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我们提到,1998年批准实施的《重庆市总体规划》,是从1993年开始修编,整合修改万州、涪陵、黔江两市一地规划后,方得以落地。其修编的五个重点是1.完善城镇体系,开拓新的城市发展空间。2.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建设适应山城特点的交通运输体系。3.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优化城市生态系统,保护历史文化和山城、江城的历史环境风貌。4.加强以教育、文化、体育、卫生为主要内容的城市精神文明基础设施建设。5.做好城市的防洪、消防、人防、防治危岩滑坡等城市防灾部署。规划中确定的多中心、组团式格局,以自然要素分隔组团,组团内部大体就地平衡的指导思想,使重庆市有效地减缓了其他一些城市出现的交通拥堵等一系列问题。凭借直辖和西部大开发、三峡水库搬迁为契机,重塑了新的重庆。
实施情况整体来讲,1998《重庆市总体规划》实施后,城市形态、格局基本保持“多中心、组团式”,北部新区发展迅猛,外围组团发展呈不均衡态势。修建了一大批城市公益性公共设施,各种文化设施、学校、医疗卫生、健身场所等纷纷落地。并相继建成了解放碑、南坪、沙坪坝、杨家坪商业步行街,分别在解放碑、南坪、沙坪坝、观音桥、杨家坪等地建设了一批大型购物中心以及朝天门综合交易市场、观音桥农贸市场、重庆家具交易市场、七星岗家具交易市场、西南建材批发市场、重庆机电商品市场等一批现代化商贸流通设施。
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相继在长江、嘉陵江上新建成特大型桥梁 16 座,渝长、长涪、渝合、渝黔一期和环线高速公路建成通乍;达万铁路竣工投入使用,渝怀、万宜铁路开工建设;重庆江北国际机场正按年吞吐量 700万人次的规模加紧扩建,万州五桥机场主体工程全面完工;内河港口年货物乔叶量比 1996年增长近2倍:一批城市道路和立交,通县公路相继建成或开工建设。机动化水平逐年提高,城市道路交通系统逐步完。强化了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尤其是加大了对能源、通信等市政公用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改造电网、邮电通讯、公共消防设施等。
在城市生态、绿化景观、人居环境等方面,实施了清洁能源工程和“五管齐下"空气净化工程,“一控双达标”任务基本完成。关停了主城区重庆水泥厂等四大河染源,主城区范围内 2600多台茶水炉和 1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全部改燃清洁能源,主城区大气质量明显改善,空气质量Ⅱ级及以上的超过 60%。
新建成北碚污水处理厂,正在建设主城区排水工程、长生桥垃处理场,加大了工业废水、废渣的处理及环境质量监察力度。实施江北盘溪河、九龙坡桃花溪、沙坪坝清水溪等河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积极开展退耕还林、荒山植树造林、天然林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已启动绿色屏障工程。
规划实施成效1998《重庆市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实施在城市发展方面起到多方面的作用。
在经济社会方面:规划确定了城市发展的目标,进一步明确了城市性质,对重庆市直辖以来的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在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展方向、空间形态、布局方面:规划确定了城市空间形态结构,突破了两山屏障,确定了11个外制组团,拓展了城市的空问,奠定了城市新世纪的空问格局,实现了城市在空问的第二次突破,规划对城市空问发展起到了较好的引导作用。规划将城市分为市域、市区、主城3个空间层次,结构合理;主城采取“多中心、组团式”结构模式,组团以江河、山体和绿地相问,布局结构适当,分区明确,既符合重庆的地理特征,也符合城市进一步发展、拓展空间的需要,有较大的适应性。
在重要基础设施与城市环境建设方面:规划强化了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和人居环境有一定程度的改善,这些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特别是交通和通信基础设施超前建设,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对城市建设起到加速作用。规划中对外交通系统、市内交通系统、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作了较为充分的研究和合理的布局,能基本适应重庆市跨世纪城市现代化建设的要求。规划注币城市天际轮席和临水景观的保护和控制,有利于体现山城、江城的风貌特色。规划重视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园林绿化的建设与社区环境质量的改善,为建设山水城市、创造高质量的城市居住环境提供了有利条件。
规划存在的问题一是原总规已经不能指导城市在新世纪的发展。总规确定的用地规模将提前突破,交通、通信等城市重要基础设施大部分建成或开工,部分外围组团的发展事实上已经突破了原总规确定的范制。城市经济发展对总体规划提出了更高和更新的要求,有些方面已超出总体规划的预见,需对总体规划进行适时、相应的调整。城市发展在区域上不均衡,部分地区已突破原总体规划的用地范围,也有部分地区发展比较缓慢滞后。
二是城市土地利用时序、强度、方式等需加强计划写引导。由于城市高速发展,局部地区不同程度地存在用地结构失调、土地利用效率较低,个别地区存在士地闲置问题,尽管有个别地区曾进行清理,但土地供应的计划性与导向性作用仍有待提高。城市建设强度偏高,部分建设项目特别是房地产开发项目容积率偏大,将导致人均建设用地偏低。城市发展在时序上不够协调,导致基础设施与城市用地、产业结构,空间布局不能和谐同步,还有部分基础设施与公共设施建设时机把握不当,带来一系列问题,基础设施投入后不能及时高效产出,经济效益未能充分发挥。
三是市政公用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城市快速扩张导致部分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公用设施的配套建设对滞后,不能为产业发展和空间拓展提供足够支持。
四是城市生态环境、人居环境质量仍需大力改善。实现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改善任务繁币。部分中、小流域及水库污染严重亟待综合整治。核心区公园绿地较少,城市组团隔离绿地受到不同程度的侵占。
五是城市管理部门的协同配合有待加强。城市的计划、规划、国土与建设部门的协同配合需要进一步加强。在城市建设中,存在着重视局部利益和忽视城市整体利益的倾向。
——本文内容源于《重庆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