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已经“死亡”20亿年,为何各国还要坚持探月?其实意义重大

小双聊国际 2024-09-20 17:21:34

你知道吗,月球是一颗早已死亡的星体。星球还有死亡这个说法吗?就拿地球来讲,有大气层且时刻都在运动,有磁场抵御太阳风,还有火山和地震活动,大陆板块在每时每刻都在进行极为微小的漂移,地核的温度高达6000摄氏度以上,足以熔化任何金属。

而月球呢?上面只有一片寂静,20亿年以来,月球一直保持着这个形态,科学家形象的比喻,月球脱胎于地球,但是这个孩子已经死亡了,我们看到的光,只不过是太阳照在它的尸体上反射出来的。

科学家是如何测出月球已经死亡的?月球又是什么时候诞生的?

关于月球的形成,科学界提出了多种假说,其中最为广泛接受的是“大撞击假说”。

大约在45亿年前,当太阳系还处于形成初期,一颗大小接近火星的行星与早期的地球发生了一次巨大的碰撞。这次碰撞不仅改变了地球的自转速度,还导致了大量碎片飞散到太空中,这些碎片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逐渐聚集,最终形成了月球。

这一理论得到了许多科学家的支持,因为它能够解释月球和地球之间的许多相似性,如地壳和地幔的成分。中美俄(苏)三国取回的月壤也完美印证了这个假说,成分与地球的一模一样,中国发现了月球独有的嫦娥石,其实只是矿物形态不同,基础元素是硅铝铁构成的一个三方晶系。这个在地球上没有发现,形成原因可能与陨石撞击或者太阳的离子风影响有关。

美国的月壤就更加离谱,送给荷兰的月壤还检测出了硅化木纹理,这可就与地球土壤一模一样了,难道是吴刚砍的月桂掉下来形成的?

总之,月球脱胎于地球目前属于天文学界的一个共识。

还有一个假说似乎也有点道理,被科学家总结为“俘获说”。这个假说认为月球可能原本是在地球轨道附近运行的一个小行星,后来被地球所俘获而成为卫星,时间大约是在地球形成以后。地球运行轨道外侧的尘埃聚集到一块形成了一颗行星,绕太阳公转,最后被地球吸到自己的轨道上来了,于是月球又要绕着地球公转。

原始月球上的环境极为特殊,与现今截然不同。在月球刚诞生时,其表面覆盖着海洋,这个海洋可不是由水组成的,而是熔化的岩浆,剧烈的撞击制造出的热能在月球上长久没有降下来,熔化了岩石月表形成岩浆海。

当时月球也是有大气层的,这是一个由金属粉尘和硅化物尘埃组成的大气层,非常炙热。该大气层寿命很短,科学家猜测可能只维持了约1000万年左右。随着月球逐渐远离地球,表面温度降低,熔岩海洋凝固,原始大气层逐渐稀薄,被月球引力吸引直沉降,之后月球就再也没有过大气层。

没了大气层后,月球表面有的地方像玻璃珠一样光滑,后来在陨石撞击下变得坑坑洼洼,大量的表面岩石被撞击成粉末,像水泥灰一样松散。

月球降温持续了十几亿年,科学家通过多种手段探测,它大约在20亿年前彻底丧失了活力。如今月球上的那一丝温度是太阳和地球给的,白天月球表面温度高达127度,夜晚冷的地方有零下180多度。月球的内核还保持一点余温,估计有1500度左右,这个温度是地球磁场造成的。

一个死了的小卫星,人类为什么还要不遗余力的登上去呢?

目前中美俄印韩等国家都发布了登月计划表,唯一靠谱点的就是中美两国。中国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载人登月,还准备与俄罗斯联合在月球南极建造一个月球科考站,今年国内一些专家已经在用模拟月壤造砖了。

月球对于人类而言至关重要,你可以把它看成一个港口,是未来星际舰队停靠的地方,因为没有大气层且月球上的重力很小,星际舰船从这里起飞会很容易,加速也很简单不用担心飞船表面会快速升温。所以,谁率先在月球上驻扎下来,谁就能遏守住地球通往宇宙之海的唯一港口。

从资源上来看,月球上很可能有我们要找的氦3,是理想的核电站发电原材料,它裂变以后不会产生放射性的质子,完全没有污染。月球上估计有100万吨的氦3,以人类当下的用电量,这些氦-3足够我们使用1万年。在科技大爆炸的时代,1万年足够人类研发出三体小说里的15%光速的核聚变太空战舰了。

况且,月球表面本身就是一个非常适合发电的场所,白天温度高夜晚温度低,昼夜温差大,这个温差是不是也可以用来发电呢?目前我们在这方面研究的比较少,以后登上月球建立月球科考站,才能做相关的实验。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在月球上架设太阳能光伏板,不用担心沙尘影响,没有大气阻挡,发电效率更加高效。

1 阅读:226

小双聊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