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多久,没有仰望头顶这片星空了?
普通人为生活忙忙碌碌,可能确实没这个闲情雅致,但作为一个整体,人类从未掩饰过想要踏足星空,掌控万物的欲望,这么说可能有点“邪恶”,那我换一个说法:人类无时无刻,不在渴望着自己能走出地球这个“摇篮”。
最近有一则消息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总裁尤里•鲍里索夫日前表示,俄罗斯正在考虑与中国合作,计划在2033年到2035年期间,在月球表面开工建设一座核电站,用于帮助建立未来人类在月球的定居点。
此消息一出就传遍了全世界,有路透社记者就对我国外交部提出了相关问题,希望能证实消息的真实性,但这名记者可能犯了一个常识性错误,外交部不管航天啊。所以我外交部发言人也是直言“不了解相关情况”,并建议这位记者向主管部门询问。
想要在月球表面建立人类定居点,这个想法从冷战时期就有了,只是要落实的话,无论是经济成本还是技术难度,都不是当前人类社会能承受的,最起码的,在月球建立定居点,能够容纳多少人?能提供多少电能供设备运行?就不说用什么建筑材料了,怎么运上去也是个问题。因此这个问题虽然人类设想了数十年,但直到现在也没有一个可行方案。
不过有一件事是可以确定的,中国航天主管部门早已对外界公布,按计划将在2030年之前实现中国首次载人登月行动,按照这个时间线推算,俄罗斯公开的消息在技术上是存在可行性的,说白了,就是到时候中俄展开航天合作,各自承担一部分技术和资金,将各自的设备、材料与人员,一同运到月球上去。不过就目前的航天技术实力来看,到时候在技术方面可能我们会多承担一些,俄罗斯就想办法在资金和人员方面提供尽可能多的帮助吧(虽然也不抱啥指望)。
如今这个大争之世,俄罗斯放出了要与中国一同建设月面核电站的消息,第一个完成载人登月的美国其实也没闲着,他们目前仍旧在推进自己的“阿尔忒弥斯”载人登月项目。只是,从现实情况来看,他们的项目仍旧面临着较多未知。
有资料显示,NASA今年的总预算约为271.84亿美元,其中用于载人航天的预算占比为46%,大约是125.05亿美元,其中包括多个项目,重点资助航天发射系统重型火箭、猎户座载人飞船、门户月球空间站、月球载人着陆系统以及国际空间站等。 与此同时,这项历史重任并不只有NASA在推进,NASA还把一些环节分给了民营承包商,比如“直觉机器(Intuitive Machines)”公司,他们最近发射的“奥德修斯”号就完成了在月球表面的自主着陆。
只是这个过程就不太顺利了,简单来说,就是“翻了”,还折断了多个着陆腿,并且在3月3日终止了与地球的信号传输,因为月夜到来了,大概的持续时间是两周左右。另外,美国政府问责办公室在去年11月发表的一篇报告中也明确提及,自2022年9月以来,NASA及其承包商取得了进展,但他们仍然面临着载人登月系统(HLS)和宇航服开发等多重挑战,载人登月任务可能不会早于2027年。
那么现在有一个问题是,为什么美国能够在冷战期间成功进行7次载人登月行动,现在却连发射一台无人的着陆器都这么困难呢?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聊这个问题就必须要先讲“阿波罗”计划,但是我也并不想概述这个计划,因为很多人都知道了,更不想跟亚空间生物辩经,费劲告诉他们美帝真的把人送上去过,那样显得我智商跟他们一样低。在冷战时代美国能做到载人登月,其实是有很浓烈的时代背景的。
首先,大家知道当年的“阿波罗”计划有多么强大的资金支持吗?根据非营利性机构“行星学会(The Planetary Society)”公开的资料,从1960年到1973年,“阿波罗”计划稳定运营期间,美国政府总计投入了258亿美元,这可是上世纪60到70年代,如果按通货膨胀计算,这笔钱相当于2020年2570亿美元,这几年通胀仍然存在,这笔钱可能还会涨。
我们再看看美国的军费数据,2020财年是7140亿美元,2024财年是8420亿美元,这么一对比就很直观了,美国现在不可能拿军费的超过四分之一去搞载人登月的,而现在NASA的年度总预算只有“阿波罗”计划的大约十分之一,这就是一个相当关键的问题。
当年美国费这么大力气去搞载人登月,很大程度上是被苏联刺激到了。众所周知,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苏联制造并发射升空的,第一名宇航员也是苏联人尤里·加加林,冷战初期苏联在太空竞赛上取得了不小的优势,如果没有这个背景,我想赫鲁晓夫与尼克松之间的“厨房辩论”也会出现另一种结果,美国可能都不需要拿厨房用品来展现所谓“民主制度带来的生活便利”了,而是会像现实中的苏联那样大方展示自己的太空科研成果。
所以我为什么总是说“阿波罗”计划是政治意图十分明显的,甚至占主导地位的太空探索计划呢?原因就在这里,当时的美国人是为了跟苏联人一争高下,展示自己所代表的制度的优越性才决定把人送上月球的。此种动机之强烈,足以让一向抠门的国会山诸公变得无比慷慨,只要能把苏联人比下去,钱的事情都好商量。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也是一种“大力出奇迹”。
但也正如我在前面的节目中表达的观点那样,美国能“大力出奇迹”的前提是他们的工业能力本身就可以负担起载人登月任务,由此基础打造出来的军队以及科研体系,也能为他们培养合格的宇航员。那么现在,我们对“美国为什么难以再次登月”这个问题的探讨就进入第二部分。
说到这里我要跟大家道个歉,前面的节目中我说美国无法再次登月是因为缺乏投入导致技术和人才出现了断层,经过一番收集资料之后,发现这个观点实际上并不严谨,因为执行“阿波罗”任务的土星5号重型运载火箭,其设计图纸仍旧保存于马歇尔航天飞行中心的微缩胶卷上,对于这点NASA其实早已辟谣,换句话说,如果他们想要复刻一枚土星5号运载火箭,技术上是没有问题的。
他们之所以没用土星5号了,是因为后面的载人航天发射任务都交给了航天飞机这种可重复使用的航天器,相关设施全都被改建成供航天飞机使用的设施了,并且土星5号的相关零部件也已经停产,无论是经济条件还是生产力,复制土星5号对于NASA,或者对于美国来说,都是毫无意义的,还不如直接造新的火箭。
毕竟土星5号运力再强,那也是冷战中期的产物了,技术上可能还真无法与当前美国的载人登月需求相匹配。看到这可能有的人会想到,美军内部大量主力装备都是冷战中后期研发甚至入役的,比如F-15和F-16这两款经典战斗机,那这就是一个误区了,这类主力武器装备都在后来的服役生涯里经历过多次现代化改进,比如前面提到的两款主力战机,它们的早期型号实际上早已退役,现在仍在美军中服役的是这两个系列的现代化改进型。
现在我们必须要明确一点,那就是美国当前需要的实际上就是一款新型的重型运载火箭以及配套的载人登月设备(如轨道器和着陆舱),他们不可能照着原始设计图纸直接“复刻”出来,更何况前面还说了土星5号火箭的配套设施都改了,相关零部件也已经停产。总的来说,现在阻挡在美国航天部门面前的,最核心的就是他们没法像冷战太空竞赛时代那样拿到大量资金了,而载人登月又是一项耗资巨大的太空探索项目,无论是否会长期运营都会有这个硬性要求。
同时这似乎也能解释为什么NASA局长多次在舆论场上公开渲染“中国威胁”,毕竟那帮政客对时间长、投资大、回报慢的太空项目确实不感兴趣,但对“大国竞争”这种宏观叙事非常感兴趣,说白了,挣钱嘛!不寒碜!他尼尔森局长如果真能用这个法子从国会老爷口袋里“骗”到经费,成功让美国人再次完成登月,那也是美利坚的大功臣。但现在来看,NASA拿到的经费还是不够的,军工复合体吃得太多了。
在运载火箭这方面,马老板旗下的SpaceX公司拥有“重型猎鹰”和“星舰”这两种重型运载火箭,以及NASA自行研制的SLS“太空发射系统”重型运载火箭,这三款都可以作为“阿尔忒弥斯”计划执行用的运载火箭。其中“重型猎鹰”成功进行过6次发射,但运载能力确实还比不上土星5号,近地轨道运载能力为63.8吨,而土星5号是119吨。
老马的“星舰”虽然被炒的很热也进行过多次发射,但目前还没有一次成功,不过它的运载能力确实很强,近地轨道有效载荷,按资料显示有150吨,到月球也有100吨,如果老马干成了,那对于人类航天事业来说确实是一大进步,当然我希望中国也能造出这种惊人的重型运载火箭,最好比老马要快。SLS的运载能力与“星舰”相差不大,近地轨道运载能力,按block2算,有130吨,但是目前也只是进行过一次成功发射。
对于这三款运载火箭,我不是专业人士就不评价了,但我相信小伙伴们心里都有杆秤,毕竟相关消息也没藏着掖着,部分技术资料也公开了。不管怎么样,我觉得大国们把竞争的目光投向太空都是一件好事,地球太小了,装不下人类的野心。与其在“小破球”上面,互相之间为了有限的资源打得尸横遍野,耗到最后大家一块玩完,还不如把眼光放长远点,去注视那深邃辽阔的星辰大海,那里才是人类最终要去的地方。
愿此行,终抵群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