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徐迟:78岁黄昏恋,82岁跳楼自杀,遇人不淑是否诱因?

历史不惧孤 2024-06-16 12:47:17

1996年12月12日半夜12点,重病中的徐迟从6楼纵身一跃,告别了这个世界。

徐迟,浙江南浔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富才情的作家之一。

其代表作《哥德巴赫猜想》,让全国人民都知道了“数学怪才”陈景润,激励了一代青年投身科学。

作家之死,震惊文坛!

人们在惊诧之余,纷纷猜测:

徐迟因何跳楼自杀?

一时间,老境孤独说、病痛折磨说、老年躁动说不绝于耳。

也有人揣测,是晚年的黄昏恋逼老人走上了绝路。

那么,徐迟究竟经历了什么?

左为徐迟,右为戴望舒

01

让我们从徐迟的第一段婚姻说起——

1935年,21岁的徐迟在故乡的南浔中学教书。

这年夏天,他给暑假英语补习班代了一节课。

课堂上,他给同学们讲了少女达芙妮为阿波罗所追逐、化为一棵月桂树的希腊神话。

陈松

一个名叫陈松的女学生,托着腮望着他,听得目不转睛、如痴如醉。

当时,徐迟就感到震动:

“我惊奇地发现,她是我见到过的少女中最美丽的一个。”

徐迟就代了这么一节英语课,第2次见到陈松是冬天了。

那是在学校晚会上,陈松穿着朴素的青布旗袍,站在舞台侧幕幕布前,展示她的秀颈和皓腕。

“我只是这样惊艳似的,被她又惊了一下。”

第3次见面是1936年早春的一个清晨,徐迟和朋友施宣华在操场上散步,遇到陈松和她的女友沈丽宏。

“我猛然又看见了她,而立刻心上怔住了。”

影视剧剧照

施宣华主动打招呼,提议大家一起去划船。

于是,四人来到河边,一边乘舟,一边谈笑。

四个人都笑,而笑得最清脆和愉快的是17岁的陈松,她的笑声像一串一串的金色的铃声,撒播在水波影上。

“笑声把整个田野,流水和晴空都震动,且为之欢乐无涯了。”

陈松

02

这次泛舟像一场美梦,令徐迟微醺陶醉。

当天回去后,他在日记里事无巨细地,记下了这个美妙的上午。

从这天开始,他差不多天天见到陈松。

他的日记,也越写越多,越写越浓烈。

10天之后,徐迟把日记交给陈松看。

陈松怔怔地一页一页地读,只见每一篇日记,每一段、每一行和每个字都在诉说着:

爱。

陈松的脸上烧起一层层的红云,她低声说:

“我完全没有想到你是这样想的。”

徐迟便问她:

“你是怎样想的呢?”

陈松低头不说话,两人沿着操场走了一圈又一圈,流连不舍。

分别的时候,徐迟猛然吻了陈松。

“当我的燃烧的嘴唇贴上她的燃烧的嘴唇时,世界不存在了,仿佛天上的群星也都纷纷坠落,或旋转飞走。这是我的唯一的一吻,这是定情的吻。”

当两唇分开的时候,“我们不需要说什么了,我们将永不分离了。”

第二天下午,陈松的舅舅找到徐迟,问道:

“你和陈松最近很要好,怎么样,是否可以提亲了呢?”

徐迟欢喜地无法形容。

不多天后,徐迟和陈松在《南浔周报》上登出订婚启事。

徐迟与陈松家庭照

03

1937年元旦,徐迟和陈松喜结连理。

从此,夫妻相濡以沫近50年,并育有4个孩子:

徐律、徐延、徐建、徐音。

陈松的母亲原本因为被丈夫抛弃,陷入歇斯底里,精神不太正常。

然而,当亲眼见证女儿获得幸福后,她心里得到莫大的安慰,奇迹般地恢复健康了!

徐迟

与此同时,成家后“一个骚动不安的青年,终于心地宁静,平伏安定了”。

徐迟开始专注于文学事业,在诗歌、翻译、报告文学领域,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在诗歌上,他出版了《二十岁人》《诗歌朗诵手册》《共和国的歌》;

在译作上,他翻译了《瓦尔登湖》《荷马史诗》《托尔斯泰传》《草叶集》等;

值得一提的是,徐迟是中国第一位将希腊文版本的《荷马史诗》用汉语诗体翻译的人,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在报告文学上,徐迟的写数学家陈景润的《哥德巴赫猜想》、写地质学家李四光的《地质之光》、写物理学家周培源的《在湍流的漩涡中》、写植物学家蔡希陶的《生命之树长绿》等作品,更是开启了报告文学的先河。

其中,以数学家陈景润为主人公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的发表,犹如一声春雷,响彻1978年春天的神州大地!

“自然科学的皇后是数学。数学的皇冠是数论。哥德巴赫猜想,则是皇冠上的明珠。”

“向那皇冠上的明珠,哥德巴赫猜想挺进!”

“他跋涉在数学的崎岖山路,吃力地迈动步伐。在抽象思维的高原,他向陡峭的巉岩升登,降下又升登!善意的误会飞入了他的眼帘。无知的嘲讽钻进了他的耳道。他不屑一顾;他未予理睬。他没有时间来分辩;他宁可含垢忍辱。餐霜饮雪,走上去一步就是一步!他气喘不已;汗如雨下。时常感到他支持不下去了。但他还是攀登。用四肢,用指爪。真是艰苦卓绝!多少次上去了摔下来。就是铁鞋,也早该踏破了。人们嘲笑他穿的鞋是破了的:硬是通风透气不会得脚气病的一双鞋子。不知多少次发生了可怕的滑坠!几乎粉身碎骨。他无法统计他失败了多少次。他毫不气馁。他总结失败的教训,把失败接起来,焊上去,作登山用的尼龙绳子和金属梯子……一张又一张的运算稿纸,像漫天大雪似的飞舞,铺满了大地。数字、符号、引理、公式、逻辑、推理,积在楼板上,有三尺深。忽然化为膝下群山,雪莲万千。他终于登上了攀登顶峰的必由之路,登上了(1+2)的台阶!”

可以想见,在改革开放初期,大家读到这样的文字是多么惊为天人、多么热血沸腾!

《哥德巴赫猜想》不仅滋润了人们干涸了十年的心灵,更是感召了无数有志青年投身于科学事业!

徐迟

04

徐迟心无旁骛,在文学的殿堂里遨游着、奋斗着,不知老之将至。

光阴荏苒,岁月飞逝。

转眼到了1985年,妻子陈松因癌去世,永远地离开了徐迟。

徐迟痛不欲生、呼天号地,写下悼念亡妻的《挽陈松》:

“彼岸有什么可怕呢?有最有情义的你在渡口等着我呵……”

徐迟

徐迟沉浸在悲痛中,过了几年没有创作灵感、没有爱人相伴的愁苦日子。

精神没有寄托,心灵无家可归,徐迟坠入孤独的深渊。

有句话说得好:

不要在生气时做决定,不要在孤独时谈恋爱。

然而,就在这时,一个叫陈彬彬的女人热烈地追求徐迟,徐迟蓦地跌入一场致命的黄昏恋。

陈彬彬年轻时的照片

两人相识于1989年3月珠海的一个笔会上。

陈彬彬被徐迟的名气、才气所吸引,对徐迟展开凌厉攻势,紧追不舍!

白灵

陈彬彬是影星白灵的母亲,白灵是一位争议非常大的女明星,以穿着极暴露、作风热辣大胆而著称。

陈彬彬年轻那会,曾是部队文工团的舞蹈演员,后来在川大进修后留校任教。

遇到徐迟的时候,她50岁出头,风韵犹存,时任四川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她以请教写作为由,写信、打电话、甚至登门拜访徐迟,不断地倾诉衷肠。

所谓女追男隔层纱,徐迟最终败下阵来,叹气道:

“我多半是逃不过这一关了,她太一往情深了……”

1992年夏天,78岁的徐迟与陈彬彬组成新的家庭。

他想象着拥有一个安稳的晚年,在黄昏恋中寻求心灵的平静。

可惜,徐迟很快发现,自己想得太天真了。

徐迟

05

陈彬彬爱的不是徐迟这个人,而是他的名声带来的荣耀。

晚年的徐迟,想要过一种世隔绝的生活。

他不看电视,不接电话,不会客,不出门。

陈彬彬却总是怂恿丈夫参加文艺界的聚会,或者电台采访,并且坚持随行。

徐迟

1993年,徐迟夫妇参加了广东惠州世界华人诗会。

这次诗会,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诗人,团长是徐迟。

大家原本愉快地相聚着,不料,极为不和谐的插曲发生了:

开幕酒会上,主持人介绍各位诗人,没有介绍徐迟的新夫人——陈彬彬。

陈彬彬恼羞成怒,拂袖而去。

之后,她在房间不出来,徐迟只好去请,场面一度陷入尴尬。

诗会期间,适逢清明时节。

一天晚上,诗人们在惠州西湖湖心的点翠岛上举办诗歌朗诵会,挑选若干诗人登台朗诵。

陈彬彬强烈要求也上台朗诵她写的新诗。

主持人只好稳住她,一等别的诗人朗诵完,就宣布结束。

陈彬彬暴跳如雷,当众把名单撕得粉碎!

在场的诗人们大吃一惊,徐迟脸面丢尽。

徐迟

更不和谐的是,在陈彬彬的挑拨下,徐迟与小女儿失和,父女俩陷入冷战。

而且,徐迟打听到一件震惊不已的事情:

陈彬彬在追求自己的时候,偷偷摸摸地跟曾任《文艺报》副主编的唐因结了婚。

等到名气更大的徐迟答应跟她结婚,陈彬彬就跟唐因离了婚,转而嫁给徐迟。

徐迟这才恍然大悟:

“陈彬彬唯一的目的,就是要做著名作家的遗孀!”

白灵母女

06

徐迟敏感、自尊,一生追求真善美,看不惯社会上的假恶丑。

他不怕伤,但他怕脏。

他本想找一个老伴共度余生,没想到找到一个搅家精,弄得自己晚节不保、众叛亲离、颜面尽失!

他悔不当初!

1993年,身心俱疲的徐迟,在日记里这般写道:

“夏天刚开始,空调用了十年,今年坏掉了。冬天的冬衣不见了,破皮袄三块钱卖出去了,什么都错了。被光耀哄骗着,死亡就在眼前了,这样过下去,已经过不下去……”

徐迟

1994年1月,徐迟痛定思痛,与陈彬彬协议离婚。

婚虽然离了,心灵的创伤却无法愈合。

这失败的第二次婚姻,激起徐迟灵魂上的扰乱,打破了他多年来的“心地宁静,平伏安定”。

“如离婚那样的事,也真不愉快。我可没有亏待她,她就是无理取闹、装模作样的人,合不来,别有用心,一言难尽。我现在孑然一身,也实在寂寞万分,将来可能倒下去,谁也不知,无人照料,然后突然发现,早已僵了……”

渐渐地,徐迟的心绪烦乱,晚上噩梦连连,白天还会出现幻觉。

徐迟

1996年,徐迟身体状况恶化,住进医院,随即被诊断为老年躁动症。

彼时,他跟子女的关系已然改善:

儿子经常到医院看望他,小女儿也马上要从法国回来陪伴他。

然而,徐迟还是深陷于抑郁,他常常跟朋友提及孤独,甚至说到了自杀。

一次,他在一张废纸片上,用英文写下一行字,大意是:

“走意已坚,谁能劝我,谁能救我?”

还有一次,他跟一位喜爱文学的女医生聊天,说:

“花盛则谢,光极则暗。一个人,当他的事业达到顶峰之后,再难以往上攀登了,转折之前最好的收场是飞起来。”

一边说,他还一边做了一个飞翔的姿势。

1996年12月12日深夜12点,徐迟悄悄从病床上起身,悄悄走出阳台门,悄悄推开窗户。

然后,他一跃而下,飞出窗外!

徐迟在孤独中幻灭,享年82岁……

参考书籍:

【1】《我的文学生涯》——徐迟

【2】《孤单又灿烂的人生》——徐迟

0 阅读:67

历史不惧孤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