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南诏王室最后的部落:大理巍山·琢木郎

罗伊的世界奇妙 2024-10-25 17:00:52

云南大理:苍山洱海,诗和远方。或许,这是她带给游客们最直观的印象。以至于,让人误以为大理就只是苍山洱海旁的这一片方圆。

云南真正的美,还有她的古朴、原生态的民俗,大多不在游客聚集的景点,而是需要翻山越岭去探寻。

在大理下关往巍山古城的路上,就有这么一个隐在山中的古村寨——琢木郎。

当游客们为了下关的热闹和巍山的人间烟火气而奔波时,没有人留意到她的存在。

缘起

记得那是在刚刚“移民”到大理几个月的时候,每日的兴致依然围绕着苍山、洱海、喜洲、沙溪,生活悠然,不亦说乎。

随着时日进入农历六月,身边的人都在谈论火把节,作为一个北方的汉族娃,自己的心动指数自然是不用问。

和一个地方的缘分,或许就像人与人之间一样。刚好有个朋友是巍山彝族,盛情邀请我们到她家过一次彝族火把节。

当说起“琢木郎”这个名字时,自己顿时来了兴趣,很想看看这个浪漫名字的背后是一个怎样的村落。

就这样,在彝族火把节当天的一早,与身边四位好友从大理古城出发,驱车六十多公里,探访这个南诏最后的彝族部落——琢木郎。

琢木郎

如今的琢木郎,在行政级别上是巍山县大仓镇下辖的一个村。与大仓镇所处的215国道旁大面积平坦的地势不同,琢木郎则隐居在深山之中。

要想上琢木郎,须从国道旁一条小路转向进山,穿过一些村落,顺着山势向上开车近20公里,才见到这座隐世村寨。

虽然山路较窄,但好在是修了的,由此不难想象古时村民下山之艰辛。

相传,琢木郎村的村民人人会木雕,他们就地取材用木头凿出木碗、木盆等日常生活用品,久而久之就被人们称为“琢木郎”。

千万不要小看了这个藏在深山里的小村落,琢木郎是南诏国保存至今的最后一个王室彝族部落,这里的彝族居住历史已有800多年。

据传,当年大理南诏国皇族的最后八百多人被权臣郑买嗣灭族,有几位皇族侥幸逃出,躲进琢木郎村所在山洞。

说来也神奇,蜘蛛迅速在洞口织上了网。追杀者看洞口有完好的蜘蛛网,以为洞里无人,他们才就此躲过了一劫。

所以他们世代崇拜蜘蛛,并以此为重要的图腾,村子里也时常能看到蜘蛛图案的壁画。

整个儿琢木郎村受地势所限,不像平原地区的村庄布局方正,而是借助地形依山而建,呈现上下错落的格局。

虽地有不利,但人为化之。

彝人将建筑、山体、道路、农田,古树顺势结合,融为一体,形成了空蒙秀美、自然肌理的和谐,犹如世外桃源。

由于这里多年来一直保留着原生态,没有旅游商业的侵袭,逐渐也成了民俗摄影爱好者的天堂。

宁静的古村,华丽的彝服,原生态的劳作生息,成就了一张张宝贵的摄影作品。

彝族民俗

除了前面所讲的木雕技艺造就了琢木郎之名,这里的刺绣工艺更是让一个深山中的古村跻身云南十大刺绣名村。

作为一个生长在城市里的“汉娃子”,对于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从来都只是在电视上看。

搬到大理后,见过了白族的民居,特色的服装。如今,看到彝族的传统服装时,更是觉得眼前一亮。

琢木郎的女性传统服装华美绚丽,身上绣满了山茶花、杜鹃花等各种花样。

有人说琢木郎女人的一生都是在飞针走线中度过,她们一生大概要穿九套服装,都是自己亲手制作。

作为一个隐世小山村,琢木郎是南诏皇室后裔的说法被这精美华丽的服装所深深印证。

据说,在这里女性帽子越高代表身份地位越高,而琢木郎的女性服饰也是周边地区最精美的。

作为隐匿在深山中的古村落,这里俨然就是一个男耕女织的世外桃源。对于村民来说,彝族年、打歌节、火把节则是一年中最为热闹的日子。

每年的正月十九,琢木郎村中举办打歌节,凤仪、弥渡等地的彝族同胞都会远道而来,与琢木郎村民一起打歌到天亮。

琢木郎自古流传下来的打歌节奏缓慢、悠雅,颇有南诏宫廷遗风,与其他地方热情奔放的彝族打歌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个宁静端庄于大山深处的古彝村,至今完整保留着南诏国时期浓厚的彝族原生态文化。

火把节

彝族人崇拜火,每年的火把节对族人来说是重大节日,地位与打歌节相近。

每逢此时,在外打工的年轻人,只要身处不是很远,都会赶回村子里跟亲人们一起庆祝火把节。

在大理,白族和彝族都视火把节为重要节日,两族人民的火把节前后相差一天。

这一次有幸上琢木郎,最宝贵的,我觉得就是赶上过彝族火把节。

火把节是彝族人对火的崇拜和祭祀的一种表现形式,起源于他们的祖先——阿诗玛。

从此,每年农历六月的这一天,彝族人民都要点燃火把,纪念阿诗玛和她的爱人,祈求家人幸福和平安。当年有新生儿的人家,更是会在门前竖上大火把。

这一天里,家家户户都会在院落中摆上桌椅板凳,点上碳火,准备食材。人们相互串门、祝贺时,顺便坐下来吃饭、喝酒,俨然一派全村办喜事的景象。

夜色降临,家家户户开始点起门前的火把。

跟随着友人,我们几位外来客也一起举着火把去村民家祝福,而他们对我们的热情,就像对待族人一样。

按照传统的习俗,从每家出来时,主家都会“发糖”。

以前可能是以糖果为主,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则发展为各种各样的零食、饮料。总之,没走几户下来,手里已经拎了一大袋子……

夜晚的山林是寂静的,夜色下的琢木郎,火把染红了天,人们的欢笑声回荡在山谷。透着幸福,洋溢着喜悦。

琢木郎本就不大,一天时间在村中信步游走,感受着淳朴的民风,宛若与世隔绝的光阴。

人生中最大的美好,莫不就是走出去、看世界,感受那份真嘛。

在云南,还有很多个像琢木郎这样没有被旅游商业开发的古村落。那里的人们享受着宁静,保留着质朴。这,也正是我们所向往和期待遇见的。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