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神话:悟空》以前,明清时《西游记》的“同人创作”怎么写?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9-13 16:35:31

最近,单机游戏《黑神话:悟空》的走红,让不少人再次产生对《西游记》的兴趣。数百年来,《西游记》的衍生作品不计其数,仅从小说来看,明末清初的三部《西游记》续书——《续西游记》《后西游记》《西游补》,算是名气最大、最值得阅读的作品。

与《西游记》原著保持情节连贯性最强的是《续西游记》,此书作者不详,出现在明朝末年。《续西游记》共100回,讲的是师徒四人取得真经后、返回东土大唐的故事。此书作者对《西游记》的情节和细节非常熟悉,能接续原著的创作思路,且不少地方有很强的模仿印迹。比如,《西游记》里师徒四人与反派的冲突核心,往往是“唐僧肉”,妖怪们想尽办法,非要吃上一口唐僧肉,以求长生不老。而《续西游记》的冲突核心是经书,围绕经书展开的矛盾、战斗,在写法上与《西游记》并无二致。

在角色设计上,《续西游记》延续了《西游记》的一些设定,比如妖怪的整体实力弱于孙悟空,但在法宝、计谋的作用下,悟空有时也会落下风。而八戒、沙僧的实力也在悟空之下,也打不过很多妖怪。还有一些妖魔乱斗的情节,从读者的“视觉效果”来看,则是目不暇接、眼花缭乱,却缺乏太多深刻内涵,堪称古代作品里的“特效大片”。

《续西游记》的结局也是大团圆式的,师徒四人一路斩妖除魔,顺利回到大唐,完成了取经功业。《续西游记》的“禅心”也没有原著那么明显,更像是儒家知识分子的“入世”之作,表现出较强的对世俗功名的追求。虽是佛门故事,实为儒家精神。此书的精神境界并未超越《西游记》,甚至都没触及原著里比较深度的思考,只能说,它在明清神魔小说里是一部“可读性”比较强的书,读者看着“爽”而已。

另一部续书《后西游记》,作者也不详,封面只署“天花才子评点”,成书时间大概在清朝初年,比《续西游记》晚一点。《后西游记》算是对《西游记》故事的“二次创作”,脱胎于原著,却与原著没太大关联,是非常典型的“同人”作品。《后西游记》作者的创作思路,跟当代一些普通的网文作者很像:将原著角色的“下一代”,放在一个与原著相似的时空里再次开始冒险故事。

师徒四人取经回大唐后,历经百年时光,到了唐宪宗年间,坏僧人曲解佛经,导致错误的经义祸乱人间。唐宪宗便开启“二次取经”,《后西游记》的主角,正是原著里师徒四人的“变形”:大颠和尚——唐僧寻找的高僧,又叫唐半偈,比唐僧的性格更强势,毫不懦弱;孙小圣——又名孙履真,也是石猴出身,是孙悟空的徒弟,保护大颠和尚一路西行;猪一戒——猪八戒与高翠兰的儿子;沙弥——沙僧的徒弟。还是同样的组合,相似的角色,展开新的取经故事。师徒四人在西行路上遇到的妖怪,与《西游记》里的角色大同小异,虽有九尾狐仙、阴阳大王、造化小儿、哼哈二怪等角色,但还是没超出原著“打怪升级”那套叙事逻辑。从对《西游记》角色的演绎角度来看,《后西游记》有一定的创意,但此书在思想内涵、文学性方面都一般,与《续西游记》都属于明清小说里的二三流水平。

《西游补》则是一部真正的奇书,其想象之瑰丽,文笔之绚烂,思想之深刻,表现之超前,都让人叹为观止,很值得细细品读。我甚至认为,《西游补》在有些方面,比《西游记》还要强,是严重被低估的古代小说。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里也对《西游补》有很高的评价:“其造事遣辞,则丰赡多姿,恍惚善幻,奇突之处,时足惊人,间以俳谐,亦常俊绝。”

学术界一般认为,《西游补》的作者是明末才子董说(也有观点认为,是董说之父所写)。董说学识渊博,却不慕名利,他生活在山河破碎的明末岁月,无法改变惨淡现实,只能将满腹才华都倾注在创作上。他比弗洛伊德等西方心理学家更早意识到梦境在精神世界中的特殊意义,不仅在现实中成立了“梦社”,还将梦的元素大量组合在文学世界里。

《西游补》在叙事上,算是从《西游记》主线故事上“节外生枝”,开出了一朵梦幻之花。小说从“三借芭蕉扇”故事后讲起,孙悟空被鲭鱼精迷惑,坠入梦中的种种奇幻之境。他先来到“青青世界”,看到科举考试之下的众人作态,又到“古人世界”,化身虞姬,见到项羽,一起打入咸阳,灭了秦朝。悟空又到了地府,变身阎罗王,审理人间案件,他见到含冤而死的岳飞,便拜为师父,又叫来秦桧的魂魄,用多种酷刑折磨。悟空又到“蒙瞳世界”,见到唐僧,但唐僧却说已经娶美人为妻,不再取经,还让八戒返回高老庄、沙僧回到流沙河,连悟空在另一个时空里,都成为宰相,成就了世俗功名。悟空悲愤不已,却见唐僧被唐王封为“杀青大将军”,竟然走上战场,与敌人波罗蜜王战斗,但唐僧不敌,被敌人斩杀。悟空突然惊醒,才发现是南柯一梦。

《西游补》的故事,幻境之后,是迷离的伤感。贪、嗔、痴、慢、疑等欲望时刻羁绊着唐僧、悟空等人,如梦的世界也让人分不清现实与虚构。不同的时空之下嵌套着新的时空,让《西游补》的叙事变得复杂而精妙。《西游补》也被誉为世界上最早的意识流小说,后来在乔伊斯、博尔赫斯、卡尔维诺等现代主义作家笔下常见的元素与风格,竟然在这部明末小说里超前出现,实在让人惊叹。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