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基础教育普及后,读书和学习实际上是分割开来的。学习,多指在青少年时期持续的接受新知识,以及成年工作后掌握新技术,它可以改变你的命运、收入、事业、生活。
读书,只是读书。你读了余华老师的《活着》,不过心中难受,然后感慨一番。你读了鲁迅先生的著作,不过暂时性的醍醐灌顶,然后按部就班。你读了路遥先生的《平凡的世界》,不过畅想眼中有光的时代,然后继续一地鸡毛。
也有人,读的是类似实用型的书,俗称成功学。你就是翻烂了书,读的无比通透,也不过是通透而已。没有天时地利人和,成功依旧远离。更何况,想要从书中找到成功奥妙的人的眼中,成功就是赚钱。
可以说,非具体技术类的书籍,绝大多数人读来不会获得表面上的任何东西。这与一些商人宣传的一年读书过百本,财富百万不是梦背道而驰。你以为他在鼓励你学习,实际上人家盯的是你兜里所剩无多的几个钢镚。
如把人群按付出和收获所得划分,大抵我们普通人皆是底层——依靠出卖简单的体力、脑力过活,收入维持基本生活。那么,我们身处底层时,读书真的没用了吗?
有用。我们在读书时,可以暂时把自己和周遭所处的环境隔绝开来,以获取精神上的愉悦和自我认同。
当你在单位上班,总感觉自己与投机取巧逢迎拍马的人格格不入时,读一读《百年孤独》,你会觉着,人生大部分时候都处于孤独,你不要指望别人理解你,也不要试图去剖析别人。你要扪心自问,要么,去随波逐流,要么做好自己。不管哪种,都是一种生活态度,没有高下之别。
当你在家,身边全是家长里短,你不厌其烦。去读读《红楼梦》,你会觉着,所有亲友的小心思才能构成生活本身,趋利避害乃人之本性,谁也逃脱不开,自己在别人眼中,并不像自我想象的那般完美。
当你厌恶了现在的生活,想要做出改变。去读读《月亮与六便士》,你会觉着,人生在世最大的意义,是为自己活一次。既然已在底层,那么改变的最大“恶果”,其实是没有变化。但你的心从此,能跳出框框,装下整个世界。
如果你什么都不为,读书已是习惯,心胸则大有不同。寒风刺骨,你在送外卖,你不会认为这是苦难,为了家人、生活,奔波无足轻重。人间嘈杂,睁眼日子闭眼生活,劳累过后,书中自有一方天地任尔驰骋,这便是你童年的秘密角落,云卷风舒,恬淡自然。
人最怕失去好奇心,失去荣耀感。好奇既是兴趣,读书可以获得。对历史有兴趣,读读二十四史,嫌长?手机在网上看看历史的片段总可以吧。对现下许多事情不理解,看看哲学,看看美学,怕看不懂?青少年注释版的总能看懂吧。至于装那什么的更简单了,多读是诗词歌赋,多看美文散文。试想,别人都在手机打游戏,看美女小姐姐蹦跶时,你“酷嚓”一下拿出一本唐诗宋词,是不是有被你装到?和朋友出游,所到之处你能讲出点人文典故,是不是有机会得到一句牛比?
生活的苦累得自我调剂,我们之所以感到苦累,是因为底层人士,很难得到夸赞和认同,哪怕只有一瞬间。夸赞认同的次数多了,你会享受这样的感觉,然后努力的做出改变。
读书不局限于纸质书,电子书,手机皆可,后者可能更加方便。有人说我爱看网文爽文,也好,图个乐趣有何不可?书不分贵贱,你读个基督山伯爵学到什么了?他违法了你知道不。你读个女婿被丈母娘看不起,忽然有八千壮士说请龙王出山,或许带入自己,下次去岳父母家腰杆能挺直些。不是每个底层人都想着出人头地做个人上人,那些安于现状的,没什么不好。天天读王阳明的就比看龙傲天的人道德水平高尚?我是不认同的。
读书吧,暂时与所处的环境隔绝开来,你能够多一点自信,多一点勇敢。然后,努力生活。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