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有约,一号诗巷欢迎各位的到来。
清风习习,杂花零散,绿意无边晕染……。
爱上夏天,因为它可娱人耳目的风景,也因为它可醉人心怀的诗情。
读过了王镃的《梅雨》,本期我们再来一起欣赏一首明朝诗人居节的诗作。
这首诗用8句写出了一个世外桃源般的意境,每一句都堪称是经典之笔,相信屏幕前的各位也都会很喜欢。
仲夏闲居
明·居节
树底柴门不浪开,松钗竹粉半青苔。
绿分田水新栽稻,黄入园林已熟梅。
小艇送僧笼鹤去,片云载雨过湖来。
夕阳山好诗难就,夜合花前费讨裁。
居节,字士贞,一作贞士,号商谷、西昌逸士,我国明代书画家、诗人。
居节晚年隐居于虎丘南村,几间茅屋,几亩薄田,过着萧然自适的生活。但据说因为生活太窘迫,居节居然在六十岁的时候“穷死“。这是有关资料上的记载,而真假与否,尚难考证。
不过在居节死后,他的诗画被人们视为珍宝保存起来,这对居才子来讲,也勉强算是一种安慰吧。
这首诗《仲夏闲居》乃居节于夏天的隐居之处写下的一首构景之作。
首联从景语下笔,展现出了一幅幽静且清新的画面:树底柴门不浪开,松钗竹粉半青苔;树木底下的柴门不随意敞开,松钗和竹粉覆满了半片青苔。
在初读首句的时候,不知大家是否也想起了诗人叶绍翁在他《游园不值》中的那两句: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作者从自身心理出发,不但巧妙临摹出了主人的心理,而且还把一个幽静朴素却富有生活气息的场景呈现给读者。
尽管叶诗所写的是春天之景,居诗所写的是夏天之景。但二者的氛围、画面感以及散发出来的古朴气息,却有着同样的美妙之处。
作者首先把一扇不随意敞开的柴扉拉入画面,为其注入人烟气息,而后又择松钗、竹粉、青苔突出了画面的色彩和立体感。
这样一来,一种不惹尘纷、恬淡随性的“桃源”气息也就得以体现。
颔联亦是景语描写:绿分田水新栽稻,黄入园林已熟梅;在大片的水田中,新栽的稻谷绿油油,生长得正好。在园林中,已经成熟的梅子泛出嫰黄的颜色。
和首联相比,颔联的空间显然被放开大开来。而随着空间的放大,我们的心境也不由随之变得很开阔,这就是“空间”在格律诗意境中所发挥的作用。
值得一说的是,作者在写作过程中,还特意使用了倒装的手法,在让句式显得独特新颖的同时,也让意境和韵味变得别具一格。
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分别将“绿”“黄”二字用在二句的句首,有效突出了色彩的鲜明度,且也有力地触动到了读者的视觉。
除此之外,大片的绿色水稻和黄色的梅子所象征的,还有饱满的生命力和丰收的喜悦景象。
到了颈联处,诗的风格又增添了空灵洒脱的一面:小艇送僧笼鹤去,片云载雨过湖来;小艇载着僧人去赶鹤入笼,几片云朵带着雨水越过了湖面。
尽管颈联依旧没有离开景物裁剪,但因为作者笔下的角度和物象发生了变化,所以它并不显得死板呆滞,反而恰好体现出更鲜明的丰富感。
那么在颈联中,作者则是分了远近两个角度去构景的。前一句用“去”字把僧人乘小艇的远景临摹出来,将读者的视线引向远方。
后一句又用一个“来”字把云朵载雨过湖的近景临摹出来,将读者的视线拉回近处。
一放一收,前者潇洒空灵,后者轻盈灵动,可谓彰显了诗境最典型的艺术美。
“夕阳山好诗难就,夜合花前费讨裁。”;夕阳下的山峦显得格外优美,但是这样的情景却难以用诗去表达,所以需要在夜合花前细细思量斟酌,颇让人费一些功夫。
这首诗选择在尾联处鲜明抒情,这是七言律诗的其中一种布局方式。
尾联将时间定格在傍晚,借“夕阳”的晕染,把画面的色调调和得异常柔美;而“山”的添入则在增强线条感的同时,更是突现了夕阳光线的柔和度。
看过一幕幕景,作者的内心被诗情激荡,但却又一时不知该用什么样的语言来赞美眼前的风景。
所以一句“夜合花前费讨裁”紧追而来,将前一句的内容补充得更加完整,也将作者为临摹风景、赞美风景、表达心情而精心推敲诗句的可爱形象充分体现出来。
世外桃源当不过如此;动心于诗景,更动心于诗情,此诗的确句句皆生动精妙,的确堪称是一首好诗。
无限好山供饱读,夕阳深处坐裁诗;读完此诗,不知各位看官有何感想?欢迎在评论区简说一二。
追逐诗词,将读写进行到底;关注一号诗巷,探寻大美,丰盈灵魂,我们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