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魏晋南北朝的女性文学

史官观 2023-12-19 19:30:33

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女性自身所散发出的光芒其实一直在被男性所掩盖着,但在古代文学史中,也是涌现出了一批惊才绝艳的女性们。

就拿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女性文学来说,她们的作品便显现出来了独特的模样,由于这一时期盛行玄学,所以社会风气也变得开放了。

而女性们受此风气的影响也展现在了作品中,她们敢于对情爱进行自由抒发,有了独特而强烈的自我意识,更重要的是,她们的视野不再狭小,开始对时事有了关注,将目光投向了纷乱动荡的社会与时代。

多元化的背景促使女性地位提高

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社会还处在一片混乱中,但正是这样的时期,往往有利于各种思想文化相互碰撞,环境的影响造就了精神的自由,人们的自我意识觉醒。

尤其是这一时期从事文学创作的女性们,她们用自己独有的文学视角对中国传统文化造成了影响。这些女性群体大都出身于世家大族。

不同于前代,这一时期的女性社会地位有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社会上层的女性们,她们对当时的政治也产生了影响,后宫中甚至出现了专职女官。

在经济上,西晋在南方建立政权后,女性们的身影便出现在了经商领域,她们掌握了一定的经济基础,有了更多的独立性与自主性。

经济地位提高之后,她们自然在婚姻家庭中也有了更大的发言权,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也使得她们有了更多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

《孔雀东南飞》中,曾言:“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从中我们就可以看到,像女主人公刘兰芝这种家境一般的女性都能够得到突破传统的教育。

更别说,著名的文学家族谢氏、王氏等,他们也非常重视对家里女性成员的文化传承,因此大家族才涌现出来了一众才女,如出身于东晋最高门第的谢道韫;大诗人鲍照的妹妹鲍令晖等等。

一众才女的涌现

提起魏晋南北朝的世家大族,绕不开王氏与谢氏,所以才留下了“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个名句。

而谢道韫作为谢奕的女儿、一代名将谢安的侄女,自小便在大家族浓厚的文化氛围中长大,耳濡目染中便已经形成了超然的风采与学识,这才留下了“未若柳絮因风起”的名句,谢道韫更是被后人称为“咏絮之才”。

在玄风盛行的魏晋南北朝,人们对自然有了极大的崇尚,谢道韫便是用自己绝代的风华展现了所谓的“林下之风”,称谢道韫为女中名士也并无不可。

再提起另一位出身低微,不是显赫之家的鲍令晖,她也是因为卓越的文采,在南朝时备受推崇,是当之无愧的才女,钟嵘在《诗品》中便曾赞扬鲍令晖的诗句“……往往崭绝轻巧,拟古尤胜。……”

从鲍令晖的拟代诗中便可看出她也是广泛涉猎文学的,在构思上也是比较新奇的,尤其注重雕琢字句,追求对仗的工整。

突破传统女性文学的限制

魏晋南北朝女性文学作品的繁荣,体现在文体的多样性与丰富性上。在此之前,女性文学作品的创作主要集中在辞赋、诗歌与散文这三类文体中略显局限。

而到了魏晋南北朝,便突破了这种局限,除了保持文体的传统优势之外,还在赞、颂、疏、奏、启、表、诔等文体中也有大量创作。

透过诗词,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女性们会自觉的将自己的真实情感融入到诗词中,来表达与传统女性文学有差别的自觉意识。

比如,对才貌形象的认同、对生命意识的强烈表达、对在时代环境影响下世事无常的解读。沈满愿与丈夫刘靖的《映水曲》:“轻鬓学浮云,双蛾拟初月。水澄正落钗,萍开理垂发。”

便以简单的四句诗将自己的形象给生动的刻画了出来,成为了后世传唱的佳句。

魏晋南北朝本就是一个动乱的年代,女性们处在这样的大环境中,对生离死别的感受更加深刻,这种情感的表现也体现在文学作品中。

如,西晋才子左思的妹妹左芬,她善写文章,也是因此被晋武帝司马炎给纳入了后宫,她久居后宫,心中充满了愁思,一首《离思赋》虽是应制之文,但却流传千古。

在结尾之处的“骨肉至亲,化为他人,永长辞兮。”便是写到了对生离死别的感受。

结语

由此可见,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女性文学创作已经不仅仅局限于那些传统意义上对个人情感,即相思闺愁的表达。

女性诗人的创作主题已经在某种程度上与那个时代的男性诗人是并驾齐驱的。

尤其是,大多数的女性诗人,她们本身就是出身于世家大族,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积累了深厚的文学功底,自身的文学素养也呈现出比较高的水准。

纵观这个时期的女性文学作品,能清晰的看到她们在主题上对内容的把握已经与前代女性创作是有所区别的,从形式上也是更加的丰富多样。

这种在语言和形式上变革的尝试,对后世女性在创作文学作品的过程中起到了借鉴的作用,有着不可磨灭的价值和独特性地位。

0 阅读:29

史官观

简介:读史可以明智,知古方能鉴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