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宗因说话太直,被郤氏进谗言而遭杀害,此举或为晋厉公借刀杀人

史海撷英 2024-02-07 14:53:11

晋厉公平日生活奢侈,而且他有许多宠臣。“鄢陵之战”过后,晋厉公想要除去现任大夫,并改立自己的亲信。

胥童就是其中一员。他的父亲胥克曾经遭到郤缺的罢黜,因此他对郤氏家族怀恨在心。胥童最终选择投靠晋厉公,并且得到了晋厉公的宠信。

晋厉公和郤氏家族乃是对立的两个阵营,这也是胥童选择投靠晋厉公的原因之一。表面上看,胥童是杀害“三郤”的凶手,但实际上,胥童仅仅是“三郤”遭到诛杀的其中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是“三郤”杀害了伯宗。

《左传》云:“晋三郤害伯宗,谮而杀之,及栾弗忌。伯州犁奔楚。韩献子曰:‘郤氏其不免乎!善人,天地之纪也,而骤绝之,不亡何待?’初,伯宗每朝,其妻必戒之曰:‘“盗憎主人,民恶其上。”子好直言,必及于难。’”

那么,伯宗和栾弗忌是什么人?

栾弗忌因为相关史料和资料很少的缘故,现在已经不可考了;而伯宗则多次出现于《左传》的记载。当年,也就是周定王十二年(前595年),楚使申舟出使齐国途中路过宋国、被宋人杀害,为替申舟报仇,楚庄王随即于九月间兵发攻宋。“十五年春,公孙归父会楚子于宋。宋人使乐婴齐告急于晋。晋侯欲救之。伯宗曰:‘不可。古人有言曰:“虽鞭之长,不及马腹。”天方授楚,未可与争。虽晋之强,能违天乎?谚曰:“高下在心,川泽纳汙,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天之道也。君其待之。’乃止。”“潞子婴儿之夫人,晋景公之姊也。酆舒为政而杀之,又伤潞子之目。晋侯将伐之。诸大夫皆曰:‘不可。酆舒有三俊才,不如待后之人。’伯宗曰:‘必伐之。狄有五罪。俊才虽多,何补焉?不祀,一也。耆酒,二也。弃仲章而夺黎氏地,三也。虐我伯姬,四也。伤其君目,五也。怙其俊才,而不以茂德,兹益罪也。后之人或者将敬奉德义以事神人,而申固其命,若之何而待之?不讨有罪,曰:“将待后。”后有辞而讨焉,毋乃不可乎?夫恃才与众,亡之道也。商纣由之,故灭。天反时为灾,地反物为妖,民反德为乱。乱则妖灾生。故文反正为乏,尽在狄矣。’晋侯从之。六月癸卯,晋荀林父败赤狄于曲梁。辛亥,灭潞。酆舒奔卫,卫人归诸晋,晋人杀之。”

伯宗

周定王二十一年(前586年)“梁山崩,以传召伯宗,遇大车当道而覆,立而辟之,曰:‘避传。’对曰:‘传为速也,若俟吾避,则加迟矣,不如捷而行。’伯宗喜,问其居,曰:‘绛人也。’伯宗曰:‘何闻?’曰:‘梁山崩而以传召伯宗。’伯宗问曰:‘乃将若何?’对曰:‘山有朽壤而崩,将若何?夫国主山川,故川涸山崩,君为之降服、出次、乘缦、不举,策于上帝,国三日哭,以礼焉。虽伯宗亦如是而已,其若之何?’问其名,不告;请以见,不许。伯宗及绛,以告,而从之。”

周简王元年(前585年)“三月,晋伯宗、夏阳说,卫孙良夫、甯相、郑人、伊、洛之戎、陆浑、蛮氏侵宋,以其辞会也。师于鍼,卫人不保。说欲袭卫,曰:‘虽不可入,多俘而归,有罪不及死。’伯宗曰:‘不可。卫唯信晋,故师在其郊而不设备,若袭之,是弃信也。虽多卫俘,而晋无信,何以求诸侯?’乃止。”

从这些记载看来,伯宗能够在晋景公面前直言不讳,晋景公均采纳了他的意见,而且梁山崩塌时,晋景公为了听取伯宗的意见,甚至派车接送伯宗。因此,伯宗不仅受到晋景公的重用,在晋国诸大夫中,伯宗也应该是属于“老牌顾问”的角色。那么,伯宗妻子对伯宗的评价——“子好直言,必及于难”,是正确无误的评价。

然而,伯宗并不见得是因为自己直言得罪“三郤”,以致身亡。

先来看看“三郤”的情况。在“诛杀赵同、赵括事件”中,不难看出晋景公、栾书、“三郤”的态度是一致的,甚至可以说“三郤”始终效忠于晋厉公。

当晋厉公发动亲信攻打“三郤”时,郤锜得知消息后立即计划起兵反击,此举却遭到了郤至的反对。“厉公将作难,胥童曰:‘必先三郤,族大多怨。去大族不偪,敌多怨有庸。’公曰:‘然。’郤氏闻之,郤锜欲攻公,曰:‘虽死,君必危。’郤至曰:‘人所以立,信、知、勇也。信不叛君,知不害民,勇不作乱。失兹三者,其谁与我?死而多怨,将安用之?君实有臣而杀之,其谓君何?我之有罪,吾死后矣!若杀不辜,将失其民,欲安得乎?待命而已!受君之禄,是以聚党。有党而争命,罪孰大焉!’”正因如此,“三郤”失去了反抗的机会,三人在第一时间全数受戮。

《左氏春秋》

然而,郤至临死前所言,与《左传》先前记载的郤至,简直是判若两人。这就能解释为何杜预会说:“传言郤至无反心”。

其实不仅如此,郤至乃至郤锜、郤犨始终都是忠于晋国公室的,他们并没有因为自己跋扈骄傲就视晋国公室于无物,也就是说,他们的性格缺点并没有影响他们对晋国国君的忠诚。

因此就能推论出——“伯宗之死事件”与晋厉公企图除掉诸大夫,两者之间是绝对有关联的。

《左传》中多次记载晋厉公平日生活奢侈。在伯宗服侍晋厉公的父亲晋景公时,晋景公尚且对伯宗敬重有加,而且伯宗在诸大夫中的地位和声望必定不同于其他人,再加上伯宗个性好直言,史书虽然并未明确记载,但是可以判断出——伯宗必定曾经多次劝谏晋厉公,并且造成了晋厉公的不满。

晋厉公

但是晋厉公并不想让自己背负杀害贤良老臣的罪名,因此,他想要假借“三郤”之手除掉伯宗。也正因如此,“三郤”才能有在晋厉公面前诬陷中伤伯宗的机会。

既然“伯宗之死”,乃是晋厉公授意,那么“三郤之死”,实际上与杀伯宗和栾弗忌无关。整个事件其实都是晋厉公一人策划的,而“三郤”则成了无辜的替罪羔羊。

0 阅读:10

史海撷英

简介:历史不在神坛,也不在地狱,将一切历史拉回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