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一张公告贴在了北京东交民巷,周围的民众都好奇地上前观看,想看看是不是住在这里的外国人又搞了什么幺蛾子,令他们没想到的是,这次的公告是以中央的名义发出的,内容是收回东交民巷的主权,所有外国使馆将搬出这里,军营也将被统一征用。
得知这一消息的民众都十分高兴,东交民巷从清朝开始就一直被外国人霸占,并且还有很多特权,已然一副国中之国的样子,当得知要收回后,大家激动地奔走相告,告诉亲朋好友这个好消息。
可在这里的外国官员和他们背后的国家并不想轻易地放弃,甚至结成私下联盟要和中国政府抗争到底。美国领事甚至还以美国政府的口吻写了一封态度十分强硬的信函,这封信里充满威胁,希望能够吓退我国,可没想到毛主席看后,立刻下令,坚决地执行原有计划,严令外国领事馆全部搬走。
作为中国领地的东交民巷,为何会长久的被外国人占有呢?为什么中国企图收回时会受到如此大的阻力,面对这些阻拦,毛主席又是如何应对的?最后的结果如何呢?
东交民巷的前世今生东交民巷全长1.6千米,在这条不算长的路上,聚集了大量的历史建筑,其中有些建筑的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元朝。那时的东交民巷还被称作东江米巷,听名字就知道,这是一个乘船贩米之地,这个名字也一直被延续了下来。
到了清朝时,大量的外国人来到北京朝见皇帝或者感受东方大都市,但是来到中国的外国人们不适应中国的生活环境和饮食风俗,于是大量外国人开始自发地聚集在一起,建造自己国家风格的住房、餐馆、医院等等,聚集地点就在东交民巷附近。
清朝的统治者也认为将这些外国人集中在一起方便管理,以免文化不同和本地人引发冲突,于是也就任由他们在这里居住生活。慢慢的,东江米巷也就担负起了外交的职责,各国的外交人员都在这里暂住。
到了清朝宣统年间,东江米巷因为本身的功能发生了改变,所以大家更喜欢叫他交民巷,这时虽然东交民巷一直有外国使者居住,但是他们仍是借住,清政府还是实际掌控者,而自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这里慢慢发生了改变。
清政府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的失败,让世界各国都看到了清政府的软弱腐败,随后便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各国从广东一路南上,在天津上岸,一路打到北京,为了让清政府安心听话,各国决定在北京常设领事馆,方便压制清政府。
于是自1860年至1886年的二十多年时间里,英、法、意、荷、澳等国纷纷在东交民巷建立了使馆,此时东交民巷虽然名义上还属于清政府,但这些使馆已经开始有了国中之国的雏形,一般人根本不敢前往东交民巷的使馆附近。
1900年,在二十世纪伊始,列强送给了大清一份“惊喜”,在这一年,英、美、法、德、俄、日、意、奥八个主要国家加上几个小国组成的联军攻入北京,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也正是在这个不平等条约里,清政府丧失了东交民巷的主权。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开始,东交民巷开始成为真正的国中之国,在这里,各国沿用自己的法律,清政府无权过问,就算在其他地方触犯了清朝法律,只要躲在这里基本可以万事无忧,就连当时共产主义先锋的李大钊同志也曾在这里躲避反对派的抓捕。
清政府倒台后,接手的民国也没有对东交民巷动手。当时民国的领导人们一方面想要得到国外的支持,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内部混乱不堪,腾不出精力来处理东交民巷这个历史遗留问题。
东交民巷这个地方仿佛成了一块“世外桃源”,就算其他地方饱受战争的摧残,东交民巷内却始终稳定安详,基本上没人敢在这里闹事,更别提各国在这里还设置了军营驻军,战斗力不容小觑。
等到蒋介石成立南京国民政府并且掌权后,东交民巷内的领事馆大都随着迁往了南京,只有军营和大部分的驻军留在了这里,而蒋介石政府因为主要活动在南京,所以也并未过多地关注东交民巷。
后来还是北京学生发起的爱国运动才让蒋介石想起来东交民巷的事,可刚想收回这里的主权,就因为日本入侵东北而搁置了,抗战胜利后也只是收回了日本领馆,对于其他国家的领馆蒋介石不想也不敢轻易收回。
再之后,解放军在解放战争中和平解放了北平城,浩浩荡荡地进驻北平,当时毛主席对于东交民巷的态度十分强硬,用他的话来说,东交民巷就是中国人身上的一块疤,我们迟早要抹除掉这块屈辱的痕迹。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1949年1月,解放军大部队来到了北平城下,面对着这座包含中华文化和历史的古城,毛主席并不想让战火摧残掉他,为了保护人民的安全和古都的完整,我党主动劝说傅作义和平解放,在我党真诚的劝说下,傅作义带领着二十五万军队出城接受改变,北平和平解放。
在进驻北平之前,毛主席命令部队将缴获的武器装备全部擦拭一遍,并且挑选部队内的摩托化炮兵部队、坦克部队等精锐部队开路在前,各部的精锐部队跟在后面,声势浩大的从东交民巷前走过。
这时候的东交民巷也没了往日的嚣张跋扈,各个军营都是紧锁大门,只能看到窗户和门缝中有几个面孔在向外张望,与围观群众的热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东交民巷内死气沉沉,仿佛是个无人之境。
这些居住在东交民巷的外国人在看到解放军的态度后,明白再想和之前蒋介石政府执政时一样拥有特权已经不太可能了,甚至能不能保住这个地方都是个问题,他们要想办法为自己找个出路了。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这个在日后足以撼动世界格局的国家,刚刚苏醒的它在美、英、法、澳等老牌国家面前还略显羸弱,也并未得到他们的承认和认可,事实上,在当时只有苏联宣布和中国建交。
不过就算中国刚刚成立,也不是蒋介石政府和清政府之流可以比的,东交民巷内的气氛也远比之前沉重,各国使团齐聚一堂,商讨对未来的打算和以后可能遇到的问题如何应对。
本以为各国会团结一致,共同守卫他们在东交民巷的利益,但会上大家却并不是铁板一块,英国因为国家问题并不想和中国交恶,荷兰、意大利等国家因为早已不复当年强大而打算和平解决,虽然美国代表想要抗争到底,但仅凭他自己也掀不起太大风浪。
眼看着大家都有自己的小算盘,各国代表也明白这时候谁也靠不住,最后还是只能各自谋出路,这次会议在什么都没有讨论出来后也草草的结束了,大家各自心怀鬼胎的回去等待新中国的下一步打算。
新中国成立不久,毛主席便制定了“打扫干净屋子再迎接客人”的外交方针,指出新中国目前的首要任务就是将国内一切不平等的、对人民不利的、对国家不利的隐患和历史问题都要清除干净。
只有国家内部稳定了,才能够迎接其他国家来宾的访问,才能够安心腾出手来处理国际事务,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东交民巷就成了目前要解决的历史遗留问题之一。
当时的国际形势对于中国来说并不友好,这次收回东交民巷势必要和一些国家打交道,为了未来的和平相处和发展,毛主席对于这次的行动十分重视,开会确定了“先礼后兵”的处理方式,避免给别人留下口舌。
坚定不移的收回东交民巷1950年1月,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颁布公告,公告中明确指出了新中国作为一个新的国家,拒不接受前任政府和其他国家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这其中就包含各国和国民政府签订的关于东交民巷的新约。
这份公告被贴到北京城的各个地方,其中东交民巷附近贴的最多,北京城内的居民早就受够了外国人的特权,看到这份公告后不仅十分解气,也十分兴奋,毕竟这是之前政府都不敢触碰的“禁区”,现在新中国刚刚成立就开始整顿,足以说明新政府的强大。
这份公告的等级之高,是由周总理亲自撰写、毛主席亲自审批过的,这也足够看出我国对于东交民巷的关注和重视。
而与民众的欢呼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东交民巷内的压抑,甚至为了防止使馆被人冲击,他们用沙袋和水泥将使馆的大门和窗户全部堵住,一副严阵以待的样子,一直从白天人们的狂欢持续到无人的夜晚才放下心来。
发布完公告后,1月7日,负责接收东交民巷的小组派人来通知各个使馆,要求他们在7日内将使馆腾出,并且撤走军营内的所有人员,14日时接收人员会来接收整个东交民巷,希望届时双方做好交接。
可使馆内的这些人并不想这么轻易的离开,法国领事耍赖般的表示军营和军营内的事务都归于军队管理,自己只是一个小外交官,无权过问,荷兰外交官见此也开始耍赖,说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侨民,他说的自己都不懂。
这其中态度最为强硬的,当属美国领事,他在刚张贴公告时,就曾经邀请各国领事一起参与秘密会议,本以为有他带头,加上美国在背后的支持,各国领事都会站在自己这边抗争到底。
没想到英国领事根本不吃这一套,找了个借口根本没来,还积极配合接收小组,将军营内的人员撤出,甚至还透露出英国政府与中国政府交好的消息,搞的其他小国也要掂量一下中国的影响力,不再以美国为首。
恼羞成怒的他将此事上报了美国国内,此时正值美苏冷战,美国对于一切共产主义国家都有敌意,对于他们的一切事都要出手阻挠,中国收回东交民巷也不例外,于是便以外交部的口吻写了一封态度强硬的信函递给接收小组。
接收小组收到信后也不敢轻易做主,将信一路送到了周总理的桌上,周总理虽然知道收回东交民巷是必须的,但还是将信的内容用电报形式发给了当时在苏联参观的毛主席,毛主席看完后只说了一句话“坚定不移的收回东交民巷,不要被任何人威胁。”
有了毛主席的表态,大家也变得自信起来,到了规定日子后,接收小组来到了美国领事和军营处,眼看美国领事还是没有离开的意思,便发布了最后的通告,如果明天还不撤离,我们不介意用武力手段。
看着自己身后的为数不多的几个武装人员和毫无作战能力的文员,美国领事知道自己就算再强硬也没有办法,只能老老实实的开始收拾使馆和军营,争取赶在明天规定时间之前收拾好。
第二天时间一到,一大批解放军带着武器、迈着整齐的步伐来到东交民巷前,美国领事此时还在暗叹幸亏自己听了话,收拾了东西,不然他并不怀疑解放军会用武力手段驱逐自己。
在解放军的注视下,美国领事及美方人员与接收小组进行了交接后,带着自己的东西灰溜溜的离开了东交民巷,至此,这个中国人几十年的伤疤终于被揭下,再也不会有外国人在中国的地盘上享受特权。
而这,也是毛主席“打扫干净屋子再迎接客人”思想的核心,中国只有排除自己体内的污秽,才能够更好、更安稳的发展,再慢慢成长后,中国将会再次傲然于世界之林,展露自己的锋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