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一个好消息: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汽协)近日发布汽车产销数据显示:今年1-4月,中国境内汽车企业出口137万辆,其中乘用车出口114.2万辆,同比增长1.1倍;4月中国汽车企业出口37.6万辆,环比增长3.3%,同比增长1.7倍,中国汽车出口继续“狂飙”。
另据中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乘联会)数据,今年第一季度,中国汽车出口106.9万辆,同比增长54%。而日本同期汽车出口量为104.7万辆。这意味着,今年第一季度,中国汽车出口首次超越汽车第一大出口国的日本。
德国柏林超级工厂生产搭载比亚迪电池的Model Y后驱基础版车型
2020年以前,中国汽车出口大概有10年时间长期徘徊在100万辆左右水平。2021年,中国汽车出口一路暴涨超过200万辆,超越韩国成为世界第三大汽车出口国。2022年,中国汽车出口再创新高达到311万辆,首次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二大汽车出口国。可喜可贺!要知道,在本世纪之初,汽车和足球堪称国民心中的“卧龙凤雏”,国足为当时的家电产业连续贡献了多年的市场份额,我到现在都记得当时的人看完球赛之后怒砸电视机的名场面。而作为足球好伙伴的中国汽车经过多年发育后终于摘掉了“尥蹶子”的桂冠,率先勇夺世界第一,让多年“好基友”情何以堪!在不久之前,国内的汽车厂商在车展上用皮尺测量“友商”新车型的“奋斗”行为还在被人调侃,现在特斯拉都宣布要将比亚迪的刀片电池装在德国生产的Model Y上面,中国汽车行业这二十年走过的路简直是工业史上的传奇,赶上中国发展的东风,汽车产业从插班生干到了课代表,大有提刀上洛清君侧,把任课老师哄下讲台的趋势!
加班还是不加班?比亚迪怎么选?廉价的打工人能支撑国人的汽车野望吗?
在这辉煌数据的背后一场变革正在发生,各大车企近期都有裁员降薪的举措,汽车企业的招聘也是纷纷按下了暂停键,以前备受求职者追捧的合资企业也加入了这场“寒潮”,人们不禁要问:汽车产业怎么了!?
在最辉煌的2017年:
上汽大众第二次销量突破200万辆,而上汽通用紧随其后;
广汽三菱、广汽菲克和东风雷诺的增速,分别是93%、23.6%和140.6%;
北京现代在连续4年销量过百万后,第一次开始了下跌,神龙汽车只完成了70万辆目标的一半;
国务院批准设立了“中国品牌日”。
德系日系在新赛道已经落后
要知道,以前的合资车企可是号称“月月双薪”“全年二十七薪”的存在,当初在某合资车企落户武汉时甚至喊出过“三年买车,五年买房的口号”,彼时正是房地产大跃进的时期,敢这么对标足见其底气。除了合资品牌,国内自主品牌车企都是各地方政府积极拉拢的对象,为了有车企落户那是各显神通,地皮厂房,基础设施能送的都送,为的不就是“苟富贵,莫相忘”,而现在的车企职工下班送外卖跑网约车都不是什么新鲜事。汽车走进千家万户的背后是已经卷成一片红海的血腥战场,合资品牌在燃油时代的优势逐渐被消减,而新能源车到目前为止尚无盈利能力(扣除补贴和扶持资金都是亏损)。谁都知道新能源是未来的趋势,可这个未来什么时候来谁也不知道,各大车企不论是自主还是合资现在都投入了巨大的成本押注,都是几百亿几百亿的往这个赛道砸,以期在将来的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至于那些互联网转行过来的新势力我估计在未来几年能活下来的是凤毛麟角,任正非对进入汽车行业的警惕绝不是空穴来风,造芯片烧钱,造车同样烧钱,而且烧得更快!变革需要投入,钱从哪来?这第一刀按惯例砍在了人身上,人力成本在车企中所占比重毕竟有限,只能湿湿地皮,所以可以想见“降本增效”的大刀后续还会砍向更多的板块,全球各大车企的裁员潮正在上演,下一集的剧情估计就是动供应商和销售渠道的奶酪了。而造车新势力的钱是“融”来的,你也不可能指望金主一直源源不断地输血,迟迟见不到回报人家会着急的哟!要说有什么不一样,那就是合资品牌赚钱的时候真敢给员工分钱,国内的车商赚到的钱还得用来打其他的仗,这也就不难理解某些自主品牌车大卖,员工却纷纷离职的现象是怎样出现的。可以说,除了国内市场里除了特斯拉其他车企的“奶牛”在转型中都挤不出太多的奶来强筋健骨,汽车行业的利润已经很难覆盖换赛道的成本,以前越辉煌的车企负担越重!
微博汽车消费网的报道
数据来源:汽车大公司
上个月上海车展上,小鹏汽车CEO何小鹏曾说过,“汽车行业的淘汰赛才刚刚开始,300万辆年销售规模只是车企的入场券。”转型要转到什么时候,谁也不知道,按照一些行业内工程师的说法,现在的电池技术远远谈不上成熟,这也就意味着车企在这上面还要熬一些时日,“活下去,熬出来”应该是未来几年行业的主旋律,对当下的车企而言研发新技术推出新车型很有一些“赌”的成分,关键是这赌的成本着实不低,没有足够的技术底蕴和现金流做支撑被拍死在沙滩上都算好的,连岸边都摸不到更有可能,现在还没有到决战时刻,倒下的注定成为市场的垫脚石,而打下这个地基的就是裁员潮中已经感受到寒意的打工人。理想财报截图
近期来自大厂的反击
300万的销量是不是入场券不好说,从单车利润来看理想汽车是最有希望上岸的新势力,而合资品牌还有深挖的空间(还有劲折腾),之前介绍了,新能源赛道是一场持久战,熬过了2023还有2024,造车的投入是要按年来计算的,节流的效果只是暂时的,想活下去必须“开源”,现金流就是生命线,补给不畅会和俄军在战场上的表现一样,考验各大车企资金池的时候已然来临,虽然还未梭哈,却已经开始拼家底了,这注定会劝退大量的玩家,过几年我们再看市场剩下的品牌还会有几个?出路在何方
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下,汽车行业打工人从快速扩张时代的抢手货变成了成本压缩对象,这似乎是一个逃不掉的宿命,窃.格瓦拉一语成谶,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打工人都只能被动接受,港湾——那不是为打工人准备的,顶风冒雨,茹苦领痛才是打工人的生活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