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日本政府不顾周边国家的反对和抗议,最终做出了备受争议和担忧的决定,将核污染水用10年的时间分批次排放至太平洋。
这件事一经发生立刻引起全世界的关注,中国对此提出严重抗议,迅速制定措施暂停日本的水产品进口,并对福岛的所有海洋食品实行了禁令。
从8月24日到今天,日本已经向太平洋排放超过8000吨核污染水,这些核污水会随着洋流流向世界各地,甚至会对大西洋、印度洋等海域造成威胁。
不过,奇怪的是欧盟的部分国家在如此严重的情况下,竟然解除了对日本的水产品限制,尤其是挪威,不仅解除了禁令,还大批进口日本的海鲜。
可恶的是,挪威进口这些食品后,进行了重新包装,然后意图卖给中国。
中国对于水产品的质量一直很重视,因此在海关设置了多个关口,对此类产品严格检查。日本的核污水对海洋生态带来严重威胁,中国不得不做出防范措施。
为了保护国内消费者的权益,海关必须加紧对进口海鲜的检查。
近日,中国就在部分海关检查出安全超标的挪威水产品,经调查,这些水产品全都产自日本,挪威进口后更改下包装,又重新投放市场。
按照《海洋生物核安全标准》,这些水产品中可能存在高炮虫、双髻象龟等危险生物,对消费者的健康带来严重危害。
挪威的这一恶毒做法,引发了公众对贸易安全性问题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这个事情提醒大家,一定要提防核污染水产品流入中国。据欧洲媒体报道,欧盟之所以取消了对日本水产品的限制,是基于最新的科学研究和风险评估,但是这种评估是短期性的,并不能从长期角度证明日本核污水对海洋水产带来的影响。
欧盟的这一做法,看似科学安全,其实背后隐藏着不可告人的政治利益,很可能是为了帮助日本倾销本国的水产品。
食品安全关系到千家万户的身体健康,如果不对其进行严加监管和检测,肯定会带来难以挽回的后果。
挪威的做法更是令中国感到气愤,中国的消费者为此感到愤怒和担忧,我们应该联合起来一起抵制核污产品。
据悉,此事发酵后,国内的很多水产品企业已经暂停进口挪威水产品,挪威的水产品出口商正面临多方压力。虽然他们对此做出了解释,但是核污水的阴影始终无法彻底消除。
对于核污水排放海洋,日本政府给出的解释是,这类水经过了净化处理,已经达到了安全标准,可以在国内进行循环使用,但是仅凭日本的一面之词,不足为信。
核辐射的危害周期很长,有些甚至需要几年十几年才能看出,核污染潜在的风险依然存在。
就在日本核污水排放的第14天,日本长崎县政府发布消息称,长崎县橘湾共110万条河豚、大竹荚鱼、真鲷等养殖鱼类死亡,损失额预估超过13亿日元,约合人民币6437万元。
对于养殖鱼死亡事件,日本官方给出的解释是由于赤潮,而网友表示,赤潮就是由大量藻类死亡造成的恶果,说明外界预想的核辐射危害已经开始出现并发挥作用了。
日本一意孤行将核污染水排海,这种行为是在自掘坟墓,同时对整个海洋生态系统都会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
中国市场巨大,每年都会从日本进口大量的水产品,目前日本22%的水产品份额来自中国,中国做出禁令后,日本的水产品市场尤其是福岛的海洋食品市场将会遭受巨大损失。
如果日本改变对华态度,正视这次核污排放事件,或许还有回旋的余地,否则中国海关将会更加严格地执行查验程序,确保每一份流入国内的食品的安全。
对此,中国海关已表示,将持续对国外尤其是日本的水产品保持高度警惕,如有必要将会采取措施进行直接扣押。
挪威无视中国消费者的饮食安全,把日本的水产品改装后出口中国,这种行为非常不负责任,甚至有些恶毒,希望挪威方面正视问题,加强与中国监管部门的沟通和协作,只有双方都实行公开、透明的贸易制度,才能让消费者安心和放心。
塑造产品质量形象,打造品牌战略,需要在细节和服务上做到深入人心,无论是日本,还是挪威,在这方面仍需要努力改进。
欧盟取消对日本水产品的限制引发普遍关注,虽然声称经过了科学的检测,但是在涉及食品安全问题上,依然有着潜在的风险,受到核污水污染的水产品未来几年都会面临市场的考验。
如果想要获得中国市场的信任,获得中国消费者的青睐,就要按照中国的意志去做,而不是故意与中国对着干,甚至不考虑他国的利益,一意孤行。
日本和挪威如果能尽早采取措施,改变态度,挽救品牌和市场,与中国协商共同努力解决问题,或许未来的市场将会逐渐向好。
中国的日式餐厅众多,虽然在疫情期间受到冲击,但是市场回暖后,这些日式餐厅对水产品的需求量正逐渐提高。
消费者都想吃到健康、安全的食品,这是基本的诉求和权益,对此,政府和监管机构需要不断加大力度,保证进口海鲜和水产品符合国家安全标准,并宣传科学知识提高公众对食品安全的认识。
只有通过不断地沟通和协作,在监管和知情权之间找到平衡点,我们双方才能更好地保护消费者权益并促进健康食品发展的贸易环境。
海洋不是某一个国家的,日本无权在不经过周边国家同意的情况下,擅自排放核污水。挪威的做法助长邪恶,不利于海洋的生态维护。
尽快做出改变,才是应对此事的最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