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常听人说,现在的年味越来越淡了。原因何在?还得从记忆深处说起。
童年的记忆里,过年意味着吃白馍,餐大肉,穿新衣,大伙儿打扮的风风光光,漂漂亮亮。那隆重的仪式感,体现在杀猪、买菜、蒸馍、祭祖上,一过就是大半个月,热闹红火。腊月二十三祭灶,祈福求平安。除夕母亲炒好几道菜,我和父亲去上坟祭祖。父亲用一食盘端着香喷喷的菜,我拿着香表蜡烛紧随其后,在爷爷坟头,燃蜡供菜,焚香烧纸,祷告一番,方才心底坦荡的回家。暖烘烘的屋子里,一大家人围在一起,大口吃肉,以解积攒了四季的馋念。
那时候,过年的仪式感在给亲戚拜年方面,显得很庄重。亲戚按辈分从大到小走,决不能乱套。尽管交通不便,走亲访友全靠两条腿,可是大家丝毫都不敢马虎,一忙活,就是七八天。家族大的,拜年之事就基本延续到元宵节了。
那时候,过年期间,大伙儿趁着难得的空闲,走亲访友,互通有无,甚至给儿女说亲事,每一天过得很充实,自然觉得有味儿。
看如今!大鱼大肉,甚至山珍海味,随时都在吃,都可以吃。只要你想,随意购买食材来做,随时进酒店餐馆品尝,抑或躺在床上,坐在家里适舒的空调暖气房里叫个外卖,尽可以享受往昔过年才能入口的美食。
看如今!大伙儿每天都穿着华丽的服饰,或上班,或出门办事,或游山玩水,潇洒惬意。穿美服还需要等到春节吗?
看如今!交通设备设施齐全,甭说相距三五十里的亲朋,就是千里之遥,一日便可到达。想见的人,随时便可驱车或坐高铁、飞机相聚。至于语言上的交流,手机屏幕一点,瞬间即能畅谈。
看如今!年轻一代人,生活节奏加快,或分院独住,或进城入住小区。过年开展的祭灶,祭祖,大年初一同族互动拜年,给长辈“磕头” 等这些传统活动,已经被时代淘汰。摩托车,小汽车进入千家万户,就是过年期间的走亲访友,速度上去了,一天便可以完成。曾经十天半月的活动,三两天结束呢!
看如今!曾经过年才能做到的那些吃穿行以及亲朋好友间的交流互动,随时都在进行着,何必要等到过年呢?久处芝兰之室而不闻其香,那年那月只有过年方能做的事,今日随时随地都在发生着。过月胜于过年,及至年来了,也不过如此,过年仪式缩水了,自然觉得索然无味。于是,那些思维和心境,尚且停留在上世纪末期的人群,顿觉年味浅了,自然就感觉过年没意思呢!
其实,年味依旧,只是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物欲要求提高了,感觉麻木迟钝,快意消失了。年味依旧,变了的,只是我们的心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