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国产剧最高分,出现了。
《山花烂漫时》,豆瓣9.0.上一部上9分的国产剧,已经是去年的了(《漫长的季节》)。
这部剧能拿高分,我很意外。人物原型和剧情,大家都很熟悉。
它改编自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张桂梅的真人真事。
而去年,一部同原型电影《我本是高山》刚上映就被骂上热搜。
「扭曲事实」「魔改张桂梅」的质疑声铺天盖地。
评论区差评如潮,一度被观众呼吁抵制,到现在豆瓣条目还未开分。
记得当时《我本是高山》这部电影在宣发期内就十分高调,生怕落下一个潜在观众。
当时单纯的观众一度觉得这部电影会着重展现张桂梅校长创立女校的不易,表现大山里的女孩敢于同原生家庭斗争,反抗命运的勇气。
尤其是海清和张桂梅校长想像的扮相和气质更一瞬间拉高了网友的期待值。
再有好演员滤镜和催泪剧情的加持,还未上映就赚足了热度。
谁知道这部电影却是在众目睽睽之下出了个大丑,甚至最终票房堪堪只破一亿。
票房对比同期电影简直是惨烈。这样的表现别说是拍摄成本了,就连宣传期花出去的钱都没能赚回来。
虽然说张桂梅的故事电影版口碑不太行,但是9月27日,电视剧《山花烂漫时》正式在央视一套收官。
它有着9.0分的好成绩,也成为2024年国产电视剧豆瓣最高分剧集。
一部有着人物原型的标准“英模剧”,不煽情不卖惨,走真正的现实主义创作路线,成功地将教育题材电视剧拍成了既有价值表达,同时不乏趣味性和好看度的时代佳作。
在高口碑的背后,是广大观众对于《山花烂漫时》发自内心的喜爱。
自剧集播出以来,《山花烂漫时》以至真至纯的画风打动了不少观众,并在站内外收获了不少好评。
《山花烂漫时》以“七一勋章”获得者、“时代楷模”、云南省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张桂梅为原型进行创作。
讲述张桂梅坚定创办云南省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用心血和汗水为山区教育谱写新篇章的励志故事。
剧中,由演员宋佳出演的女高校长张桂梅,一开场就成为了一个活生生的“华坪第一狠人”。
她不会骑电动车也歪歪扭扭上路,把同事扔在半路只为赶时间解救女学生,面对醉酒的学生家长可以劈头盖脸地痛骂。
而对县里的领导也能时而笑脸相迎,时而出言直怼。
对这个看上去瘦小,但浑身充满能量的校长来说,她的人生全部围绕着华坪女高而存在,围绕着女高的学生们而存在。
一座座大山连绵起伏,一条条山路崎岖不平,一间间房子低矮破旧,一堆堆酒瓶累积得比院墙还高……
以张桂梅上门找辍学在家待嫁的女学生谷雨为剧情开端,《山花烂漫时》在剧集开篇仅仅用几分钟的内容,便将一幅原生态与贫穷落后交织的大山生活图景直观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剧版看起来太舒爽了,因为它尊重现实。
最基本的,对山区的呈现是真实的。
你瞅瞅这土砖垒的猪圈、漏雨的木房、走不完的田埂、雨天不小心就会滑落的陡坡......
环境真,人物也真。
剧里扭正了电影里相当违和的「酗酒母亲」设定。
遵从现实,改为父亲。
学生们也不再是不想学习,夜里跑去网吧、夜市、美甲店。而是学校初建,设施不全路难走,晚上更是黑布隆冬。想起夜上厕所,都要老师拿着手电筒去隔壁学校借用。故事最为让人动容的部分,是花了大量笔墨来塑造华坪女高的教师团队和学生们。
故事深入展示了张桂梅创办女高的动机,展示了张桂梅在创办女高时所遭遇的每一个具体的困难。
从独立学籍的实现,到支持资金的到位,从独立的校舍、食堂等硬件环境,到激发在校师生的拼搏意志,张桂梅从不退却,关关难过关关过。
故事也并没有在女高第一届毕业生全员上线后戛然而止,而是将女高的故事延续下去。
在女高八年的教导主任因家庭而离开,第一届女高学生谷雨返校成为新一批的老师,张桂梅的精神在新旧教师团队的更替间得到了更为具化的体现。
剧中女高每一个具体的学生,都得到了相当笔墨的书写。
从谷雨被酗酒的父亲卖了三万块,到为了赚钱来上学的宁芳,还有为了照顾母亲而辍学的蔡桂枝,每一个华坪女高学生的人生困境都是具体而现实的。
如果失去了读书的机会,她们的人生可能就是在深山里早早嫁人生子,在家暴和贫穷里郁郁而终。
张桂梅之所以坚持创办免费女高,正是认识到当地存在多年的教育困境,更要彻底破除地方陋俗中的性别歧视。
最重要的还是张桂梅这一人物角色的刻画。
没有魔改窄化、没有抹去她的信仰、甚至没有避讳她身上的争议。全面立体地塑造出了真实、生动、有趣、鲜活的张桂梅。有血有肉,而不是一个神坛上的假人。现实中的张桂梅也会因为路远骂脏话,与老师同学斗嘴讲笑话。还有多方「化缘」练出来的口才,以及跟各位领导要钱要人的小妙招。现实中生死踏过,成就了她绝不沉底的精神力。剧中的张桂梅正是如此。创校过程中,她十分精通「向上管理」之道。我最爱看她跟领导们斗智斗勇的对手戏,欢乐值拉满。像是学校新建,地方偏条件差,老师都招不到。张桂梅干脆把教育局周局长(聂远 饰)「忽悠」到招聘现场坐着当吉祥物。谁来问就赶紧介绍:别说,还真有成效,来问的人渐渐多了。只要符合条件,当场就让人签意向书,下手稳准狠。不多久,张桂梅招人就已神乎其技。条件摆明,灵活话术润色。什么激将法、夸人法、画饼法、人拉人法。这「忽悠」功力,直接给一边儿局长看愣了,差点忘了自己也是被忽悠来的。对于大山里的女孩们而言,进入华坪女高读书,是她们走出大山的第一步。
《山花烂漫时》从各方面高度还原了华坪女高的校园风貌,不仅在学校外观、教室、走廊、宿舍等硬件设施上与真实女高高度相似。
更写实地呈现了教室上课、早操锻炼、食堂打饭、宿舍聊心等高中学习生活片段。
用快剪的方式将两点一线的校园生活更鲜活地呈现在大众面前。
与女孩们过往在大山里喂猪、种地、打糍粑等日常劳作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
高度还原故事环境、让观众眼前一亮是《山花烂漫时》让主旋律剧集生动化的首要基石。
而对女高精神的层层表达,是能连接观众内心并引起共鸣的关键核心。
《山花烂漫时》以极具生活质感的方式对比了大山女孩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
在极致反差间展现了华坪女高不仅是对女孩们的救赎,更是生命力的激发。
并以多个“此时无声胜有声”的镜头给观众留足回味与思考的空间,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以重重困难折射女高强大。
一次党代会的发言,一篇《我有一个梦想》的报道,一次飞机上的深度会谈,让张桂梅在华坪办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的理想照进现实。
但要在贫困的山区建成一所免费的女子高中,并非易事。
围绕选址、建设、招生、开学、教学等关键词,《山花烂漫时》全方位展现了华坪女高的“前世今生”。
并将资金不足、工人停工、难以吸引人才等种种困难融入其间。
不过,剧集并非浅显地聚焦于华坪女高的重重困难,而是更想以突破万难的奋进诠释所有师生的强大之处。
这部剧的画风意外地并不沉重,不喊苦也不卖惨,反而松弛、明丽、生机勃勃。甚至,处处笑点。而且,还换了一套更「好看」的剧本逻辑:不讴歌人物,只踏实讲故事。不沉醉于流水化的人物传记,而是着重描摹张桂梅的「创业史」。说白了,就是将「建女高」当成升级打怪的事业线。拉观众一起沉浸故事,一步步把学校建起来。这部剧具象化了这个过程,观众便跟着一起难哭了,也燃哭了。但是张桂梅强就强在,她是一个信仰很强大的人。
张桂梅也持之以恒地在全体师生心中树立了信仰,或是带着党徽、眼含热泪带着党员老师重温入党誓言。
一句“之前我们是同事,现在我们是同志”让人内心为之一振。
或是带领学生们集体朗读校训,华坪女高精神就此融入到每一位女高人的血脉当中,甚至当两位老师打算离开时,学生们集体背诵校训挽留她们。
《山花烂漫时》充分尊重当下观众的欣赏习惯和期待,把张桂梅创建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的故事,拍得像创业剧一样引人入胜。
该剧编剧袁子弹表示,张桂梅校长不是“神”,她会办事也会搞笑,有点偏执、有点调皮还是个“狠人”。
独特而生动,是观众真正爱看的“大女主”,这个张校长有点“酷”。
《山花烂漫时》在拍摄前期就已经调研和考察历时三年。
在跟张桂梅本人接触后,袁子弹感佩于她的乐观和幽默。
“通过媒体了解到的张老师更严肃、沉重一点,真正接触后,我觉得她很开朗、爱聊天,情绪是非常外化的。有一次张老师太开心了,就聊到12点多,医生提醒了好多遍,也不吃饭;后来我又回来找张老师的时候,她正在看学生们的考试成绩,按照一本线、二本线,把不达标的圈出来,一边圈一边自言自语,她对每个学生的情况都了如指掌。”
过去新闻媒体对张桂梅老师的展现偏向于牺牲和奉献,而作为电视剧确实有优势去多维度地让人们感受到她是一个非常可爱、真实的人。
通过电视剧,观众可以强烈感受到张桂梅是个实干家。
这部剧只有23集,集集都在处理现实难题。
难题密密麻麻,一个克服了永远还有下一个,无心做面子工程。
你会逐渐感受到,女高的建成堪称神迹。
就像剧中开学当天下暴雨,老师们和政府人员一起进山接学生。
弹幕飘来的那句:「演得都这么难,现实要难成什么样」
但也正因如此,不必再刻意歌颂。
张桂梅的坚韧、老师们的坚守、政府各方的扶持、孩子们的争气、甚至是陌生人的一点点善意,都在一片乱流出显出别样的珍贵。
人很难不被感动,被震撼。
在欢笑中流泪,在眼泪里欣喜于剧集品质。
正如张桂梅所说,“我创办了女高收了这些女孩子,我希望她们提高的不只是成绩,还应该有眼界、心气,不管她们未来何去何从,都要活得干干净净、漂漂亮亮的。”
在这里,来自大山的女孩们学到了书本里的知识,收获了真挚的友谊,拓宽了个人的视野与认知,了解并向往外面更广阔的世界,一心为争取更光明的未来而热血沸腾。
就这样,一幅热血的师生群像跃然于屏幕上。
不难看出,《山花烂漫时》多维展现老师们带领女孩们从大山走进校园后的种种成长与蜕变。
不仅让女孩们明白通过知识的力量能够“逆天改命”,也让观众看到了教育的真正意义是摆脱愚昧、刷新认知。
以具象而生动的方式升华女高精神的社会价值,这正是其让主旋律剧集更动人的灵魂所在。
我们今天能看到张桂梅校长和华坪女高的成绩,也不能忘了回头,看一看她到底走过多少艰辛的路。她的成绩来之不易,而且华坪女高的名额和招生范围始终有限,也就代表还有很多女孩仍困在大山中。重看她的故事,也是在提醒我们,只有一个张桂梅校长是不够的。所以,也希望这样的好剧可以被更多人看到,真正认识并了解张桂梅校长,甚至,可以由之去改变更多人。该剧细节丰富面向多样,会让人慢慢忽略这是某个人的颂歌,而是一群人、一代人、一整个社会视角下的故事。
最终被「以一灯传诸灯,终至诸灯皆明」的理想主义光辉温暖。
正如它的片名所暗含的境界那样,当女孩们飞离大山,散作山花烂漫。
有人桃李满天,却只在丛中微笑,不发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