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在生猪养殖行业中,“公司+农户”这种代养模式始终占据主流,前二十大猪企中,除了牧原、东瑞、金新农等少数几家是自繁自养外,其他的均为“公司+农户”代养模式,这里面温氏是主要代表。随着非瘟防控的常态化背景下,这种模式是否能适应行业发展,今天与大家一起来研究一下。
一、公司+农户模式的起源
传统的养猪都是农户自繁自养模式,养的是本地的土猪,种猪、繁育、育肥、饲料等都是农户自己搞定。农户自己养猪的时代有很多痛点,缺好猪苗、好饲料,缺养殖技术和防疫技术等。后来就逐渐有企业专职做起了上游的繁殖、育苗、饲料、疫苗等。再后来引进了国外的三元体系,也是为了给农户更好的猪苗。在这整个环节中,只有企业才有能力维持三元金字塔型的繁育体系,因为技术、资金问题,能力有限。也就是说,企业发现了农户的养猪(育肥)需求,然后用自己的能力来满足这种需求。专业的养殖公司在上、中游有资金以及技术研发优势,而农户在下游则有土地、猪场、育肥等优势,所以,公司+农户模式是产业链自然分工的结果,公司和农户能很好地互补,解决养猪业当时的很多痛点,是资源整合的典范。
二、公司+农户模式的合作流程
以下是温氏股份的养殖流程示意图。从生产流程上看,是由公司完成养殖链条的上游,包括育种选种,育苗,饲料,药品疫苗。完成上游之后,公司把猪苗放到农户的猪圈里饲养。下游育肥环节的操作由农户完成,公司继续辅助农户完成中下游环节,提供饲料、药品疫苗和养殖防疫等技术指导。空间分布上,农户围绕公司,公司是中心。公司选址建一个饲料、育种生产基地,辐射周边的一大片农户,做派送猪苗、饲料的服务。商业模式上恰好反过来,公司围绕农户,农户是中心。公司做的是to B端的生意,始终围绕农户的需求开展业务,对农户定向提供猪苗、饲料和技术服务。因此,公司+农户本质上还是农户在养猪,只不过农户是在公司的技术、服务的支持下养猪,然后公司和农户分享养猪的收益。
三、公司+农户的商业模式要点
一是公司与农户签订委托养殖协议,由农户出土地出钱建猪舍。在所有的公司+农户模式中,公司都不给育肥猪舍出资,多数是农户出资,也有少量第三方出资的。这是由公司对重资产投入的厌恶和农户大量廉价的土地资源共同决定的。而且农户数量众多,很分散,每个农户的养殖规模比较小,小规模育肥对猪舍要求不高。这就是“公司+农户模式”最大的创新。把笨重的育肥资产被拆成分散农村各地的小育肥场,再加上农户“众筹”出资的方式,育肥环节被成功地“化整为零”、“化重为轻”。客观地说,这算是一个创新,是产业优势互补和要素整合的典范。农户不光在提供育肥资产方面具备要素低成本的优势,而且很多农户也是养猪熟手,这等于同时具备了廉价优质劳动力。温氏依靠这种要素整合的红利,迅速做大规模,在2019年以前一直都稳坐出栏量第一的宝座。
二是农户需要缴纳押金,公司农户风险共担。在签订养殖合作合同,农户建好猪舍之后,公司会向农户提供猪苗、饲料、兽药和疫苗。农户需要向公司交一定押金。为啥农户要给公司交押金?这要从合作方式上说起。猪苗、饲料和兽药疫苗农户都没出钱,填个单子签个字就能从公司那里领出来。生猪和饲料物料的所有权都是公司的,但在养殖期间,一直放在农户那里。公司的大量资产放在农户手上,而农户又分散在广袤的农村地区,要求农户提供担保也很合理。这样可以增加监督的筹码,防止农户违约偷卖猪之类的行为,也能增加合作的紧密程度。
三是类似传统代工厂,农户仅赚取生猪代养费。从合同关系上看,农户就像是育肥代工厂,接收小猪和饲料,养成大猪交给公司出售,然后收取代养费。公司对出栏猪统一组织对外销售。农户成为育肥代工厂之后,不承担猪价变动的风险。不管公司养殖亏赚,最后农户都是按照合同价收取代养费,可谓旱涝保收。一句话总结就是,温氏等养猪公司与农户的关系类似于苹果与富士康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