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赢麻了!农业创新之举田埂上种大豆,水稻不减产,多收一季豆

清风挽明月 2024-07-27 02:56:25

近日,新华社的一篇报道引起了广泛谈论,这样的种植方式不是六七十年代就有了吗?怎么经过专家一研究就成了创新模式呢?原来是这样的,经过农业专家多年研究,发现在田埂上种大豆,可以让农民增产增收,真的让农民赢麻了。并且还做了专项技术推广,设立“双季稻田埂种植大豆示范”项目,规模1000亩。

据说,当地农民十分欢迎和赞赏这种创新的种植方式,既能充分利用有效的土地资源,又能改良土壤和固定土壤,还可以减少病虫害。真的是专家论证,农民实践,官方推荐,一定能让农民的收入再上新台阶。

这个事不由想起前两年力推的“玉米大豆复合带着种植”,有非常专业的套种标准,非常专业的技术流程,上下一致进行推广,并且将任务分解到各乡镇各村社,既有任务要求又有种植补贴。农民开始觉得有补贴还是可以操作,后来人家补贴的是种子,农民无奈心里骂娘,可不敢说出口来。

在农村生活过的,年龄在40岁左右都知道,其实无论是现在的“田埂种大豆”,还是前两年的“玉米大豆复合带状种植”都是以前的老套种方式,不过是为了体现创新,制定了很多技术标准和参数罢了。农民种植没有什么严格的参数,可能李家间距是40公分,而张家间距是50公分,没有统一。而专家擅长写作论文,有标准便发表,农民提供实际案例。

因此很多网友都说这哪是什么创新啦,在农村六七十年代就广为流传,不仅仅是湖南的网友,南方如广东、福建、江西,北方如北京、河北、山西的网友都一样,证明田埂种大豆那时代全面农民都会。

几十年前的东西,现在翻出来,原来是经验总结,现在是技术标准,有何意义?农民为何不再坚持套种的原因才是关键,为啥不去研究农民种地积极性不高的原因?比如网友就说明了原因,“现在不种是不费那力气,扯田豆一天收入不高,超市毛豆一元一斤,种一长田埂才几十斤,有啥收入?”这才是农民放弃原来套种的原因。

种地不能致富增收,很多农民种地是无奈之举,真要种地价值很高,不用谁引导,任何边边角角都会种上粮食作物。犹记得,在80年代到90年代,小溪边、荒林边、滩涂坝都是种满了各种作物,为了一点点边界,农民之间打架斗殴很常见,那是为了生活、为了温饱。现在,到农村看看,还有那场景吗?

0 阅读:0

清风挽明月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