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经一场场细雨的滋润,万物焕发了青春,终于迎来了枝繁叶茂的初夏。
旧时,人们就开始用不同的方式来迎夏。江浙沪地区,立夏时节,除了有吃“立夏蛋”、“挂蛋斗蛋”的习俗,乌黑油亮、清香可口的乌米饭也开始出现在家家户户的饭桌上。
老一辈常说:吃了乌米饭,整个夏天便可以防蚊虫叮咬。和“立夏蛋”一样,这碗乌米饭也被叫做“立夏饭”,都代表了大家对安然度夏的美好期盼。
说到乌米饭,很多人可能不太了解,其实是一种在江南地区很流行的小吃,除了江浙沪地区立夏时节食用,福建三明大田地区清明时节吃的“乌稔饭”,以及畲族“三月三”的“乌饭节”所食用的米饭都是乌米饭。
乌米饭,又叫青精饭,它由南烛叶制作而成,自古以来就受到文人墨客的喜爱,留下了诸多文字记录。
南烛叶没有特别显著的可以辨识的特征,叶形不一,有的椭圆形,有的披针形;颜色多样,有的红,有的绿,有的黄;闻其叶有淡淡果香。
南朝梁代药物学家陶弘景,在其道家著作《登真隐诀》中就介绍了“青精饭”的做法:“以南烛草木煮汁渍米为之”。《荆楚岁时记》中曾这样描述乌米饭:“寒食取杨桐叶(南烛叶)染饭,其色青而有光”。唐人陈藏器的《本草拾遗》中也记载了“青精饭”的制法:“取南烛茎叶捣碎,渍汁浸粳米,九浸九蒸九曝,米粒紧小,黑如莹珠,袋盛可以适远方也”。南宋林洪所著《山家清供》中,更为细节的描述了做法:“南烛木,即青精也。取枝、叶,捣汁,浸上白好粳米,不拘多少,候一二时,蒸饭、曝干,坚而碧色,收贮。如用时,先用滚水,量以米数,煮一滚,即成饭矣”。
“青精饭”好吃,从唐代开始,许多人都将其看作养生的佳品,杜甫曾在《赠李白》中写道:“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陆龟蒙写有“乌饭新炊芼臛香,道家斋日以为常”。记录了乌米饭作为道家吃食的存在。而五代时期的本草书《日华子本草》和宋朝苏颂的《图经本草一木部下品一南烛》以及明代药学著作《神农本草经疏》都详细记录了南烛叶的药用功效。
乌米饭,虽然名字里带个“乌”,看起来乌黑油亮,但其实细看就能发现它并不是黑色的,其实是青的发黑,之所以能将米染成青色,源于南烛树叶里的花青素,“其色青而有光”,所以乌米饭又叫做“青精饭”。
乌米饭光亮黝黑,味道清香。不仅可以单吃,还可以拌上蜂蜜白糖,或加点香菇肉末笋丁,甜的咸的各有风味。《舌尖上的中国2》、《风味人间》等纪录片都介绍过其做法。
将南烛树的鲜嫩枝叶捶碎、揉烂,用纱布过滤出汁液,再倒入淘净的糯米,浸泡半日或一夜,让糯米完全吸收青精汁液的浓度,最后糯米滤水后入笼蒸透。圆润饱满的糯米,乌黑透亮,入口清香,滋味微甜,独属于初夏的味道。
立夏将至,准备好青精叶,泡上糯米,蒸上一锅清香诱人的乌米饭,保佑经受“疰夏”的考验,快乐夏天!
食材南烛叶100g、清水400g
(取南烛叶汁300g)糯米300g、红枣适量
步骤新鲜南烛叶挑拣嫩叶,绿色红色都可以。
用流水清洗干净。
把清洗干净的南烛叶倒进破壁机里,倒入适量比例的清水。
南烛叶和水的比例1:5左右,这样出的汁水浓度刚好,色泽和味道都适中。
打成汁。
打好的汁水看起来很多叶渣,颜色也不好看。
将汁水过滤出来,颜色是褐绿色的。
放久了下半部分会有深绿色的沉淀,用时须搅拌均匀。
多出来的汁水装进瓶子里,可以放入冰箱保存,可以随时取用。
糯米清洗干净,不用浸泡。
糯米饭和南烛叶汁水比例1:1。
取适量的汁水,倒入清洗干净的糯米。
浸泡8小时以上,让米饭充分吸收南烛叶的汁水。
浸泡的时间越长,整出来的乌米饭就越黑,浸泡的时候最好放在冰箱冷藏浸泡,以免室温高导致大米发酵变质。
浸泡后的糯米完全吸收了南烛叶汁水的颜色,变得有些发黑发黄。
将糯米放入锅中。
放上红枣。
锅中水开后蒸20分钟焖10分钟即可。
开盖,香气扑鼻。
青的发黑。
趁热盛一碗乌米饭,乌黑发红、油光锃亮,粒粒分明。
乌米饭在白色的瓷碗中,米饭黝黑发亮,黑白相称,红枣点缀,看着就有食欲。
不仅可以单吃,还可以拌上蜂蜜白糖,或加点香菇肉末笋丁,甜的咸的各有风味。
入口不仅有糯米的清甜,还有独属于南烛叶的清香,是初夏的味道。
吃了乌米饭,夏天不被蚊子咬。
春季已逝,盛夏将至,感谢时节的馈赠,让我们能够拥有更多美食的快乐。
快来尝尝这碗“立夏饭”吧~
图文:呵呵笋
喜欢笋笋的菜,记得给笋笋点赞或留言哦。
点击关注,笋笋在这里期待你的故事。
简单又幸福
一个吃货的小世界
温暖你的心
感动你的胃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