息,他每天拼命苦练,时常一个人练到半夜。
刘嘉树得知后劝道:“你不必着急,慢慢来才会有成效。” 为了减轻萧克的愧疚感,刘嘉树提议让他给自己当文书。
萧克连忙答应下来,从此两人便开始变得形影不离。在刘嘉树的教导下,萧克的军事能力进一步提高。而萧克做事细心,在工作上也帮了刘嘉树不少忙。在萧克还没毕业时,刘嘉树便一直邀请他当自己的副手。
但萧克依旧坚持要上完学,把书读完。他的学费都是家中省吃俭用,村里人东拼西凑出来的,他不能半途而废。
刘嘉树家境好,并不理解萧克的想法,他提出为萧克出学费,却被萧克拒绝了。
萧克始终谨记着三伯父的教诲,不愿接受他人的施舍。刘嘉树不知道他在坚持什么,见他态度坚决,于是便歇了帮助他的心思。
北伐战争开始后,萧克随着部队第一次进入了战场。战争是残酷的,稍不留神就会被敌人的子弹射中。
萧克虽然已经做好了随时牺牲的准备,但当危险来临时,他还是慌了神。
敌人的炮弹落到他脚边时,他直接呆住了。关键时刻,一个身影朝他扑过来,将他护在了身下。
萧克抬头一看,发现竟是刘嘉树。只见刘嘉树一脸怒意地看着他道:“你傻了吗?怎么都不知道躲?”
萧克还未开口,敌人便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进攻。刘嘉树领着萧克一路过关斩将,一次次打退了敌人的进攻。
战斗结束后,萧克向刘嘉树表示感谢,刘嘉树不仅救了他的命,还教会了他战斗。
在后来的日子里,两人便一直并肩战斗着。萧克积累了不少战斗经验,也逐渐成长为一名成熟的战士。
他对刘嘉树充满感激,就在他以为两人会是永远的朋友时,变故发生了。
1927 年,国共关系突然变得紧张起来,萧克与刘嘉树也从武昌赶到了九江。
他们到达时,九江里里外外已经驻满了军队。有战士将两人带到了叶挺将军面前。
叶挺给两人训话:“无论发生任何事,都希望你们能继续执行孙中山先生的三大政策,坚持革命。”
这话说得有些微妙,众人都知道,如今国民党执政的是老蒋,为何叶挺却只独独提起孙中山先生呢?
原因很简单,我党在这时已经开始准备南昌起义了,而叶挺将军也是来为大家做思想工作的。
萧克与刘嘉树也到了抉择的时候。萧克表明态度,他想跟着我党走,因为老蒋已经违背了革命初心,已经不值得跟随了。
当时刘嘉树并未表态,萧克以为他也会和自己一起走。然而在通往南昌的途中,刘嘉树便趁着众人不注意,偷偷跑走了。
萧克得知消息时非常痛心,因为他已经将刘嘉树当做了自己的挚友,没想到刘嘉树竟然欺骗了他。
即便如此,萧克要革命的心依旧没有改变。他跟随队伍来到南昌,成功发起了起义活动。
但由于起义部队缺乏经验,很快便被打散了。
萧克被中央派到广东,组织农民起义。可是由于起义部队接连遭到数倍于己的敌人围攻,伤亡惨重。
在广东的最后一战,萧克遇见了刘嘉树。当时部队刚经历了一场鏖战,整个部队只剩下二十人。
刘嘉树率领着地主武装,将萧克部队层层围住。
在战斗的这些日子里,萧克已经听说刘嘉树是如何带领部队,烧毁百姓房屋,毁坏农民的田地的。
看着昔日的战友,终是违背了革命的初心,萧克心痛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