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视察杭州,当地一把手摆架子迟迟不露面,主席什么反应?

历史海大富 2024-09-16 02:26:26

“杭州美景盖世无双,西湖岸奇花异草四季清香......”太平歌词《白蛇传》的开篇,把杭州的美景呈现在世人面前。

可能很多人还不了解,这座美丽的城市,被毛主席称作为自己的“第二故乡”。原因之一就是杭州是建国后毛主席出访次数最多的城市之一,每次来到杭州,他都会放下手头的工作,来到西湖畔认真欣赏杭州的美景。

自然,毛主席在杭州也发生过不少有趣的故事。比如有一次,杭州当地一把手因为“摆架子”迟迟没有露面,大家都等得很焦急,只有毛主席神情自若,还完美解决了这件事情。

那么,毛主席与杭州有什么缘分,他这一次视察杭州时那位“摆架子”的领导是谁?让我们一起来一探究竟。

自认杭州为“第二故乡”,在此主持起草第一部宪法

在浙江省西南部的江郎山(今属浙江省衢州市江山市)脚下,有一个清幽的小村庄——清漾村,这里被看做是江南毛氏的发祥地。建国初期曾有过统计,这里全村数百户人家都姓毛。而后根据考证,毛泽东是清漾毛氏第56带后裔。也就是说,毛主席的祖籍就是这里,这也是毛主席对于浙江和杭州情有独钟的重要原因。

不过,虽然祖籍是浙江,但翻遍建国前毛主席的足迹,我们会发现他只去过一次杭州:1921年的中共一大,因为上海法租界巡捕房的搜查,一大代表不得不紧急转移至浙江,在嘉兴南湖游船召开了这次开天辟地的大会。而也正是在一大期间,毛主席曾经在会议间隙游览过杭州西湖,他还跟同行的“湘江三友”之一萧子升抱怨,说他为什么不跟自己一起去嘉兴参会。

以上内容都记载在萧子升的回忆录中。他将在当年9月从上海坐船出发赴法勤工俭学,这次陪同好友毛泽东去杭州,算是顺路一起旅游,所以他的回忆内容基本可靠。而可以证明其可靠的,是与毛主席同为一大代表的刘仁静:“参加一大之后,我跟高尚德去杭州游玩,在西湖碰到了毛主席。他穿着长衫拿着雨伞,看到我们的时候,向我们点了点头。”

根据统计,毛主席自建国以来,先后有40多次来到杭州。时任浙江省公安厅长的王芳,担任过毛主席在杭州的警卫工作共38次,足见毛主席前往杭州之频繁。每次来这里至少会呆3天,最长的一次长达几个月,可以说,除了首都北京和家乡湖南,杭州是他住过时间最久的地方了。

而毛主席来杭州时间最长的一次,就是他生平第二次来杭州——1953年底。

王芳同志记得很清楚,毛主席一行人马到达杭州是在12月27日,随行人员有时任公安部部长、开国大将罗瑞卿,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警卫工作组长汪东兴、机要组组长叶子龙以及秘书处等人。毛主席一行人坐火车抵达杭州火车站时,王芳陪同时任浙江省委第一书记谭启龙前往火车站迎接。他们为毛主席一行人安排的住宿地点,是西湖西岸丁家山脚下的刘庄。而办公地点则放在了北山路84号大院内的30号楼——都是风景宜人,雅致幽静的地点。

之所以对日期记得这么清楚,是因为到达前的一天是毛主席的60岁生日。毛主席个人对于过生日非常低调,即便是60大寿,也只是在路途的火车上吃点面条跟大家简单庆祝一下了事。只不过杭州方面还是表示了一下,等毛主席一行人安排停当之后,才在30日于省委大院餐厅为毛主席补过了六十大寿并迎接1954年元旦的到来。席间大家其乐融融,推杯换盏,不在话下。

无论如何,毛主席在杭州的任务还是十分繁重的:他与中央领导此行的真正目的,是在杭州起草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前文中提到的所有人,都是宪法起草小组的正式成员。来杭州,就是为了远离北京冬季的寒冷与喧嚣,让大家能在风景优美的西子湖畔,一边欣赏美景一边认真工作。

毛主席作为宪法领导小组的组长,在杭州期间做了大量的工作,并指导小组完成了共四份读稿,同时派人发给北京的中央委员讨论修改。历经3个多月艰苦卓绝的工作,1954年3月8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并通过了本次宪法的四读稿,意味着宪法领导小组在杭州的任务基本完成。

在这之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并认为制定宪法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而正是这次杭州之行,促成了宪法的真正诞生。

1954年3月15日,毛主席一行人从杭州出发启程返回北京。后来经过几轮的补充和修改,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并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我国的第一部根本大法正式问世。1954年宪法诞生于杭州,这个说法没有任何问题。

所以,自此之后,毛主席对于杭州又多了一份感情。

杭州一把手是毛主席小老乡,却因为“摆架子”未迎接主席席

当然,毛主席跟杭州的缘分不仅仅是祖籍与宪法。在这里,有很多他的故人,这些人都是杭州的顶梁柱和骨干。在毛主席大大小小40多次杭州之行里,他都与这些自己一手提拔起来的干部们接触过很多次,为他们提出过很多指导性意见。而其中有一个人,可能是他个人最为关注的。因为这个人不仅是他的湖南小老乡,就连他的名字都是毛主席给取的。众所周知毛主席给人取名字的案例数不胜数,取名水平之高也有目共睹,且每个名字都有其特殊含义。

而就是这样的一位同乡,居然有一次在毛主席来杭州视察的时候“摆架子”未能迎接,实在有些令人费解。

这位毛主席的小老乡,出生在湖南与两广交界的江华县(现为湖南永州江华瑶族自治县),是一位瑶族小伙子。他自小聪慧,读书很好,不到20岁就加入了我党,并成为了一名革命战士。早年间从事地下工作的他,为了确保往来安全曾经多次改名,从原名虞上聪,到香麟、黄琳、黄春圃等名字...

直到1938年8月,时任中央军委第四局局长的他,要前往山东敌后根据地工作。他此前的几个名字都已经被敌人盯上了,为了安全起见,他去面见毛主席汇报此事。毛主席知道他是自己的湖南小老乡,而且还了解他的出生地江华县,便问他道:

“江华县是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你是少数民族吧?”

“我也不清楚,我只知道我们那里讲话跟你们那里(湘潭)不一样。”

主席听罢大笑:“哦,这样嘛!那你就叫江华吧,以县名作为人名,永远不忘家乡和人民,怎么样?”

“还是主席想得周到!我就叫江华了!”

就这样,这个小伙子拥有了自己的正式名字江华,并再也没改过。

说起江华同志,很多人可能记得他在上世纪80年代担任过我国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而实际上,在前往最高法之前,建国初期的江华还是一位年轻的干部,很多上了年纪的浙江老人会忆起,他曾担任过杭州市委书记以及浙江省委书记。而且,他还曾多次以杭州市乃至浙江省一把手的身份,接待过毛主席前来视察。

然而有一次,毛主席到达杭州之时,却没见到江华的身影,坊间传言居然是因为江华“摆架子”?

原来,在建国后毛主席的一次杭州之行里,江华因为公务缠身,未能前往迎接毛主席。而且,毛主席到达杭州已经两天了,江华居然还没有露面。

杭州是浙江省会,毛主席到来自然有浙江省委领导迎接,但作为杭州市的一把手,江华的缺席的确引发了不少人的猜测。

只有毛主席淡定自若。他对于江华实在太熟悉太了解了,知道这位小老乡绝不是那种人们口中“摆架子”的官员。浙江省委的工作人员心急如焚,毛主席居然还安慰他们:“江华同志我是知道的,他非常忙,忙得连见一面都很难哦。这(没来迎接)只是小事,不必在意...”

随行的罗瑞卿大将拨通了杭州市委的电话,几经辗转终于联系上了江华。在电话里他告知江华,毛主席已经到杭州了。江华得知后大吃一惊,那些日子他正忙于工作,对于毛主席即将到来的消息一无所知——那个年代没有网络,也没有电视,中央领导传递消息的方式还是用电报等传统手段,并不如今时今日这样方便。

“赶紧来刘庄,主席在这里等你,一起打麻将。”罗瑞卿补充道。

江华知道自己犯了错误,急忙放下手头的工作,收拾一下直奔刘庄。到达刘庄后,江华见到了毛主席,并向他表示歉意。毛主席并未挂怀,还十分幽默地跟他开起了玩笑:“你终于来咯,杭州城里找江华,还真是困难呦!来了就好,打麻将!”

始终致力于浙江乃至全国法制工作,久经考验的革命战士

其实,江华在杭州市乃至浙江省的工作,还是非常出色的。

1949年8月底,江华就任杭州市委书记兼市长、杭州市警备司令兼政委。这等于是党政军一把手,足见中央对其能力的肯定。在此之前的抗战及解放战争时期,江华历任山东八路军纵队政治部主任、山东军区政治部主任、中共辽东分局组织部部长等职位,是我党政治工作中不可多得的人才。

5年后,因其出色的工作能力,江华就任浙江省委书记,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封疆大吏”。同时还兼任浙江省军区政委、党委第一书记、南京军区第五政委等职位。

只不过,因为一些众所周知的原因,江华遭遇了个人政治生涯的严重危机,在那段特殊岁月里的政治生涯稍微坎坷了一些。

好在邪不压正,他成功挺了过来。1975年,曾经那个意气风发的杭州市、浙江省的一把手江华,已经68岁了。因为其此前在杭州市及浙江省主政期间,注意到法制工作的开展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与必然性,为浙江省法治建设的推动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所以党中央决定,请江华同志担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党组书记,成为我国法治工作的一把手。

毕竟,当毛主席1953年底赴杭州起草宪法之前,江华在杭州就已经做了极为充分的调研及准备工作,为第一部宪法的起草与实践起到了重要作用。甚至,就连他“摆架子”没陪同毛主席视察的那次,也是因为他在杭州当地跑普法工作,以及忙于“三大改造”等经济工作而没能腾出时间,这些事情毛主席都很清楚,他在启程前往杭州之前就得知此事,后来江华又向他当面做了详细汇报,

然而就是这样一件毛主席口中的“小事”,却被一些人别有用心地认为是他向毛主席“摆架子”,不尊重毛主席,并对江华发起攻击。

事实上,但凡了解江华的人们都明白,他跟毛主席的关系不仅仅是湖南老乡的关系,就连他这个名字都是毛主席取的,何来摆架子不尊重一说?面对这类不怀好意之人,江华的回答很简单,也很笃定:

“不要以主观主义冤枉好人。”

这是江华对这件事情的回应,也是他此生做人做事的鲜明态度。

1980年1月,我国刑法与刑诉法开始正式实施。江华为推动刑法的实施,做了大量的工作,并致力于推广刑法在全国范围内的合理量刑。他曾经说过:“法律是极为严肃的,刑法就更加严肃。如果刑法刚实施就不照办,且名义上是为了平息民愤,那么谁还会相信我们能依法办事?法律又如何取信于民呢?”

到了80年代末期,已经年逾八旬的江华,还致力于为曾经的冤假错案平反,“不能让坏人逃避法律的制裁,也不能让好人背负本不属于他的骂名。”这些都是江华在任最高法院长时的态度。

1999年12月,93岁高龄的江华,在位于杭州的家中安详离世。我党对于江华同志的评语是:“一生忠于党、忠于人民,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有着坚定的信念,是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革命战士。他的精神与品德,受到广大干部和群众的由衷敬佩。”

不得不佩服毛主席识人用人的眼光。对于江华这位自己的小老乡,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对他充分信任和尊重,安排他放手去干,即便出现一点小误会也无伤大雅。这才有江华的一心为民、为法治工作殚精竭虑。他在推动我国法治工作的发展过程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我国法治社会的建设蹚出了一条路。

按照江华同志生前的遗嘱,其骨灰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安葬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另一部分回到湖南江华县鹧鸪塘村母亲墓旁安葬。他没有忘记毛主席给他起“江华”此名的初衷,生于此长于此又安葬于此,始终不忘家乡和母亲的养育之恩。

参考文献:

[1]夏忠烈,黄荣波.毛主席与杭州[N].上海热线,2024-06-14.

[2]王芳回忆录.(连载)毛主席视察小营巷,毛主席视察钱江堤,毛主席首次赴杭州[N].浙江老年报,2006-04-21/凤凰资讯,2007-11-21.

[3]田人,毛激流.江华:瑶寨里觉醒的热血革命者[N].永州新闻网,2021-06-21.

[4]黄玲玲.红色潇湘-毛主席帮他改名“江华”[N].新浪新闻中心-国内新闻/三湘风纪网,2021-03-22.

7 阅读:2864

历史海大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