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就业形势确实存在一定的严峻性,导致人们对未来就业的焦虑感。
传统上,「35 岁焦虑」是指三四十岁的中年人面临的职业发展和就业困境,包括职位升迁的竞争、工作压力的增加等问题。然而,近年来我们可以观察到更低年龄段的人也开始感受到这种焦虑。
1、应届毕业供大于求,毕业生数量也在成倍增长。
首先,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和经济环境的变化,年轻人进入职场所面临的挑战变得越来越大。教育水平普遍提高,大量优秀的毕业生涌入就业市场,使得竞争激烈,求职难度增加。同时,许多行业面临着结构性调整和技术革新,导致部分传统岗位的就业机会减少。
去年大学毕业生就有1000多万,就业岗位却越来越少。不对等的求职关系,在我们这里就可以看做单位可以拥有更多的主动权,特别是那些好的公司单位,以前竞争人本来就多,可能十选一,现在可能百里挑一了,那么竟争压力就上来了。
而且应届生毕业生还有一个工资低的优势,在实习期的工资可以低到几百,前几天不是还有新闻讲倒贴实习的吗?可见实习生有多卷,那么青年人的就业危机就在增加。
2、青年人的最大劣势,缺乏工作经验。
其次,由于经济不确定性和企业用工策略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公司倾向于减少长期就业人员,更倾向于雇佣灵活性更大的临时工、兼职工和外包工。这使得年轻人往往难以获得稳定的就业合同和收入来源,进而增加了他们的焦虑感。
此外,年轻人在职业规划方面也面临着一定的困惑。社会发展速度快,新兴行业层出不穷,但是对于这些新兴行业的了解和适应需要时间和资源。许多年轻人可能陷入职业选择的困惑中,担心自己的选择会不会被淘汰或不具备长期发展性。
这也是最近的热榜问题,很多企业表示,大学生学的内容比较理论化,而目属于系统的学习,对于实际的岗位工作,需要培训很长一段时间才能胜任,需要额外的培训和学习又是另一项成本了.
而今年教育改革也强调了这一点,下放权限,让各大高校自行因地制宜,在教学方案上提供更加符合企业需求的方案,然后提交亩批。
综上所述,「35 岁焦虑」正在蔓延到更低的年龄段,并引发了广泛的共鸣。为了应对这种焦虑,年轻人可以通过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技能,不断学习和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积极参与实习和培训机会,增加自己的竞争力。同时,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强对年轻人的职业指导与支持,为他们提供更多发展机会和良好的就业环境。
[吃瓜]读大学出来,找不到工作,进厂打螺丝,遇到老前辈初中同学,被调侃多走了7年弯路,这段子马上成为真实。
我爸对我说,孩子以后找不到工作不要紧,要我做好心理准备养她一辈子。好吧,我也在努力做好心理建设,真找不到就我养吧。
读书不好,初中毕业直接去读夜大学,不要再几年去读所谓的大专,夜大大专毕业去打工吧!
现在大专文凭和夜大学也差不多,那个三加二还多交学费,不过就是传统思想让人觉得就是这样读书!
我51岁都没焦虑,你焦虑什么?难道就因为你比我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