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真的是儿(李世民)打江山,爸爸(李渊)坐吗?看看史书记载

一国之君中国历史 2024-03-13 09:07:32

是的,唐朝就是李世民打下的江山,李渊先坐,然后屁股还没坐热,就以开国之君身份让给李世民坐,不让还不行。

对于这一点,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辙说的很清楚:

《栾城后集 唐高祖》:唐高祖起太原,其谋发于太宗,诸子不与也。及克长安,诛锄群盗,天下为一,其功亦出于太宗。盖天心之所副予,人心之所归向,其在太宗者审矣。至立太子,高祖以长立建成,建成当之不辞。于是兄弟疑间,卒至大乱。夫建成不足言也,其咎在高祖。

唐高祖李渊从太原起兵,其谋略来自于唐太宗李世民,诸子并不赞同,等到攻克长安,诛灭群盗,天下统一,其功劳都来自唐太宗李世民。

上天的赋予,人心的归向,都在唐太宗这里是很清楚明白的,等到立太子里,唐高祖以长子李建成为太子,李建成并未推辞,于是兄弟之间起了疑心,李建成不足以号令,其过错在于唐高祖。

苏辙就认为唐朝建立的功劳全部在李世民身上,李渊却立李建成为太子,导致兄弟反目,责任在于李渊。

《大唐创业起居注》:时皇太子在河东,独有秦王侍侧耳,谓王曰:隋历将尽,吾家继膺符命,不早起兵者,顾尔兄弟未集耳。今遭羑里之厄,尔昆季须会盟津之师,不得同受孥戮,家破身亡,为英雄所笑。王泣而启帝曰:芒砀山泽,是处容人。请同汉祖,以观时变。

李世民

虽然《大唐创业起居注》说李渊才是太原起兵的首创者,但是李世民对于起兵显然准备得更早。

《新唐书》:太宗为人聪明英武,有大志,而能屈节下士。时天下已乱,盗贼起,知隋必亡,乃推财养士,结纳豪杰。长孙顺德、刘弘基等,皆因事亡命,匿之。又与晋阳令刘文静尤善,文静坐李密事系狱,太宗夜就狱中见之,与图大事。时百姓避贼多入城,城中几万人,文静为令久,知其豪杰,因共部署。计已定,乃因裴寂告高祖。高祖初不许,已而许之。

早在太原起兵一年之前,李世民已经知道隋朝一定会灭亡,并开始慷慨施舍钱财,招纳能士豪杰。

长孙顺德、刘弘基等人均因故逃亡,而太宗却将他们收留藏匿,这两人后来成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晋阳县令刘文静因为结交李密而下狱,李世民亲自到监狱中探望刘文静,与其商议夺取天下的计谋,两个商议好后,通过裴寂告知李渊,起初李渊并不同意,但最终还是同意了。

太原起兵不是一件小事,需要长年的策划与准备,不可能说要起兵,马上就能起兵的,李世民显然准备多年。

《新唐书》:高祖子世民知隋必亡,阴结豪杰,招纳亡命,与晋阳令刘文静谋举大事。计已决,而高祖未之知,欲以情告,惧不见听。

在《新唐书》李渊本纪中,则直接记载了李世民首先与刘文静谋划反隋,等到计谋已定,而高祖尚不知道,想以实情相告,又怕他不听从。

李渊

为了让李渊同意,李世民暗地与裴寂商议,裴寂挑选晋阳宫的宫女私下侍奉李渊,这可是死罪,宫女的处置权是归属隋帝的,李世民就是逼李渊起兵。

《旧唐书》:十三年,为太原留守,郡丞王威、武牙郎将高君雅为副。群贼蜂起,江都阻绝, 太宗与晋阳令刘文静首谋,劝举义兵。

《旧唐书》也直接说明李世民与刘文静首先谋划,然后劝李渊起兵。

以李渊的水平来看,李世民劝他起兵的可能性要大一些。

刘文静建议李渊“乘虚入关,号令天下”,也就从太原率军打入关中,控制关中,再以图天下。

李渊于是让李元吉留守太阳,带着李建成、李世民及三万军队一路南下。

《旧唐书 高祖本纪》:隋武牙郎将宋老生屯霍邑 以拒义师。会霖雨积旬,馈运不给,高祖命旋师,太宗切谏乃止。

在李渊率军进入关中的路上,遇到隋朝武牙郎将宋老生屯兵霍邑以抗拒义军,恰值连续十天下雨不停,运输的粮食不能供给,另有传言说突厥联合刘武周准备攻打太原。

李渊就准备回军太原,幸亏李世民直言劝谏,李渊才停止回军,选择继续前进。

从这一点来看,李渊的大局观还是不行,遇到一点挫折,就想放弃,如果李渊真的回军太原,那关中就不一定是唐朝的了。

李世民对外征战

起兵只是个开始,真正打江山还是需要南征北战,而为李渊南征北战的,就是李世民。

1、平定陇西薛举、薛仁杲父子

《新唐书 太宗本纪》:武德元年,为尚书令、右翊卫大将军,进封秦王。薛举寇泾州,太宗为西讨元帅,进位雍州牧。七月,太宗有疾,诸将为举所败。八月,太宗疾间,复屯于高坑城,相持六十馀日。已而举死,其子仁杲率其众求战,太宗按军不动。久之,仁杲粮尽,众稍离叛,太宗曰:“可矣!”乃遣行军总管梁实栅浅水原。仁杲将宗罗睺击实,太宗遣将军庞玉救实,玉军几败,太宗率兵出其后,罗睺败走,太宗追之,至其城下,仁杲乃出降。

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李世民担任尚书令、右翊卫大将军,晋升封爵为秦王。

此时刚刚建立的唐朝迎来重大挑战,盘踞在陇西的薛举进犯泾州,李世民担任西讨元帅,职位提升为雍州牧。

当时,李世民生病,其手下将领刘文静、殷开山被薛举打败,一个月后,李世民病愈,与薛举对峙60多天,薛举去世,他的儿子薛仁杲率军求战,李世民仍然按兵不动。

时间一长,薛仁杲断了军粮,军众渐渐叛离,李世民此时开始主动出击,击败其将宗罗睺,薛仁杲出城投降,陇西由此平定。

陇西平定后,唐朝解除了后顾之忧,开始向东发展。

李世民先后平定陇右、河东、中原、河北

2、平定山西刘武周、宋金刚

《新唐书 太宗本纪》:刘武周据并州,宋金刚陷沧州,王行本据蒲州,而夏县人吕崇茂杀县令以应武周。高祖惧,诏诸将弃河东以守关中。太宗以为不可弃,愿得兵三万可以破贼。高祖于是悉发关中兵益之。十一月,出龙门关,屯于柏壁。三年四月,击败宋金刚于柏壁。金刚走介州,太宗追之,一日夜驰二百里,宿于雀鼠谷之西原。军士皆饥,太宗不食者二日,行至浩州乃得食,而金刚将尉迟敬德、寻相等皆来降。刘武周惧,奔于突厥,其将杨伏念举并州降。

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刘武周占据并州,宋金刚攻破浍州(今山西翼城县一带),王行本占据蒲州(今山西运城),整个山西都快要丢完了,这里原本是李渊起兵之地。

最初,李渊没有派李世民出战,派的是太常少卿李仲文与左卫大将军姜宝谊,结果唐军被刘武周的将领雀鼠谷(今山西介休)伏击,全军覆没。

李渊之后又派右仆射裴寂率军出战,结果裴寂在介休被宋金刚打得全军覆没,只身一人逃走,李渊没有办法,只能再次让李世民率军出战。

李渊其实并不想让李世民参战以获取更高的军功,但是整个唐朝除了李世民之外,没有能独当一面的大将,非得请让李世民出场才能击败强敌。

李世民率军出战,用了五个月时间在在柏壁(今山西新绛)击败宋金刚,宋金刚逃走,李世民轻装追击,李世民两天没有吃饭,直到打败对方,宋金刚一直逃到了突厥,刘武周听说宋金刚失败,也逃往突厥。

李世民的功劳已经封无可封了

至此,整个山西平定,重新归于唐朝统治。

3、平定洛阳王世充与河北窦建德

《新唐书 太宗本纪》:四年二月,窦建德率兵十万以援世充,太宗败建德于虎牢,执之,世充乃降。

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窦建德率领10万军队援助王世充,在虎牢关一战,李世民大败窦建德,俘虏了他,不久,王世充也投降了唐朝。

一战擒两王,李世民功绩无人可比,这两大势力被平定,唐朝直接占据了中原与河北。

唐朝的天下,李世民打下来的有:陇右、河东(山西)、中原、河北,唐朝超过一半的疆土都是李世民打下来的,而李渊至始至终就是当个甩手掌柜。

之后,李世民被封为天策上将,功高震主,封无可封。

4、平定河北刘黑闼

由于李渊的骚操作,喜欢杀害投降的将领,导致叛乱四起。

薛仁杲投降唐朝,被李渊所杀,萧铣投降唐朝,也被李渊所杀,窦建德投降唐朝,被李渊所杀。

由此导致了窦建德旧部的不满,刘黑闼召集窦建德旧部起兵反唐,刘黑闼击败淮安王李神通、幽州总管罗艺,杀死定州总管李玄通,击败左武候将军李世绩,生擒薛万均兄弟。

唐朝名将没有人是刘黑闼的对手,因此李渊又只能派李世民出战,李世民用了两个月,终于在洺水之战中击败刘黑闼,刘黑闼北逃突厥。

李渊只是坐江山,打江山是李世民

几个月以后,刘黑闼在突厥的支持下,再次起兵攻唐,被李建成、李元吉联手击败,刘黑闼兵败逃走,后被手下部将俘虏送给唐朝,直接被李建成斩首。

除了江淮的辅公祏、江南的萧铣是被李靖平定之外,其他主要的割据势力都是被李世民平定的,没有李世民,李渊这个皇帝也当不成。

在整个唐朝统一天下的战争中,李渊一直是坐镇长安当甩手掌柜,由李世民四处征战,消灭各地割据势力。

唐朝的开国名将,绝大多数出自李世民的秦王府,李渊这个正牌皇帝身边几乎没有什么开国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几乎全是李世民的亲信。

李渊这个开国之君在玄武门事变中被李世民所控制,一个月后就让出皇帝宝座,所有这一切都是李世民用功绩与能力换来的,李渊是以开国之君身份成为太上皇的唯一一人。

所以,李渊的江山是李世民打下来的。

1 阅读:43

一国之君中国历史

简介:历史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