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引言: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自从东汉时期,佛教传入中国之后,就在古代中国迅速地发展了起来。
由于佛教讲究因果轮回,鼓励人们在现世逆来顺受,追求来世幸福,因此得到了统治阶层以及普通百姓的欢迎。佛教文化的盛行,使得中华大地上出现了许多佛教的建筑。
佛教传入中国之后,因为某些原因分成了很多种不同的派别,再加上中华各地固有的地域文化差异。各地佛教建筑的风格也存在着一定的不同。这种差异在南北方佛教建筑上体现得尤为突出。
想要对佛教建筑有一个细致的认识,就必须要从建筑的立面、台基、柱础以及斗拱屋檐等构件上入手。只有对佛教建筑进行一层一层的剖析,才能对建筑的构造规制深入了解。今天要了解的便是北方的佛寺建筑。
中国南北方的佛教建筑之间存在差异
在中国,南北方的佛寺建筑之间虽然由于种种原因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差异。但是总的来说,佛寺建筑在主体上还是一致的。
中国的寺庙里基本上都建造有祖师殿、禅堂、斋堂、客堂以及罗汉堂等。这些建筑连接在一起,构成了规模宏大的佛寺建筑。
现如今比较出名的佛寺建筑有辽宁辽阳的广佑寺等佛寺。这些都是当今人们耳熟能详的寺庙。
实际上北方的佛寺建筑和南方佛寺建筑之间最大的差别就是在建筑的规模大小上。南方的佛寺建筑,一般占地面积都非常大,并且佛寺内有很多尊金碧辉煌的佛身法像,显得十分气派。
反之,北方的佛寺建筑规模则一般比较小,特别是殿堂。北方佛寺的殿堂无论是从大小还是数量上都远远逊色于南方佛寺。根据统计,北方佛寺的殿堂,最大的那一座也没有超过七楹。
这座拥有七楹殿堂的北方佛寺建筑就是前面提到过的辽阳广佑寺。整个北方的佛寺之中,唯有它无论是在规模上还是建制上能和南方的大型佛寺相媲美。
除了规模大小上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差异之外,南北方佛寺建筑在建构上也存在着许多不同·。
立面规格
首先就是立面的规格。佛教在传入中国之后,由于人们对于佛文经义的理解不同,很快就分为了禅宗和藏传佛教两大不同的分支。这两大不同的分支因为理念的不同,在佛寺建筑上也有着较大的差异。
不过这种差异大多体现在南方的佛寺建筑上,北方的佛寺建筑由于本身的规模就不是很大,反而没有体现出两种不同分支的差异。受到规模的限制,北方佛寺建筑在立面规格上远远逊色于南方那些宏伟的佛寺建筑。
北方佛寺建筑的立面虽然都说是出自北方名匠之手,但即便是在整座佛寺建筑中最为重要的大殿的立面上,其制作工艺都显得十分粗糙。
大殿的屋檐基本上都是单檐并且是最简单的悬山顶。这在我国的北方地区十分的常见。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劣质作品。
至于佛塔的立面规格那更是十分简单且僵化;北方佛寺建筑中塔状建筑的形状大多都仅仅局限于多角多层的一种。
这种形状比较偏向于藏传佛教,一般是藏传佛教建筑中固定会出现的一种建筑模式。不过在南方藏传佛教的建筑中,虽然也会固定有着这种建筑模式的佛塔。
但是根据当地的情况,也会灵活地对塔的建筑模式做出调整,这也是为什么南方的佛寺建筑更受到人们的欢迎。
北方的佛寺建筑在堂塔建筑的姿态以及建筑色彩的协调性上,更是显得有些粗俗。从我们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如今北方地区的佛寺,除了像辽阳广佑寺这种大成之作,基本上也就没有什么比较出名的佛寺建筑了。
其实北方地区并不是不能建造出精美的建筑,只是由于在北方地区佛教的受众程度并不是那么广,没有像在南方地区的普及程度那么高。
就拿北方的宫殿陵墓建筑来说,那规模建制以及精美的程度,足以秒杀多少南方的建筑。北方佛寺建筑真的要远远逊色于北方应该有的建筑水平。
台基与台面
说完了北方佛寺建筑的立面规格之后,就应该研究佛寺建筑的台基与台面了。台基与台面的问题,不仅仅对于研究北方建筑有重要的意义,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南北方所有的建筑都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因为中国古代的建筑物,无论是用于何种途径,具有什么样的意义,都一定要建在台基之上。
对台基的建造也非常地讲究。中国古代讲究台基必须建造在土坛的上面。这种讲究尤其是被藏传佛教发扬光大起来的。藏传佛教的经文中规定了,凡是藏传佛教徒所建造的佛寺建筑,其大殿必须建造在宽阔的土坛之上。
对于土坛,藏传佛教徒也有很多讲究。例如,正面朝向土坛的方向以及左右两侧朝向土坛的方向,必须用石砖铺设一级一级的台阶。
并且在土坛的周围必须建有石栏。土坛建成之后,又必须按照藏传佛教经文中所规定的那样在土坛之上建造台基。台基也必须和土坛的建制一样,在规定的方向上按照建筑规模的大小铺设台阶。由此可见相比于禅宗而言,藏传佛教在佛寺建筑上更为讲究细节。
这也是北方佛寺建筑中,最值得令人称赞的一点。中国古代北方更多地受到藏传佛教的影响,因此北方的佛寺建筑大多带有藏传佛教的印记,所以在大殿的规模建制上会比较细致讲究。
佛教建筑中柱子的学问
在佛寺建筑中,柱础的建造也是大有学问的。毕竟一座辉煌的建筑,离不开支撑建筑一根又一根的“擎天柱”。
柱子底下的基础,在佛教的各式建筑之中,根据佛经文中的规定呈现出了许多不同的样式。大多数佛寺建筑中柱子的基础都带有莲叶的纹路。
这种莲叶纹路不仅仅出现在柱子的基础上,还被广泛地应用于佛塔的基础部分、露盘的主要部分等等。莲叶符号在佛教的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十分广泛。
和柱子的基础比起来,柱子本身的主体部分与柱子的头部就显得十分普通平常了。基本上没有什么值得被特别研究的地方。
北方佛寺建筑的柱子,其形状千篇一律的都是或圆或方。不过在众多普通平凡的柱子之中,藏传佛教建筑中的柱子,却别有一番韵味。
古代中国的两大佛教分支之中,流行于南方的禅宗,和中国的本土文化结合得更深刻。而在北方盛行的藏传佛教,则更多的带有西藏的地方色彩。藏传佛教的佛寺建筑中,有一种特殊的廊柱,建造于大殿之中。
不管是样式也好还是表达的意境也罢,都带有浓厚的藏传佛教色彩,建制上更是和普通的柱子大不相同。从如今遗留下来的藏传佛教建制来看,这种柱子的建造风格更倾向于异域的拜占庭建筑。
这种廊柱的顶部一般都有一个大斗。斗的上方有一种近似于西方多立克柱式的一种檐底托板。在这种大斗的表面上有木瓜形状的雕刻纹路,颇有一番西式建筑的风格。大斗的下方则如同藏传佛教释义中迦蓝菩萨所住的建筑一样,环绕这一圈略微显窄的带状雕刻。
这种较为偏向于西式建筑的佛寺,在藏传佛教最为盛行的西藏地区随处可见。在西藏各地的佛寺中都能见到这种异域风格的建筑。
南方地区的佛寺建筑,在斗拱的各个组成部分上都制作得十分精美。北方地区的佛寺则由于整体建筑上都比较简单粗暴,所以在这种细节部位上都是简单地一笔带过。这一点在斗拱上就很好地体现了出来。
北方佛寺的斗拱采用了极其简单的结构,斗拱上随意篆刻着一些有关于佛教经文的符号,没有任何美意,显得十分粗糙。甚至有些佛寺,直接用短瓜柱代替了斗拱。
除了斗拱之外,屋檐也是了解北方佛寺建筑必须要研究的方面,北方佛寺建筑的屋檐大多数为叠层。由檐椽和橡木两大部分组成。
北方的屋檐建制十分简单。就比如说橡木,大多数都是在临近屋檐角落的地方开始呈放射状排列,最终在边角的地方简单地翘起。
这样就给人从视觉上带来一种非常不自然的感觉。毕竟北方的佛寺建筑,在主体部分上,就一直没有加入太多美感的元素。建造的工匠也只是以完成任务的标准来建造罢了。
结语:
总的来看,北方的佛寺建筑,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简单。无论是从规模上以及建制的用心程度上都无法与南方那些雄伟的寺庙相比较。
不过西藏地区的佛寺建筑,在北方是个例外,由于受到了藏传佛教文化的影响,在建制上融入了更多的西方色彩,在多数北方普通的佛寺建筑中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参考资料:
《中国佛教建筑之旅》
《建筑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