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抗日战争是什么样的?将不畏死兵不惜命,差距仍难以弥补

聪征说社会 2024-06-23 16:53:49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张润晨

编辑|t

引言

八年抗战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艰难的一段岁月,这场战争为中国人民带来了极其深重的苦难。在这场战争中,即便全体中国军民付出全力,拼命和日军血战到底,但是中日两国之间的差距依然难以弥补...

战争不是儿戏,抗日战争则打得更惨...

一、战术不如人

1937年7月平津事变发生之后,蒋介石等国府高层均不认为这场战争会是一场长期战争,大家都认为这仅是长城抗战或者一二八抗战这样的局部冲突。事实上在1937年7月一整个月,宋哲元数次向南京求援,但是蒋介石却始终没有对其支援。

(抗日战争)

直到1937年8月,日军在上海的驻军主动向中国军队挑衅,主动发起了战争之后蒋介石才开始消极抗战。而蒋介石在战争初期对国军的命令核心就八个字“坚守阵地,以静制动”。但是这样的战术对于当时的淞沪战场来说,其实并不算是非常的合适。

至少国军完全没有发挥出来主场优势的灵活性,但是在防守过程中国军战士却表现的非常的勇敢。事实上即便是日军自己也承认,国军战士在阵地战的时候打得非常的英勇,甚至要比日俄战争中的俄军还要更加的勇敢,哪怕是日军疯狂炮击,对方也一步不退。

日军对对手的勇敢表达了尊重,但是国民党政府的德军军事顾问却不认可这种战术方式。德军顾问法肯豪森将军数次建议蒋介石发动小规模的战术反攻,但是因为国军的准备总是不充分的,所以几次战术反攻都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法肯豪森)

法肯豪森将军直到1938年依然还在向国府提出建议:“如果仅仅只是希望依靠阵地战就赢得战争,那便是痴心妄想,阵地战仅仅只是工具,战术上必须采取攻势防守才有赢得战争的希望。”

事实上前线的军官们对于国府这样的战术更是非常的不满,第十三师师长万耀煌就曾在日记中写道:“我们自八一三至今,整整两个月,每天都在挨打!全国倾中央全军和各省精锐,然每到一师便如挑土填井,只向战线上阵地上填塞,如无底洞永填不满,且如漩涡,旋下去就不见了...”

而且中国军队的部署大多都是一条线,既没有纵深也没有侧防,日军仅仅只需要集中优势兵力和优势火力突破国军防线中的一个点,那么国军自然就会全线溃败。用国军将领自己的话来说,那便是“全无指挥可言”。

(淞沪会战)

如果说这是上层指挥的问题,责任不在下层官兵,那么多少也还算说得过去。但是事实上,淞沪会战期间,国军的下层官兵表现得也谈不上多么出彩。或者说出了勇敢之外,在整体的战术和配合上都非常的糟糕。

淞沪会战前期,由于进入上海的国军部队全部都是精锐,因此这批部队其实是并不缺少火炮的。但是哪怕是国军精锐对于火炮的运用其实也相当的糟糕,国军并没有统一的炮兵部队,因此在实际作战中往往无法有效的将所有的火力集中在一起形成优势火力。

这也就使得在实际作战过程中,国军明明有炮但是总是被日军压着打。另外一方面,国军士兵虽然不怕死,但是对于装备却显得太“小家子气”了。国军火炮在白天往往不敢开炮,在关键的战斗期间炮兵又因为担心火炮受损而撤走了...

(抗日战争中的国军士兵)

除了炮兵的问题之外,国军各部队之间的配合也很成问题。明明只是一个淞沪战场,但是国军却分成了数个集群,各个集群之间毫无配合可言,互相之间也是平级不存在指挥权。这种打法,对敌人来说自然大有空子可钻...

二、装备,兵员,后勤皆不如人

在淞沪战场上,国军很多精锐部队的装备并不比日军更差,甚至要比日军更强一些。但是国军部分精锐部队的装备好,并不能代表全部国军的装备。事实上在淞沪战场上装备好的仅仅只是少数,大多数士兵拿的还是老式的汉阳造甚至还有老套筒。

各部之间的装备完全不同,也造成了一个恶果,那就是后勤的压力非常大。各部之间装备口径不相同,后勤就需要准备各种乱七八糟的弹药。如果某一种弹药已经找不到了,那么这一型号的装备基本上可以说就算是废了。

(抗日战争中的国军士兵)

在实际的作战过程中,国军士兵之间也不能使用对方的弹药,因为根本就用不了。而在中条山会战期间,这样的问题就不复存在了,因为国军的装备基本上已经烂到了同一个水平。大多数士兵手中的武器都是汉阳造或者毛瑟1904,这种装备在当时已经过时很久了。

而国军士兵每逢作战的时候,往往只能得到不超过十发子弹,可是日军的弹药数量就比国军要多得多了。在中条山会战期间,国军的火炮力量几乎已经不复存在,但是日军的火炮数量依然非常多。

这其实也是中日两国之间工业差距的一种体现,国军的装备大多都是一次性用品,坏掉了也不能修。淞沪会战期间,德军顾问法肯豪森就观察到了一个现象,那就是战场周围堆满了各种国军坏掉的装备和车辆,其实修一修就能用,但是就是这样丢掉了。

(抗日战争中的国军士兵)

其实国军自己也不是不清楚,但是国军就是没有这个维修能力。很多装备丢掉了之后,就白白便宜了后面的日军,日军倒是修修就自己用了。另一方面,当时的中国并不具备装备自产能力,或者说产量极其低下。

例如火炮,这个东西日军能造,但是我们却没有生产能力。所以一场战争打下来,日军的炮越打越多,但是我军的炮却越打越少。除了装备上的问题之外,人的问题其实也非常的严重。国军士兵虽然作战勇敢,但是很多士兵在平时根本就没有进行过训练。

因为国军普遍缺少弹药,所以士兵几乎没有打靶这样的训练项目,在这种情况下国军在实际作战中的表现肯定是远远不如日军的。但是日军在战场上枪法却总是很好,就像是个个都是“神枪手”一样。

(日军摄影师镜头下的淞沪会战日军士兵)

而在初期的几次大会战结束之后,国军中的老兵精锐几乎可以说是损失殆尽。因此在之后国军开始大量招募新兵,但是新兵被招募后往往不会经过任何训练便被直接投入战场。这些新兵对于战场毫无准备,表现肯定不如老兵。

很多国军将领都表示,抗战越久,国军士兵的战斗力就越差,因为人全部都被换成了新兵。有的时候,一个师的新兵才刚刚下火车,不过是听到了几声炮响,一个师的新兵就跑的十不存一了,这种情况在当时的国军甚至是一种普遍现象。

而老兵数量严重稀缺,并非是因为全部在战场上牺牲了。而是因为国军的战地医疗做的实在是太差了,当时国军中有这么一句话“打战要打死,千万莫受伤。”因为你哪怕死在了战场上,至少落个痛快,免得去后方受罪。

(抗日战争中的国军士兵)

因为缺少药物缺少担架队,很多不大的伤最后都要拖到截肢,很多能救活的兵,最后不仅救不活甚至还被治死了。国军不是没有老兵了,而是老兵都缺胳膊少腿的送到了后方的收容站了...

三、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

但是即便是我们有着种种不如人的地方,可是中国终究是一个大国,中国的体量也不是日本能比得了的。即便是日军在战争的初期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占领了中国三分之一的国土,可是中国却有着足够的战略纵深和充足的人口。

日军能够打败中国,但是却无法征服中国,当日本的战争机器被中国庞大的国土拖到了丧失动力之后,漫长的战略相持阶段便开始了。但是此时我党却在日占区组织了庞大的敌后武装力量,对敌军的后勤线进行了长期的袭扰。

(抗日战争中的国军士兵)

这使得日军发动的侵华战争,在本质上成为了一笔“赔本买卖”,就像是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一样,日军在中国战场所掠夺的所有物资,最终全部都还要花在中国的治安战上面。在江浙沪地区和东北地区可能情况还稍好,但是在华北,山东还有山西等地。

我党敌后武装的活动不可谓不频繁,日军对基层乡镇地区的控制力几乎等于没有。而且随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中国的反法西斯力量开始和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相互合作,日军的战争能力也在逐步下降。

随着日军对中国的控制力愈发降低。我党在敌后的活动力量便愈发提升,此消彼长之下,日军的失败便成为了一种必然。哪怕是在豫湘桂战役的惨败之后,日军也必然不可能赢得战争的胜利的,因为哪怕只是拖都足够拖死日军了...

(日军摄影师镜头下的淞沪会战日军士兵)

参考资料:

庄和灏.医疗、训练与应征:抗战时期国军战力受制原因探析[J].历史教学问题,2020,(01):55-63+165-166.

海珍,岳谦厚.中条山会战中国军队战力及其制约因素分析[J].军事历史研究,2019,33(06):67-80.

0 阅读:75

聪征说社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