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探周季山菱花壶
【明晚期 周季山制天启五年款水仙菱瓣壶】
文/刘创新
菱花壶,作为明末清初紫砂壶的一种经典造型,以其独特的外形和精湛的工艺而受到广泛喜爱。菱花壶不仅是一种实用的茶具,更是艺术品,展示了当时紫砂陶艺的高度成就。菱花壶的形状灵感源自自然界的菱形花瓣,象征着吉祥与美好。其设计不仅注重实用性,也体现了文人对自然美的追求。
明末清初是紫砂壶工艺的鼎盛时期,许多著名工匠和创新设计相继涌现。菱花壶曾见于万历年间的名家作品中,其中在周高起著《阳羡茗壶系》所载徐友泉作品的品种名录中就有“菱花”式。除此,清初许龙文也擅长菱花式壶,可见此式流行于明末清初时期。
周季山陶作存世稀有,最早的记载是明代周高起著《阳羡茗壶系》中“周季山、陈和之、陈挺生、承云从、沈君盛善仿友泉、君用,并天启崇祯间人”,乾隆时期的吴骞《阳羡名陶录》只是抄录前者。民国年间出版的《阳羡砂壶图考》在别传中,更是简短的记录“季山,天启崇祯间人”,并无新发现。紫砂文献有限,仅有几本古籍记载了一些明末清初的良工巧匠,资料匮乏,随着紫砂学术的进步,有些文献所载的名字对应上一些传器,但是也有不少名家并没有发现可靠的作品,诸如明代供春、董翰、赵梁、时鹏及李茂林等。还有邵文银(亨裕),目前所见多清中期风格的作品,这不排除是乾隆时期的寄托款作品,究竟是文献误传还是另有明季的“邵亨裕”所作茗壶,也是待考的。因此,紫砂不能全凭文献,个别可靠的传器佳作,亦可填补史载的不足。
此周季山菱花壶,属筋纹器造型,壶身呈现出典雅的菱花形设计,线条流畅,动人心弦。整体轮廓清晰,线条鲜明有力,比例协调且对称工整。菱瓣盖从几种角度盖合之后,均能做到严丝合缝,筋纹连贯,极尽工巧。俯视呈六菱花瓣,自壶钮含苞,至壶盖延伸到壶身,层层递进、徐徐绽放;壶口委婉转折至颈部微收,开合有度,收放自如,饱满而富有立体感。壶流细长优美而不失力度,流把与壶身衔接处亦作花形设计,增强了整体的艺术性。环形壶把带扣,又称“飞把”,设计符合人体工学,既美观又便于握持,展现出工匠的巧思和高超技艺。壶底刻:天启五年上巳,季山手制。钤:周季山。附龚心钊旧藏瘿木盒。盒面贴“明别派周季山壶”签题二纸,盒内贴“明天启周季山壶”“别派周季山壶”双签。并贴题跋一纸“周季山为天启崇祯间人,载暨阳周伯高氏茗壶系,吴兔床阳羡名陶録述之。季山壶,世级罕见。壬申春日,怀希。钤“陶冶性灵”“怀西珍赏”“瞻麓斋”三印。
此壶落款于天启五年(1625)上巳,上巳节是农历三月三日,民间以出游和水戏为节日内容。在明代上巳节就非常热闹,上至豪门贵族,下至平民百姓,大家临水修禊,曲水流觞,忙得不亦乐乎,或取水沐浴,或追逐嬉闹。宣宗皇帝曾作《上巳》诗描述自己的娱乐生活:“清明上巳接芳辰,乐事民间日日新。临水正当修禊宴,出郊多是踏青人。桑浓麦秀初沾雨,妇饁男耕各趁春。仰荷皇天沛时泽,独怜何以慰幸勤。”明季的文人雅士会在这一天携酒踏青,到大自然中去享受春天,而周季山则在此时为自己所制的茗壶署款,以盛开的菱花记录这美好的节日。
此菱花壶底款以双刀镌刻,书法俊秀流畅,用刀爽快利落,潇洒生动。落款已经不仅仅是署作者名,而是类似书画款识“年月日”“作者”的格式,并且钤印。虽说明季砂壶极少有印款的习惯,然而同期的“承云从”已有用印,因此不算孤例。晚明文人重茶事,其审美爱好对紫砂壶产生了“雅化”的影响,促成“以坯为纸、使刀如笔”的陶刻,自此开辟了一片款识天地。
传世所见周季山作品中,还有一把《菊钮巨轮壶》,壶胎材质为紫砂天星泥。壶底钤“周”单字篆书圆形小章,下钤“季山”两字篆书方章。此壶扁身,腹似石鼓。菊形钮,短直嘴,柱形把方圈式,以明接处理。大平底,内敛,口部有一圆线,大口压盖,上有弦纹三条,有明韵。《菊钮巨轮壶》以配土之妙,砂粒似天际繁星密布全壶,“天星泥”在壶史上很为少见,由宜兴本山绿泥与白泥、黄泥和合,泥中各色颗粒明显,也是明末泥料的特征。凡此,周季山断为明季壶工,应该无误。
周季山传世两壶造型一为“光素器”,一为“筋纹器”,之间虽没有直接的联系,但是从用泥来说,两者都是各色颗粒明显的“五色土”,且用印皆为古玺印风格。陶人的用印也代表了他的审美追求,清初大家许龙文印款也是喜用这路古韵盎然的印风,可谓是无独有偶的。
明末清初的紫砂壶工艺成就,标志着紫砂陶艺的高峰,不仅在技术、艺术和文化上都有了突破,还对后世的紫砂壶制作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一时期的名家壶,至今仍被视为经典,更是紫砂收藏的终极目标,受到收藏家和爱好者的追捧。
*《明晚期 周季山制天启五年款水仙菱瓣壶》
Lot 1125
明晚期 周季山制天启五年款水仙菱瓣壶
此周季山菱花壶,属筋纹器造型,壶身呈现出典雅的菱花形设计,线条流畅,动人心弦。整体轮廓清晰,线条鲜明有力,比例协调且对称工整。菱瓣盖从几种角度盖合之后,均能做到严丝合缝,筋纹连贯,极尽工巧。俯视呈六菱花瓣,自壶钮含苞,至壶盖延伸到壶身,层层递进、徐徐绽放;壶口委婉转折至颈部微收,开合有度,收放自如,饱满而富有立体感。壶流细长优美而不失力度,流把与壶身衔接处亦作花形设计,增强了整体的艺术性。环形壶把带扣,又称“飞把”,设计符合人体工学,既美观又便于握持,展现出工匠的巧思和高超技艺。
钤印:周季山(底款)。
题识:天启五年上巳,季山手制(壶底)。
参阅:《紫韵雅翫-中国紫砂精品珍赏》第30、31、54页,图4,天地方圆杂志社出版,2008年10月15日。
备注:附龚心钊旧藏瘿木盒。
15.5 cm.wide./ 9 cm.high.
260cc./ 285g.
*《明晚期 周季山制天启五年款水仙菱瓣壶》
*《明晚期 周季山制天启五年款水仙菱瓣壶》
*参阅《紫韵雅翫-中国紫砂精品鉴赏》
*《清乾隆 竹炉山房御制诗文池款桃花泥莲子壶》
Lot 1122
清乾隆 竹炉山房御制诗文池款桃花泥莲子壶
此壶为本山团泥,细密坚致。壶身鼓腹圆浑,平盖,覃菇形壶钮,三弯流自然胥出,圈把内方而环扣有力,气韵饱满厚实,端荘肃穆。壶身一面刻铭:“御制诗。竹炉是处有山房,茗碗偏欣滋味长。梅韵松蕤重清晤,春风数典哪能忘。”另面刻折枝梅花图,诗与画结合,充满乾隆皇帝一生不断追求的典雅气韵,为宫廷紫砂壶中罕见的逸品。此御制诗收录于:《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第4册第528页。把下镌刻“文池”应为制壶者之名,底钤 “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印款。
这些年在拍卖与古玩市场出现的“御题诗”紫砂器多为泥绘工艺字体。此壶“御制诗”为窑烧成后以楷体铭之,参阅故宫所藏同类御制器,皆为隶书体铭之,而楷体者为罕见,其铭刻工艺技法与玉器“砣刻”文字的工艺一致(参阅前页的《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玉器编》图示)。同时,同类器物中又多以“乾”、“隆”署名,且无制壶者之名,而器底钤有“大清乾隆年制”为稀。
*《清乾隆 竹炉山房御制诗文池款桃花泥莲子壶》
乾隆皇帝雅好品茗,宫廷定制的茶具品种和式样繁多,他对紫砂器也情有独钟,常命人将所作诗句和山水、花卉等纹饰,刻绘于宜兴紫砂器上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数件带乾隆御制诗的紫砂少茶壶(参见《故宫博物院藏宜兴紫砂》,页68-81 ,图20-25 ;页84,图28;页85 ,图29),均为宫廷定烧的御用器,本品即属此类,极为珍贵。
据故宫博物院研究,宜兴紫砂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受到皇室重视,享有御用官窑的同等待遇,这类以御制诗装饰的紫砂茗壶,系由内廷造办处出样在宜兴定制。此外,两岸故宫博物院尚藏有珐琅彩、漆绘、描金等品种的宜兴紫砂壶,均装饰华丽,美不胜收。
*《清乾隆 竹炉山房御制诗文池款桃花泥莲子壶》
乾隆十八年(1753)于北京玉泉山下的静明园内仿建惠山听松庵,添建一座草房,将竹炉置放其中,取名“竹炉山房”。他为竹炉配制了银茶铫,每每往返紫禁城与圆明园, 必在玉泉山下的竹炉山房小憩,用竹炉、茶铫亲手烹茶、品饮。为突出竹炉山房的品饮气氛,乾隆帝亲笔绘制《竹炉山房图》,张贴在竹炉山房的墙壁上,以清新淡雅的笔墨描绘了仿建的全貌,并在画首题书:“着饮实起于汉,盛于李唐之际。然物有其本。若饮之本,必资于水之甲乙高下、茶熔烹之精神 。惠山茅舍可谓之本也。”此外,竹炉山房墙壁上还挂着明代江南才子唐伯虎的名作《品茶图》和许多古人饮茶的诗篇。尤其是乾隆帝每来竹炉山房品饮,必有诗作。在弘历的御制诗集中,留下许多吟咏竹炉山房的御制诗。
钤印:大清乾隆年制(底款)。
题识:文池(把下缘)。
*《清乾隆 竹炉山房御制诗文池款桃花泥莲子壶》印款与铭刻
出版:《文荟菁英-和正斋宜兴紫砂珍藏》第214-215页,图77,盈记唐人工艺出版社,2012年。
参阅:《紫砂器-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第23、38、41页,图18、29,上海科技出版社,2008年1月。
:《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玉器编10 清》第207页,图158,紫禁城出版社,2011年1月。
:《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玉器编9 清》第109页,图91,紫禁城出版社,2011年1月。
备注:上海拍卖会,2004年4月15日,编号0989。
来源:于上海文物商店旧藏。
15.5 cm.wide./ 7 cm.high.
260cc./ 215g.
*出版《文荟菁英-和正斋宜兴紫砂珍藏》
*参阅《紫砂器-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
*参阅《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玉器编10 清》
*《明末清初 许晋侯制为真卿先生制款紫泥藏六壶》
Lot 1127
明末清初 许晋侯制为真卿先生制款紫泥藏六壶
壶作弧盖呈六方式,或曰藏六式。以“镶身筒”成型法,其结构原理虽然简单,但成型难度比“拍身筒”的圆壶,有过而无不及,方器只要有一个块面倾斜,在应力作用下,便会导致全器扭曲变形,气韵全失。所以镶身筒手法虽然宜兴陶手人人会做,但是要达到气势挺拔,力度贯彻,这就非凡工俗手所能及了。
此壶六方身筒,中腹扁鼓,溜肩短颈,盖面呈弧作六角,钮滴似身筒,弯流亦作六棱,鋬环扣身,里外呈五角。全器等边匀称。
*《明末清初 许晋侯制为真卿先生制款紫泥藏六壶》
此壶與三藩市亞洲美術博物館所藏之許晉侯水仙花稜壺,工艺风格相似,是否許昇侯與許晉侯爲兄弟、或其他關係,以致技巧相似?此壶底镌刻“为真卿先生制”,“真卿”或为晚明进士凌儒。
凌儒(生卒年不详),字真卿,号海楼,南直隶扬州府泰州(今江苏省泰州市)人。嘉靖三十二年(1553)进士,授监察御史,直言忤帝意,除名。穆宗即位,起复原官,屡上疏言时政,迁右佥都御史。后吏部追论其知永丰县时贪墨,遂落职。
题识:许晋侯为真卿先生制(壶底)。
*《明末清初 许晋侯制为真卿先生制款紫泥藏六壶》铭刻
参阅:《紫砂器-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第80-81页,图59,上海科技出版社,2008年1月。
:《砂趣妙造-立行堂珍藏明清紫砂 ·上卷(囊中有物)》第40-41页,图5,盈记唐人工艺出版社,2021年5月25日。
:《澄怀馆茗砂》第116-117页,图20,澄怀馆出版,2023年5月1日。
:《I-HSING WARE》P35,lot12,CHINA INSTITUTE AMERICA,1977.
14.2cm.wide./ 5.7cm.high.
140cc./ 146g.
*参阅《紫砂器-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
*参阅《澄怀馆茗砂》
*参阅《砂趣妙造-立行堂珍藏明清紫砂 ·上卷(囊中有物)》
*参阅《I-HSING WARE》
*《清早期 朱泥鸣远桃杯》
Lot 1101
清早期 朱泥鸣远桃杯
清代康熙、雍正两朝,紫砂名家辈出,尤以陈鸣远、陈圣思、陈孟瀛等陶艺大家为代表,所作多仿生蔬果题材,有茗壶、文房、陈设器等,品种繁多,技艺精湛,其中以仿制桃形器最为精彩,为后世留下许多经典传器。
拍品为朱泥材质,仿生且塑以枝叶连桃花,贴于圆杯体。而叶端、桃花和枝干,处于同一水平面上正好三足鼎立,形成杯底的三个立足之点。整个杯体塑以参差扶疏的枝叶,老枝嶙峋虬曲,枝端上的桃花或含苞或绽放,起伏舒展自如。绽放及半开或含蓄的桃花、花蕾,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技艺卓绝。
*《清早期 朱泥鸣远桃杯》
康雍正两朝为清代紫砂工艺的鼎盛时期,以精致素雅而著称,仿生技艺更是达到了“与真无二”的程度。据《清文件》记载,雍正时期常有官员进呈紫砂器被照样仿制成官窑,故推测康熙紫砂桃形洗或许对官窑桃形器有一定的影响。
*《清早期 朱泥鸣远桃杯》
参阅:《锦砂燕赏-锦燕堂藏紫砂器(卷一)》第50-55页,何锦荣出版锦燕堂发行,2020年9月。
:《宜兴紫砂》第96-97页,图33,文物出版社/两木出版社,1990年12月。
10.8 cm.long./ 6 cm.high./ 101g.
*参阅《锦砂燕赏-锦燕堂藏紫砂器(卷一)》
*参阅《宜兴紫砂》
*《清早期 陈鸣远制铭上林佳侣句巧色百果水洗》
Lot 1100
清早期 陈鸣远制铭上林佳侣句巧色百果水洗
此洗仿生作白桃、莲蓬二者相依之形,作者巧用紫砂泥料颜色属性的差异,分别捏塑白桃、莲蓬、花生、板栗、桂圆共计五件果物,形制特殊,惟妙惟肖,富于美感。段泥胎质,泥质细腻。半刨开白桃以作洗池,简约线条之中呈现出桃实饱满之态,腹下塑花生、板栗、桂圆贴附于外壁并巧作器足,使得结构平衡,构思奇妙。尤其是花生、板栗的刻画更是入木三分,细腻清晰,极其工致,足可以假乱真。边侧莲蓬卷曲枝干与白桃自然连合成形,外壁表皮褶皱自然写意,简约之中呈现出莲蓬之干枯之态。莲蓬一分为两瓣,看似分开,又在蒂部与荷梗相连,摇摇欲坠的莲子夹杂其中,成为作品的点睛之笔。纵观紫砂五百年历史,所见紫砂莲蓬众多,但唯独鸣远此作能将剥开的莲蓬示人,真可谓极尽巧思。
*《清早期 陈鸣远制铭上林佳侣句巧色百果水洗》
陈鸣远(1648-1734):号寉邨,一号石霞山人,又号壶隐。清初宜兴上袁村人。睽诸清初以降的宜兴史料,陈鸣远的盛名未曾稍歇。在历来宜兴陶人当中,陈鸣远的陶艺品位独占鳌头,作品迭翻新样,却又古韵盎然,可谓融古铸新,兼备制作光素、筋纹及花货三类造型的技能于一身,尤其善制自然型茶具、文房雅器,创作灵感汲取自江南田园,其象生作品风格自然写实,几可乱真却又极富巧思,堪称是塑镂兼长、技艺超群的全能陶艺大家,开创了有清一代壶艺文丽工巧的风格。
钤印:陈、鸣远(边款)。
题识:上林佳侣。鸣远(器表)。
*《清早期 陈鸣远制铭上林佳侣句巧色百果水洗》印款与铭刻
参阅:《虚斋名陶图录·下》第160、162、164页,岭南美术出版社,2017年3月。
:《ZISHA-THE PURPLE SAND OF CHINA》P75&79,E & J Frankel, Ltd.,April30th 2005.
11.8 cm.long./ 4.5 cm.high.152g.
*参阅《ZISHA-THE PURPLE SAND OF CHINA》
*《清道光 杨彭年制万贡珍铭诗句艺兰草堂款紫泥笠荫壶》
Lot 1099
清道光 杨彭年制万贡珍铭诗句艺兰草堂款紫泥笠荫壶
紫砂陶艺进入嘉道年间,由于一批文人的参与其中,陈鸿寿(曼生)、瞿应绍(子冶)、朱石梅、乔重禧、郭频伽等金石书画家在紫砂壶上的书画创作,诗文铭刻,给本来日常的茶具注入了文思雅韵,并影响了晚清的紫砂铭刻风气,兴起了“文人壶”的风潮 。嘉道文人壶一直是紫砂收藏家重要的收藏目标,而近年来嘉道年间曼生、子冶与陶工杨彭年的作品,同样得到爱好者的追捧。
台笠壶,或曰笠荫壶,曼生十八式之一。现藏唐云纪念馆的一把杨彭年制曼生壶,形制款识与此壶同式,其铭曰:笠荫暍,茶去渴,是二是一,我佛无说。铭文思辨有趣,禅味横生。
*《清道光 杨彭年制万贡珍铭诗句艺兰草堂款紫泥笠荫壶》台笠壶又有笠式、箬笠、斗笠之称,顾名思义。庞莱臣《虚斋名陶图录》亦载一壶:“此曼生所制坡笠壶也。淡紫色砂,中有细点。《东坡志林》载,公在儋耳,遇天雨,因着屐戴笠行田野间。后人画坡像者,皆作戴笠形。故知此壶还有“坡笠”之名,文雅之余,平添风致。不禁立诵苏截《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此壶以紫泥为胎,泥料深紫略掺有稀少黄砂细颗粒,深邃闪烁,壶体中部内敛束腰,上部为嵌入式壶盖,盖沿至壶面浑圆自然,下部敦厚宽撇,底呈假圈足。流形上翘,飞把长流曲圆,向外拉出强而有力。
*《清道光 杨彭年制万贡珍铭诗句艺兰草堂款紫泥笠荫壶》
荔门(生卒于嘉道):江苏宜兴人,本名为万贡珍,字子伟、号荔门。道光癸未进士,写兰竹有逸致,尤工能善。著作有《历代画史汇传附录、历代画史汇传补编》。由庶常改官户曹,充军机章京。出守归德府知府,以才敏称。调开封大理卿,清厘积狱,卓著治声。丁艰。服阕,选黄州。有争沙洲命案事,连坐数十人,上台主严惩,欲尽置之法,贡珍力为洗濯,惟坐主要。陈臬皖省,首除势豪。淮西寇起,立主遣将梅青长平之。当时总匪不至猖獗,人皆佩公先见。擢湖南布政使。己酉,大饥,倾廉助赈,眷属簪珥,皆斥助归赈。尽檄属府县建义仓,办积谷,州县以拯饥助赈为殿最,饥区赖以保全。权巡抚事。时粤寇势已蔓延,湘省为出入门户,贼屡犯,调镇筚兵协剿,累挫贼锋。复内调大理正卿,旋以病告归。
贡珍以寒儒起家,历官中外,有人伦鉴。曾文正丁忧在籍,贡珍首列荐剡。谓湘省团练,得公训练指挥,必能号召梓桑,巩固门户。兵皆子弟,人尽忠良,将来必成劲旅。江忠烈未遇时,一见惊为奇士,深相器重。尝曰:此君当以忠节见。其藻鉴类此。尤精于书法,得二王之髓,上追襄阳涪翁云。
杨彭年:字二泉,传清乾隆至嘉庆年间宜兴紫砂名艺人(王健华依北京故宫博物馆藏“河洛图盘”推断,杨彭年当生于乾隆晚期,卒于道光晚期)。杨彭年弟杨宝年、妹杨凤年,都是当时的制壶高手,一门眷属皆工此技,名闻一时他善于配泥,浑朴雅致,首创捏嘴不用模子和掇暗嘴之工艺,虽随意制成,亦有天然之致。他又善铭刻、工隶书,追求金石味,还与当时名人雅士合作镌刻书画,技艺成熟,至善尽美,声名极盛嘉庆年间陈曼生(名鸿寿)作宰溧阳(1812-1817),相传由陈曼生设计壶样并题铭,彭年制作,世称“曼生壶”,为世所珍也尝与瞿应绍合作制砂胎锡壶,柄上镌有“彭年”印记彭年制壶甚多,大多是与陈曼生合作所制。
*《清道光 杨彭年制万贡珍铭诗句艺兰草堂款紫泥笠荫壶》
*《清道光 杨彭年制万贡珍铭诗句艺兰草堂款紫泥笠荫壶》印款与铭刻
钤印:艺兰草堂(底款);彭年(盖款)。
题识:客至何妨煮茗侯,诗清都为饮茶多。荔门(壶身一);癸巳仲夏制(壶身二,道光13年/1833年);桂月山庄(壶底);琢玉(盖内)。
出版:《名壶邮票特展专辑》第73页,壶中天地杂志社,1991年1月。
:《紫砂古调》第257页,静观堂出版,2013年12月15日。
参阅:《诗酒茶情-清代制壶名家遗珍》第68-69页,图15,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出版,2006年。
备注:源于2011年中国嘉德春拍。
15 cm.wide./ 6 cm.high.
190cc./ 225g.
*出版《名壶邮票特展专辑》
*出版《紫砂古调》
*《清早期 不信有京洛大彬款朱砂棋奁钮龙旦壶》
Lot 1081
清早期 不信有京洛大彬款朱砂棋奁钮龙旦壶
粗砂胎,燒製成熟,壺形屬龍旦變體,壺身略改旦形成筒形,內圈足,錐形流包口,扁圓鈕上提,耳形把挺拔。此類龍旦、文旦壺盛行於晚明早清,而變體者較為罕見。
壺底鐫刻“不信有京洛,大彬”乃清初寄託時大彬款,詩句取自“滄浪清可愛,白鳥鑒中飛。不信有京洛,風塵化客衣。”(范仲淹《出守桐廬道中》)道出清初文人茶客的閒散情懷。
*《清早期 不信有京洛大彬款朱砂棋奁钮龙旦壶》
*《清早期 不信有京洛大彬款朱砂棋奁钮龙旦壶》铭刻
题识:不信有京洛。大彬(壶底)。
出版:《文荟菁英-和正斋宜兴紫砂珍藏》第80-81页,图18,盈记唐人工艺出版社,2012年。
参阅:《砂趣妙造-立行堂珍藏明清紫砂 ·下卷》(掌珠茗香)第26、27、38、39页,图2、8,盈记唐人工艺出版社,2021年5月25日。
:《荆溪紫砂器》第94页,图95,盈记唐人工艺出版社,1999年4月。
13.2 cm.wide./ 9.6 cm.high./ 310cc.
*出版《文荟菁英-和正斋宜兴紫砂珍藏》
*《清早期 片心闲对花逸公款朱砂六方思亭壶》
Lot 1080
清早期 片心闲对花逸公款朱砂六方思亭壶
壶作朱砂胎,砂质温润。形制思亭式,压盖圆边,敦腹窄口,等距六角,六片相接,除了銴环略呈六边,流嘴、钮滴、壶盖,亦呈六棱。全器棱角线条连贯,等距明细工整,转折合度,圆润流畅,如动似止。壶底诗词“片心闲对花”,出自明 铁氏儿女《长女诗》:“教坊脂粉洗铅华,一片闲心对落花”。此壶虽光素无饰,却凭借其刚毅、饱满及特殊的砂质感,呈现出器物不可名状的素雅宁静之美。
钤印:片心闲对花。逸公(底款)。
*《清早期 片心闲对花逸公款朱砂六方思亭壶》
*《清早期 片心闲对花逸公款朱砂六方思亭壶》印款
参阅:《古壶之美-卷二》第42-45页,图12,财团法人成阳艺术文化基金会出版,2012年11月。
:《文荟菁英—和正斋宜兴紫砂藏珍》第181页,盈记唐人工艺出版社,2012年3月。
10.4 cm.wide./ 5.5 cm.high./ 70cc.
*参阅《古壶之美-卷二》
*《清早期 丁未仲冬雪月孟臣款朱砂君德壶》
Lot 1079
清早期 丁未仲冬雪月孟臣款朱砂君德壶
朱泥作胎,颗粒隐现,骨胎均匀,宛若梨皮。此壶俗曰“君德”式,敦腹敛口,延势向下内包,塑以内圈足。压盖穹起,口盖相合,覃菇钮竖立,气孔周正,流嘴呈二弯,耳鋬挺拔。尝见同类款壶底,多署诗词句等,此壶落款纪年时令以及作者姓名,虽未必全是惠孟臣、惠逸公亲手所制,也许或为惠氏工坊所制德高档茶壶。
题识:丁未仲冬雪月。孟臣(壶底)。
*《清早期 丁未仲冬雪月孟臣款朱砂君德壶》
*《清早期 丁未仲冬雪月孟臣款朱砂君德壶》铭刻
参阅:《宜兴陶器图谱》第118页,南天书局有限公司出版,1982年6月。
:《紫砂古调》第103页,图59,静观堂出版,2013年12月15日。
11.5 cm.wide./ 7 cm.high./ 120cc.
*参阅《宜兴陶器图谱》
*参阅《紫砂古调》
*《当代 高振宇制摹古大彬高六方壶》
Lot 1121
当代 高振宇制摹古大彬高六方壶
慕古时大彬高六方壶。明时大彬所制六方高壶,见诸著录。初见之,其工粗,其泥料因欠火而呈砖红,故觉颇不入眼。而细审之方知其工艺难度之大,其造型之准确,诚不易也。今摹其古意,略改其尺寸以(合)今之茶用。未知大彬会意否?
甲辰秋月画溪陶人,振宇于阳羡。
高振宇(b.1964):著名陶艺家,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鲁迅美术学院客座教授,日本武藏野美术大学客座教授、中国茶文化协会理事。多次在国内及日本举办陶艺个展。作品被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美术馆、宜兴陶瓷博物馆等收藏。代表作品有纯、静、清、悟、稚五个系列。
*《当代 高振宇制摹古大彬高六方壶》
*《当代 高振宇制摹古大彬高六方壶》印款与铭刻
钤印:高振宇制(底款);振宇(盖款);高(把款)。
题识:中居振宇(壶内款);摹大彬六方。画溪振宇摹古。甲辰秋月(供盒面)。
参阅:《宜兴紫砂》第48-49页,图3,文物出版社/两木出版社,1990年12月。
备注:高振宇先生特为本场拍卖创作,并附作者证书与题签供盒。
14.3 cm.wide./ 7.7 cm.high./ 360cc.
*《当代 汪寅仙制弯把梅桩壶》
Lot 1119
当代 汪寅仙制弯把梅桩壶
此壶整体造型宛若一尊苍老古拙的梅桩,堪称仿生器中的佳作。壶体塑以一截生动而有气势的梅花树段,枝干虬虹苍劲,变化多端,与倾斜的壶身相对又平衡。枝干、桩头、瘿节生长自然,宛若冰肌铁骨之势。梅花或含苞、或半开、或盛放,疏密有致。整体处理一气呵成,张弛有度,恰似霜雪严寒中,傲雪盛放的梅花,其气势横生,富有生命的魄力。
*《当代 汪寅仙制弯把梅桩壶》
汪寅仙(1943-2018):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曾任江苏省传统工艺品评审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陶艺专委会副主任,中国工艺美术师评委。作品多次获国家级大奖,被故宫博物院、中国历史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馆、中国工艺美术珍宝馆、香港茶具文物馆、台湾历史博物馆、无锡博物馆、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英国大英博物馆等收藏。总结并撰写专业论文二十余篇,出版《汪寅仙紫砂作品集》。
钤印:汪寅仙(底款);寅仙(盖款)。
参阅:《汪寅仙紫砂作品集》第60-61页,台湾盈记唐人工艺出版社,1997年1月。
:《紫砂风云-居仁堂紫砂宝典》第152-153页,居仁堂出版,1996年1月。
备注:附作者证书。
19cm.wide./ 15cm.high./ 500cc.
*《当代 汪寅仙制弯把梅桩壶》印款
*参阅《汪寅仙紫砂作品集》
*《当代 汪寅仙姚志源合作大石瓢提梁壶》
Lot 1098
当代 汪寅仙姚志源合作大石瓢提梁壶
壶上铭文援引自清代曼生所撰。“煮白石”,明代田艺蘅《煮泉小品》:“择水中洁净白石,带泉煮之,尤妙尤妙”。妙在何处?田君曰:“煮清泉白石,若加以苦茗,服之久久,则可祛膏肓之病邪”。
此铭文是说以佳茗和白石煮成美味茶汤,以邀桐君细酌品尝,因桐君能识药性,知此茶品之佳美也。“一瓢细酌”,用此一石瓢壶,细酌慢品,有自得之意,有茶艺精到之自赏。巧合的是,作为文人雅士修身之器的古琴,古时人们也以“桐君”指称,此铭文,虽未指琴君,但也能连类通感,引人雅思。
*《当代 汪寅仙姚志源合作大石瓢提梁壶》
汪寅仙(1943-2018):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曾任江苏省传统工艺品评审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陶艺专委会副主任,中国工艺美术师评委。作品多次获国家级大奖,被故宫博物院、中国历史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馆、中国工艺美术珍宝馆、香港茶具文物馆、台湾历史博物馆、无锡博物馆、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英国大英博物馆等收藏。总结并撰写专业论文二十余篇,出版《汪寅仙紫砂作品集》。
姚志源(b.1971):号山头上人,国家工艺美术师,2009年被中国工艺美术学会评为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江苏省工艺美术协会陶艺专业委员会会员,江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宜兴青联会会员,宜兴市慈善会丁蜀镇分会会员,贵州贵阳南明紫砂协会顾问。
钤印:汪寅仙制(底款);寅仙(盖款);汪、寅仙(把款)。
题识:煮白石,泛绿云,一瓢细酌邀桐君。志源(壶身一);山头上人(壶身二)。
参阅:《紫壶风雅》第10-11页,上海美术出版社,2011年9月。
:《汪寅仙紫砂作品集》第140-141页,台湾盈记唐人工艺出版社,1997年1月。
:《紫砂风云-居仁堂紫砂宝典》第120-121页,居仁堂出版,1996年1月。
:《紫韵雅翫-中国紫砂精品珍赏》第264-265页,图124,天地方圆杂志社出版,
备注:附作者证书。
17 cm.wide./ 18 cm.high./ 920cc.
*《当代 汪寅仙姚志源合作大石瓢提梁壶》印款
*参阅《紫壶风雅》
*《当代 周桂珍制笑樱壶》
Lot 1097
当代 周桂珍制笑樱壶
周桂珍(b.1943):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1943年生于宜兴丁蜀镇,从师承紫砂泰斗王寅春、顾景舟。周桂珍的紫砂作品大气、豁达、洒脱中也蕴含着女性的秀丽与和美。近代的艺术大师中如刘海粟、朱屺瞻、冯其庸等都曾在周桂珍的壶上题诗作画。与韩美林、张守智的合作,更引领了紫砂的新风。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工艺美术馆、南京博物馆院、香港茶具文物馆、台湾历史博物馆,都相继收藏她的紫砂作品。
*《当代 周桂珍制笑樱壶》
*《当代 周桂珍制笑樱壶》印款与铭刻
钤印:周桂珍造(底款);周、桂珍(盖款);桂珍(把款)。
题识:一壶。桂珍手制,乙亥初秋(壶内底);2(壶内壁)。
备注:附作者证书与作品合照。
参阅:《周桂珍紫砂精品集》第148-149页,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年5月。
:《紫砂款识汇编》第128-129页,盈记唐人工艺出版社,1992年8月31日。
19.2 cm.wide./ 500cc.
*《当代 徐汉棠制铺砂菱花提梁壶》
Lot 1096
当代 徐汉棠制铺砂菱花提梁壶
徐汉棠(b.1932):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陶瓷专业委员会顾问,国际茶文化研讨会理事,中日紫砂研究协会顾问。发表多篇学术论文,作品被故宫博物院、中国美术馆、香港茶具文物馆、英国维多利亚博物馆等国内外多家博物馆收藏。多件作品被《中国紫砂》、《中国紫砂大师》收录。出版《徐汉棠紫砂艺术》一书。
钤印:徐汉棠制(底款);徐汉棠制(盖款);徐、汉棠(把款)。
*《当代 徐汉棠制铺砂菱花提梁壶》
*《当代 徐汉棠制铺砂菱花提梁壶》
参阅:《徐汉棠紫砂艺术》第118-119页,紫禁城出版社,2007年6月。
:《当代中国紫砂图典》第42页,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年9月。
备注:附作者证书。
17.5 cm.wide./ 15.8 cm.high./ 360cc.
*《当代 吕尧臣制稀世珍宝壶》
Lot 1123
当代 吕尧臣制稀世珍宝壶
吕尧臣(b.1940):生于江苏宜兴高塍镇,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古陶瓷研究会会员,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会员,宜兴紫砂文化艺术研究专委会顾问。1958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师从著名紫砂老艺人吴云根学习紫砂技艺。1970年进紫砂研究所从事紫砂造型设计,期间创作的《竹庐茶具》、《玉带壶》、《竹圈酒具》在省以上创新评比中获奖。二十世纪70年代后期,他和同伴一起试探紫砂壶绞泥装饰技法,在他的努力攻研下,紫砂绞泥技艺渐臻成熟,形成了一条新的紫砂装饰艺术之路。他以优雅的壶体造型和优美的绞泥装饰艺术形成具有特色的个人风格。
钤印:尧臣壶(底款);尧臣(盖款);吕记、尧臣(把款)。
题识:尧臣造壶于宜兴醉陶居。壬申夏(壶底)。
*《当代 吕尧臣制稀世珍宝壶》
*《当代 吕尧臣制稀世珍宝壶》印款与铭刻
参阅:《宜兴紫砂珍赏》第269页,图310,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出版,1992年1月。
备注:附作者证书。
15.2 cm.wide./ 390cc.
*《当代 唐彬杰制绿泥线圆壶》
Lot 1093
当代 唐彬杰制绿泥线圆壶
唐彬杰(1968-2023):出生于宜兴,1986年起从事紫砂壶创作设计制作。1993年进宜兴锦达陶艺有限公司工作,拜顾绍培大师为师,在师傅的悉心指导下,系统地学习了紫砂壶、盆、瓶等多种器形技法和造型设计理念,制作工艺上秉承纯手工制作的风格。1994年参加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美术设计学》进修。1995年捐赠《无相壶》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收藏。2000年江苏陶艺展《蟠梁壶》获三等奖,作品《蟠梁壶》获无锡市博物馆收藏。2003年加入江苏工艺美术学会。2004年参加江苏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主办《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进修,及参加江苏省工艺美术大专班进修。2005年中国陶都国际陶艺展《松竹梅》套壶获传统类一等奖,鹿鼎提梁获优秀奖。
*《当代 唐彬杰制绿泥线圆壶》
钤印:难成大器(底款);唐、彬杰(盖款);唐(把款)。
题识:纯手工制。彬杰(壶底);癸未年晚秋,全手工制于宜兴砂源居。彬杰(壶内底)。
14 cm.wide./ 250cc.
*《当代 唐彬杰制绿泥线圆壶》印款与铭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