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楷就没有未来了?他的书法作品连续入选两届国展

书画群英 2024-08-28 11:11:11

唐楷是很难进入国展的,但是也有一些书法家,对唐楷情有独钟,他们可以将唐楷的精髓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并拿到国家级的奖项。

比如刘峰,他对颜真卿的书法非常痴迷,连续入选了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和全国第五届青年书法展。

他是怎样学习颜真卿的书法的?我们可以看看他是怎么做的:

学颜体要善变思

本人中学时就开始研习颜体,到现在已经三十余年了,颜真卿那简单端庄,大气,厚重,开阔的风格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颜真卿的书法作品,我基本上都学了,而且还研究了篆书和二王草。

刘峰全国第五届青年展入展作品

近几年,主要从事《颜氏家庙碑》、《麻姑仙坛记》、《李玄靖碑》等作品的创作。我参加第十二届全国书法展的作品,主要是借鉴《颜家庙碑》,注重细节,注重笔法的使用,以及整体的意境表达。

而我在第五届全国青少年书法展上的作品,大多是以《李玄靖碑》为蓝本,力求和谐,注重技法与内涵的结合,注重风格与意境的表现。

刘峰十二届国展入展作品局部

我学习书法,受到颜体的启发,有三点:一是颜体的精髓,端庄,质朴,厚重,厚重,古拙,不可失掉;第二,感受颜体之丰富,体悟其深广;第三个方面,则是对那些学习颜体的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我学习颜体的时候,都是精临实临,在这一点上我下了很大的工夫,这是一个必经的阶段,在精临实临的过程中,不仅要提升自己的造型水平,更要和古人进行一次对话。

刘峰书法

要说他一开始就临摹,或者修改,那就不符合古代人的要求了。只有积累到了一定的程度,有了一定的造型能力,对颜体有了足够的了解,才能去想着抒发自己的感情。

在这种情况下,你可以从书法的角度来看,比如颜真卿的书法,比如颜真卿的书法,比如书法,比如二王,比如苏轼,比如王铎,都是为了丰富颜体。此外,篆籀气的表现,也不能没有篆体、隶书的支持。

772年,年仅64岁的颜真卿,其著作多为传世之作,其中包括《送刘太冲序》、《八关斋会报德记》、《宋璟碑》、《与夫人帖》、《元结墓表》、《臧怀恪碑》,其中,《裴将军诗》最有可能是此年所作,七部作品各具特点,各具特点,鲁公之书法之丰厚,实为世人称道,亦是颜真卿不拘泥法度,开拓创新之意。

要学颜体,就必须要研究其流布,其外在的线条构造,可以追溯到王献之,后有苏轼,有黄庭坚,有杨凝式,有何绍基,有钱南园,有谭延闿,有华世奎,这条脉络很值得研究,我们可以从他们的成就中,寻找突破的方法。

尤其要注意颜真卿的墨迹,颜真卿是以碑为主体的,仅作碑者,很容易忽视颜真卿书法的细部特征。其转化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由楷书碑体向楷书墨迹化,即在书写碑体之后,可作《自书告身帖》、《竹山堂连句》等。

而在书写楷书的过程中,还必须学习颜真卿的行书,从而达到“正行化”的转变。书写行书,可以学习到更多的笔墨技巧,那种浓淡干湿的变化,特别是那种流动沧桑的线条,充满了篆籀的气息。这样,我们在书写石碑的时候,就可以打破僵硬、僵硬的感觉。

我觉得,我们学颜体,也要学思,对过往、对现在、对将来,要达到一种怎样的境界。我总是不断地提醒自己,要“技进乎道”,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技巧,最终达到返璞归真、返璞归真的境界。

如果没有足够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那些华丽的语言就会变得更加粗俗,变得毫无意义。

书法亦是如此,从颜真卿的书法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把自己的修养和性情融入到自己的书法之中,从而达到了一种不加修饰,纯粹自然的美感。

2 阅读:236
评论列表
  • 2024-08-30 22:54

    有很多钱南园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