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万吨级新平台如果确认只有一条115米级的电磁弹射器,这本身其实是一个细思极恐的存在。因为航母的发展史已经超过100年,自从发明弹射器助飞系统上舰以来,还从来没有出现过只具备1部弹射器的型号。要么是2部设置,比如当前的戴高乐号,以适合中型吨位;要么是4部齐备,从小鹰级一直到福特级都是如此;要么是优化到3部的最新配置。现在的8万余吨平台、未来的庞级核动力航母、甚至最终到15万吨级的超级平台,大概率都会流行3弹射器的新布局。在完全有空间设置2部电磁弹射器的舰型上只设置1部,终极解释只有一个:那就是要特别强化这种全新的、50米级的新式直通甲板,避免2部弹射器并列对整体强度的直接削弱,从而可以铺设一部115米的大型电磁弹射器,
最后达到可以安全收放30吨级,甚至是35吨级的重型有人隐身舰载机,也包括最大攻击半径超过3000公里的大型无人隐身攻击机。最终把一艘可以快速批量建造的廉价平台,让其瞬间具备8万吨级以上超级平台至少40%的航空战斗力。2艘并列出击,就可以遂行全球9成以上的远海作战任务。但是一部大型的标准电弹,准备用上40年不换的大前提就是,这部电磁机器必须是一个超级完美的、无懈可击的绝对劳模。无论外在环境多么苛刻,实战期间的综合要求多么离谱,这部唯一的弹射器都不会有任何故障,而且这种状态还要持续维持最少40年。期间按照10年大修升级一次的标准,而且是一年内极限弹射3万次,战时一天极限弹射300次以上,连续弹射一个整月30天整的要求,那么5万级,
新平台上的这部115米级电弹,就必须保证以极限强度持续弹射1万次完全无故障,10年内长期弹射至少30万次没有颠覆性BUG的惊天要求!但是完全没想到,在过去的10年,某大国研发的系列电磁弹射器,不论是在车间里还是在陆地模拟测试平台上,以至于最后已经实际安装上舰的版本,已累计弹射超过30万次,甚至有可能是超过了50万次,居然一次故障都没有发生过!否则也不至于下决心在新平台上就是只安装1部就定型!这么说可能有人会认为是天方夜谭。但是根据公开信息大致的捋一捋,就会发现事实如此!早在至少10年前,在大部分军备专家还都在对福特级的中压交流弹射技术只能羡慕的时刻,某电磁真君就已经独立突破了中压直流弹射与拦阻,并且自筹资金,建成了第一部,
厂房内的全尺寸样机,弹射数万次配重无一故障,震惊内外!此后才有了与蒸汽弹射的现场PK,结果蒸弹不到100次对比测试就彻底放弃;而试飞员在电弹几次后已经上瘾,再也不愿意去对比性蒸弹!再到后来,又持续弹射了超10万次重型舰载机的专业测试版,仅仅XX月内,就把X架重型测试机全部弹到了最大结构寿命。并且创造了对实体机电磁弹射的最大吨位纪录,至今无人打破,还是1次故障都没有!这才有几年前堪称重大升级的蒸改电事件。期间又在陆地测试线上反复极限拉扯。从一天弹数百次,到最大弹射接近50吨,最小弹射X吨,包括稍微用力就要机翼断裂的大翼展无人机,都能安全电弹起飞与安全电磁拦阻降落。最终上舰的3部弹射器,现场弹射重载小车,也是一次过关!
这种持续10年如一日,在所有电磁弹射与电磁拦阻装置上操作各型装备数十万次,居然一次微小故障都没有的现实,让全球的战略竞争者们情何以堪?特别是那个头上长白毛,脚下类鸡爪的家伙。不用顾左右而言他,要全面碾压的就是你!
兔子蹬得秃鹰体无完肤
丑国的福特号航母的电磁弹射是不是偷的我兔的技术,好像最近不报道bug了。前阵子国安抓间谍里有一个内贼是卖电磁弹射技术的
你们相信自媒体能拿到真实数据不?
瞪着眼说胡话,车间里全尺寸弹射器进行3至50万次弹射实验,那得多少年?可能吗?
舰载机首先该考虑的是怎么降落,只有保证降落流程了,第二部才是起飞流程,除非具备垂直起降能力,但看美国的f35b都知道是小短腿严重限制了作战能力,有人机上两栖舰艇不是好的方案无人机才更符合实际情况,有人机在没有斜角甲板的平台上降落整个甲板都得歇着,万一挂钩失败前面还停着一堆待起飞的战机和其他作业活动,那这些装备还人员不全完了吗?不要忘了舰载机降落的时候是要在3秒内从时速200公里降到0的,没有专门的复飞跑道,前面的一切东西都会被撞烂的,两栖舰艇更适合发展可以在水面降落的无人机而不是有人机去送人头[得瑟]
看着像猜想,不过还是给你点赞!
卧槽,你咋知道的啊?[笑着哭][笑着哭][点赞][点赞]
故障率不可能为零,但有害故障率可以为零。
一用一备最稳妥,不然战争时候罢工就完蛋了。
战忽局[笑着哭]
玩笑开大了[病了哦][静静吃瓜]
中华好男儿,我辈当效仿!
那就是说已经宇宙第一[得瑟][横脸笑]
脑子进了多少水,才吹出这种牛逼。
没有垂直起降战机,憋出来的歪招[笑着哭]
二战时的护航航母,流水线生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