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近代革命史上,黄埔军校无疑是任何人都不能忽视的存在。
虽然其建校时间晚于保定军官学校等军事院校,而且人才培养周期更短,但其培养的高级军官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遥遥领先于同时期的其他军校。
这说明了黄埔军校在学生培养上的成功,那么黄埔军校究竟做了哪些创新呢?
孙中山先生建立黄埔军校的想法,来源于他在上世纪初接连遭遇的挫折。
由于缺乏一支强有力的武装力量,孙中山先生在和北洋军阀的对抗中落了下风。
1924年初,孙中山先生在接受了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的建议后,决定建立一所属于革命军自己的军官学校,并以学校中的学员为根本,组建一支强有力的革命军。
经过四个多月的筹备,黄埔军校在当年5月5日便迎来了第一期学员。
在开学典礼上,孙中山先生便表示过去“只有革命党的奋斗,没有革命军的奋斗”,成立黄埔军校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成立革命军挽救危亡中的中国。
但和其他的军官学校不同,孙中山先生对于学员的政治素养非常重视。
他要求黄埔军校的学员要“能为三民主义奋斗,能为三民主义去牺牲”,这和传统的军事学校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为了强化学员们对于革命思想的认同,孙中山先生制定了“军政并重,政重于军”的办学方针。
为了更好地向学员们介绍革命形势,孙中山先生还邀请共产党杰出人士来到黄埔共同办学,周恩来就是掌管政治教育的政治部主任。
由于当时广东地区形势复杂,革命人士面临着周边军阀的巨大威胁,因此黄埔一期生的培训周期被压缩在半年之内,即使在如此紧张的教学时间内,黄埔军校依然安排了大量的政治课程。
最开始学员们需要学习三民主义、帝国主义的解剖、中国民族革命问题、社会发展史、帝国主义侵略史、中国近代民族革命史、各国政党史略、各国革命史略八门课程,通过这些课程学员们能够理解革命的目的和重要性。
后来为了加深学员们对于这些课程的理解,黄埔军校又开设了包括社会主义、政治学、经济学、经济思想史、社会问题、社会科学概论等在内的政治相关课程。
此外还有向他们讲述中国发展现状的教学,这让黄埔的学员们对于社会形势有了深入的了解。
之后在共产党人的努力下,黄埔军校又加设了苏联研究、工人运动、农民运动等课程,这些课程的开设让学员们了解到了政治工作的重要性,这对于他们日后领兵作战大有裨益。
前面提到为了加强学员们的政治教育,黄埔军校专门成立了政治部,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前担任政治部主任的多为共产党人士。
他们为了让同学们对革命的意义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在不断打磨政治课程的同时,还设立了一个政治问题箱。
工作人员每周都会用书面或者口头的形式回复同学们的问题,并和他们进行深入的交流。
此外他们还在黄埔军校中发行了《黄埔日刊》、《黄埔潮》、《军事政治月刊》等杂志。
在精心编写主题文章的同时,他们也欢迎同学们踊跃投稿,黄埔的学员们在这些刊物上针对时政畅所欲言,这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的政治学习热情,在交流中他们的政治理念也愈发成熟。
为了让学员们更好地了解外界的变化,黄埔军校政治部还会定期邀请社会名人给同学们演讲,除了蒋介石、胡汉民等高官之外,毛泽东、刘少奇、鲁迅、何香凝等人也都是黄埔的座上宾。
在他们的引导下,黄埔学员无一不将革命奉为自己的毕生事业,这让他们在学习中爆发了极高的热情,学习效率十分惊人。
这种对于革命事业的坚定拥护,也让黄埔的学员们在日后的战场上有了崇高的信念。
在黄埔军校学生军参加的几次战争中,黄埔学员们不怕流血,不惧牺牲,他们高昂的战斗意志和北洋军产生了鲜明区别,这也是黄埔学员们最宝贵的品质。
而此时北洋政府建立的军校中,学员们是不可以讨论任何政治问题的,甚至观看与军事技巧无关的书籍都会受到惩罚。
因此他们培养出来的学员缺乏战斗信念,在加入军队中很快就泯然众人了。
但在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之后,其在黄埔军校中发起了“清党”活动。
他不但放弃了孙中山先生政重于军的宗旨,还取消了所有关于三民主义和革命思想的政治课程,这让黄埔军校跌落神坛,后续几届学员中也再没出现优秀的指挥人才。
相较于学制长达七八年的保定军校,黄埔军校的教学时间本就十分紧张,又有很大一部分被政治课程所占据,留给军事教练的时间就更加有限了。
在这种前提下,黄埔军校的军事教官们对课程进行了精简和压缩,当时黄埔的军事课程主要分为学科和术科。
学科以步兵操典、射击教范和基本军事常识为基础,进而扩展至战术、兵器、交通、筑城四大方面。
而学科则是以单人作战教练为入门,在此基础上逐渐扩展至班排连营的指挥教练。
在这些固定的课程之外,黄埔军校同时实行军事演讲制度,教官们会在课余时间向同学们讲述军事形势,以及部分现代战役的经过,通过案例向他们传授军事知识。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学员有自己的看法,也可以站上讲台畅所欲言,在这种教学相长的模式下,同学们能够更快地掌握课堂上学到的军事知识。
为了让学员们能够更好的掌握作战和指挥技巧,教官们会经常用演习的方式为同学们提供练习的机会。
当时黄埔军校的学员们在休息时都要时刻穿着军装,就是因为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被拉到野外去演习了。
演习过程中学员们会轮番进行对抗,并在模拟的实战环境中打磨作战和指挥细节。
反复的演习让他们能够灵活运用学到的军事技巧,根据不同的地形和天气条件设计掩体,布置战术,这些都是北洋军校枯燥的学堂中无法接触到的。
黄埔军校的教官们在学员演习时,也会及时发现他们的问题,并在演习后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对于一些关键的技术动作,他们会不厌其烦的进行示范。
他们的态度得到了学生们的敬佩,这种深厚的师生情也提升了黄埔学员的学习热情。
在黄埔军校建设的过程中,广东革命政府始终遭受着周边反对势力的威胁。
1924年秋天,英帝国主义买办陈廉伯就购买了大量军火,试图依靠商团武装的力量推翻广东革命政府。
当时孙中山先生掌握的军事力量相对有限,因此黄埔军校的学员们也成为了革命军的重要依仗。
在与商团武装作战当天,黄埔军校的学员们深夜被带到街头参与“巷战演习”,抵达作战位点后他们才被告知,要和敌人正面作战。
虽然此时距离他们入学才过去了几个月,但黄埔的学生们热情空前高涨,最终以他们为主力的革命军也成功击溃了陈廉伯的武装力量,缴获了大批武器。
依靠这些武器黄埔军校成立了大名鼎鼎的“教导团”,这也成为了革命军在此后多次作战中的关键力量。
除了第一期学员之外,黄埔的二、三、四期学生也都在学习过程中参与了战斗。
其中二期学员参加第一次东征,三期学员参加镇压杨刘叛乱的战斗,四期学员参加了第二次东征,在这些战斗中黄埔学员亲身体会了战场的残酷。
虽然每次战争中都会有黄埔学生兵战死沙场,但剩下的学员们并未因此畏惧,相反他们锤炼出了强韧的意志力,这也是一名出色的指挥官必备的素质。
在这些战斗中,学员们还完成了射击、侦察、距离测量、地形识别以及行军警戒及宿营等军事科目的学习和锻炼,这让他们的军事素养有了显著提升。
参战的经历还让他们对现代军队的命令体系和士兵分工,有了清晰的认知,这为他们之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因此当保定军校的学员只能从见习排长做起的时候,黄埔军校的学员在毕业后就能出任中下级指挥官并表现出色,这都是拜此前的战斗经验所赐。
黄埔军校作为中国抗日战争高级指挥官的摇篮,其依靠先进的办学理念和完善的课程设置为中国革命事业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军事人才,为中国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其重视政治教育,设置实战演习,鼓励学员讨论的教学方法至今依然具有先进性。
这也是黄埔军校在一众民国军校中鹤立鸡群的原因,蒋介石清党后黄埔军校的衰落,也进一步验证了这一观点。
参考资料:
本文部分内容,参考自《关于黄埔军校的教学特点》,刊登于《中州学刊》1986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