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大师梁漱溟一生两段婚姻,晚年悼念发妻:只有她配做我的妻子

奇葩历史观点 2024-06-04 12:05:03
前言:

中国近代学者中,有这样一位传奇人物,他是唯一一个敢于同毛主席在大庭广众之下争吵辩论的人,他就是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梁漱溟先生。

在思想方面,梁漱溟确实是一位天赋异禀的人,因为无论是哲学还是儒学,他都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在感情上,梁漱溟却很慢热。

梁漱溟

梁漱溟与发妻先婚后爱

梁漱溟出生在“世宦之家”,从他曾祖开始梁家三代都是举人或进士出身做官,其外祖父也是由进士入宦的,祖母、母亲也都是大家闺秀,读过不少书。但由于他的祖父过早离世,使得梁家也从此中落,备受寒苦。

受家中环境的影响,梁漱溟从小就饱读诗书,14岁以后便有了自己的思想和见解。

1911年,18岁的梁漱溟加入了同盟会,原本决心报国的他,却因为看不惯革命党人争权夺利的行径而无奈退出。

青年时代的梁漱溟

现实世界的黑暗,给了梁漱溟极大的打击,他几次萌生自杀的念头,但都没有成功。苦闷之下,他迷上了佛学,进而看破红尘,公开声称今生都不结婚、不吃荤、不喝酒。

梁漱溟正当娶亲的年纪,却立下如此誓言,这可愁坏了其母亲。

1912年,梁漱溟的母亲病重,已无多日,她仍旧劝说儿子尽快成婚。临终前,她把梁漱溟叫到床边哭道:“儿啊,娘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你的婚事,你不成家,我死不瞑目!”

梁漱溟与祖母、父母双亲、长兄及大妹二妹合影

梁漱溟虽然有些动摇,但直到母亲去世,他也没有结婚的打算。

然而,梁漱溟最终还是选择了结婚,最大的原因是他父亲自杀了。

梁漱溟的父亲梁济一身傲骨,但不幸的是,他出生在晚清民国的过渡时代。那时的中国新旧理念更迭迅速,梁济所奉行的老派人伦道德被先进思想完全打败,人们对国家未来的出路也产生了怀疑。

这一切都使梁济无法接受,于是,在1918年即将结束的时候,梁济投湖自尽了。

梁济

梁济的自杀引起了很大的震动,新旧两派人物都对他为道德理想献身的精神表示极大的敬意。梁漱溟的心灵也受到了极大的震荡,他在文章里公开责备自己,认为他之前忽视了中国文化和父亲的教诲。

1921年,梁漱溟将自己有意结婚的想法告诉了军界好友伍庸伯,伍庸伯问他有什么要求,他说:“年龄、容貌、家世和学识都不重要,只好对方宽和仁厚、有魄力就行。”

伍庸伯听后当下就想起了一人,他的妻妹黄婧婘。

梁漱溟和黄靖贤

黄婧婘的家世也不算差,在北京是汉军旗,其父亲、大哥、三哥去世后,家境已然中落,再加上民国逐渐不发军饷,更是贫苦。因此,黄婧婘并没有读过多少书,只是识得几个字,年过二十八了还没有定过亲。

梁漱溟其实并不喜欢旗人,但伍庸伯告诉他黄氏并没有“旗习”,因相信友人的为人,决定先见一面再做结论。

见面当天,梁漱溟就对黄氏没有多少好感,他在晚年回忆录中说道:

“她的衣履装饰,极不合时样,气度像个男子,同她姐姐伍夫人站在一起,颜色比姐姐反见老大。凡女子可以引动男子之点,在她可说完全没有。”

不过,在这一面之后,这桩婚事还是定了下来。结婚后,梁漱溟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为妻子改名,黄婧婘改为黄靖贤。

对于这段婚姻,梁漱溟其实并不是很满意。至少在婚后前十年,他都认为妻子不是他理想中的妻子,两人时常因为一点儿小事就吵闹不休。

但在婚姻的后四年,梁漱溟却彻底推翻了自己之前对妻子的看法,甚至在晚年孤独时光,他仍怀念发妻对他的好。

梁漱溟和两个儿子

晚年认为只有发妻配做自己的妻子

结婚前十年,梁漱溟总嫌妻子读书少,与自己没有共同话题,在妻子与妯娌姑嫂之间产生的矛盾,他也总以为妻子喜欢为一点儿小事生气,度量很小。

但日复一日,他发现自己之前对伴侣的要求实在太过理想化,这世上的人没有哪一个是完美的,包括自己。他一面改正自己的错误,一面开始重新审视妻子,这竟然让他发现了妻子的长处。

黄靖贤擅长勤俭持家,婚后生了四个孩子(夭折两个),相夫教子,将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使得梁漱溟从来不需要担心家里,只专心做他的社会运动。

梁漱溟

梁漱溟还发现,妻子的为人可算的上他心目中所认识的最“刚爽”的人,从来不贪慕、不向人献殷勤,这一点,他比不上妻子。

还有一点,他发现妻子遇事有判断,做事干净利落,说干就干,反观自己在面对两种不同的选择时,常常左右摇摆,拿不定主意。

在认识到妻子的长处后,梁漱溟似乎有种“浪子回头”的感觉,他与妻子的感情也越来越好。可就在他真正爱上妻子时,黄靖贤却在这个时候去世了。

梁漱溟和两个儿子

妻子的离世,让梁漱溟简直痛不欲生,他在文章中写道:“靖贤一死,家像是破了。”

为了纪念自己与亡妻的感情,梁漱溟发誓从今以后再不续娶。但在为亡妻守丧9年后,梁漱溟还是有了第二段婚姻。

那是1943年的夏天,梁漱溟在桂林老家亲人的介绍下,认识了在当地做教师的陈淑芬。陈淑芬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如今47岁还未婚配,只因立誓要嫁一位哲学家。

陈淑芬长得很漂亮,又有文化,梁漱溟在见过一面之后就不自觉地爱上了对方。之后,两人就展开了一段轰轰烈烈的恋爱。

这段恋情成为了当年广西全省最热门的事情,桂林的报纸也大量报道这段颇具浪漫色彩的恋情。

在这期间,梁漱溟甚至公布了两人恋爱的经过,他说:“我听说现在谈恋爱要花很多钱,下馆子、看电影、看戏等等。但我却没有花过一分钱,只是约她出来,一起到河边散步。”

梁漱溟

如果说梁漱溟与发妻黄靖贤是先婚后爱,那么他与陈淑芬便是自由恋爱。按理说后者才是梁漱溟向往的感情,可事实往往相反。

1944年,梁漱溟与陈淑芬结了婚,可婚后的生活却并不幸福。

首先,梁漱溟是一个社会责任感很强的人,一旦投入工作就停不下来,很少能顾及到家庭。陈淑芬也是受过教育的人,对浪漫自然有更多的向往,但梁漱溟总是顾不上家庭,这让她感到很不是滋味。

梁漱溟

二则,陈淑芬的脾气很大,一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就要发火,这一点梁漱溟十分难忍,因此两人常常争吵。

爱情和婚姻就像是两个相生相克的物品,爱情促成婚姻,婚姻里也应该存在爱情,但在婚姻里,现实与家庭的琐碎,往往会使爱情伤痕累累。

梁漱溟的第二段婚姻就是这样,始于爱情,却使爱情破碎。

梁漱溟

在日复一日的争吵中,梁漱溟对陈淑芬的激情被消磨殆尽,这让他不由得想起发妻在时的日子。那时虽然穷苦,却过得舒心,每次回家,总能第一时间闻到家里的饭菜香。

尽管梁漱溟的次子梁培恕后来说:“在父亲的生活里,家庭生活始终不重要,无论是第一个或第二个配偶都不重要。”但毋庸置疑,黄靖贤仍旧是在梁漱溟心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他晚年悼念发妻文章中提到的“只有她配做我的妻子”就是证明。

不过,梁漱溟即便对后来的婚姻不太满意,但他还是十分感激陈淑芬的付出,在陈淑芬去世后,他还亲自为她诵经守灵。

0 阅读:53

奇葩历史观点

简介:奇葩的历史奇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