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战争的阴云笼罩着中苏两个国家,最终,酝酿成了珍宝岛自卫反击战。
按理来说,面对苏联这种强劲的对手,军队最起码要做到无条件遵从命令。
但就在这场战役中,肖全夫却拒绝向苏军开火。
惹得首长陈锡联大怒道:“我的命令你也不听?”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肖全夫
长征建功1933年10月6日,红四方面军。
通讯人员肖全夫用牙齿紧紧咬住衣服一角,“撕拉”一声拽下了一块布条。而后,他用颤巍巍的双手,将这块布条系在流脓血不止的右脚踝处,勉强遮住了触目惊心的伤口。
他一边摸了摸自己滚烫的额头,一边大口大口的喘着粗气。
前几天,他知道自己得了疟疾,恐怕命不久矣。
但他告诉自己不能倒在这里,军队还深陷水火之中,二十万四川军阀大军随时有可能将他们全部消灭,自己要为革命事业贡献最后一份力量。
他整理了一下思绪,随后又站起身来在电台前进行着破译工作。
从1932年10月,跟随红四方面军战略转移起,他就过着这样四面楚歌的工作。
敌人早就在沿途设下天罗地网,几乎每一天,红四方面军都要与敌军恶战一场。
敌军数量众多、装备精良、后勤充足,完全可以打车轮战。
但数量较少、资源稀少的红四方面军只能凭借着顽强的毅力,打退敌军的一波又一波攻势。
就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肖全夫肩负着保卫电台设备,并用电台联系各个连队的任务。
通讯人员,听着是一个比较安全的职位。
但事实并非如此,敌军并不糊涂,十分清楚战争中信息沟通的重要性,因此,肖全夫等通讯人员成了重点攻击对象。
一次,部队临时驻扎在一个小镇里,肖全夫与同事架起设备,准备告知其他部队这里的状况。
可刚架好设备,大批的国民党军队在远处追击了过来,目标直指这个小镇,显然知道有红军藏匿于此。
红军刚刚在这里驻扎,将士们正是疲惫的时候,敌军来势汹汹,数量众多,这仗显然是不能打,只能撤退。
可设备刚刚架好,拆除带走是需要时间的,这该如何是好?
肖全夫同事向他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我们暂且撤退,之后再寻找机会把电台设备抢回。”
肖全夫摇了摇头,坚定地说道:“不行,这些通讯设备对整个军队极为重要,远胜于我们的生命,我们怎么能因为自己胆怯而做不利于整个军队的事情呢?你们继续拆除设备,我率人引开他们。”
肖全夫率另外三人,先是骑马掀起了滚滚尘烟,让敌人看不清他们的数量。
而后,他们一边用枪射击敌军,一边冲出镇子。
在滚滚尘烟中,敌军以为是红军主力冲出了镇子,派出大部人马追了上去,反而只留了小部分军队进入了镇子。
就这样,进入镇子的少数敌人被红军顺利消灭,
而肖全夫等三人也在引开敌军后,又跟上了大部队,可谓是智勇双全。
在多次失手后,四川“剿总”总司令刘湘忍无可忍,直接派出二十万大军,誓要将川陕边界的红军杀戮殆尽。
刘湘
而就在与敌军的战斗中,肖全夫右脚被炸伤,还染上了疟疾。
他硬撑着身体,没日没夜的破译着敌军电报,又将电报传递给各部。
同事劝他好好休息,但肖全夫只是说道:“党和军队需要我,我多休息一会,就可能会有一支部队因为没有收到消息而伤亡惨重。”
但他的坚持下,战场消息事无巨细的传向红军各部。
善有善报,疟疾并没有带走肖全夫的性命,在一段时间后,肖全夫的疟疾竟然逐渐痊愈了。
一天,肖全夫又截获敌军重要情报:“前线粮食瓮尽,士兵已经没有饭吃。”
肖全夫赶紧将这一情报上报给红四方面军高层。
红四方面军将这一消息传播给敌军,还没等红四方面军进一步行动,敌军就已经自乱阵脚。
红军趁势进攻敌军,打得敌军节节败退,粉碎了势声浩大的二十万大军的包围圈。
可以说,在长征中,肖全夫作出了重要但鲜为人知的贡献。
五岭山阻击战1947年9月,已经成为第四野战军46军137师师长的肖全夫,奉命在五岭山阻击国军。
原本,上级对肖全夫的任务只是守住五岭山,拖住国军。
但肖全夫在经过考察后,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他认为,五岭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只是派自己军队守住五岭山那是小材大用。
而且,如果敌军久攻不下,可能会通过山路增援杨家杖子,这样只会加大杨家杖子红军的压力,不如寻找机会,彻底打残这一支国军。
毛主席认为,肖全夫身处战场,对战局的判断要更为准确。
因此,党中央发出电报,同意肖全夫的建议,并让他放手施为。
肖全夫坐在指挥部里,望着五岭山一带的地形图,苦苦思索着具体计策。
良久,他回过头,对着传令兵说:“叫各团长过来开会,我已经有了大概的战斗计划了... ...”
22日清晨,一阵剧烈的爆炸声打破了五岭山一带的宁静。
国军用飞机和炮弹,对五岭山进行了地毯式轰炸。
连续轰炸了半个小时后,五岭山再度陷入了寂静。
国军长官陈诚心中一喜,自己突然的袭击必然令解放军损失惨重,看来这场仗,远比自己想象的要好打的多。
他率领两个团的队伍,只冲五岭山而去。
当接近解放军的前沿阵地时,出乎预料的是,这里依旧是死一般的寂静。
这种寂静让陈诚心里十分不安,一股不祥的预感涌上他的心头,他挥了挥手,示意让队伍缓缓后撤,另作打算。
陈诚
突然,不远处阵地里冒出一群解放军战士,向国军两个团猛烈射击。
原来,肖全夫早就预料到陈诚会先用炮火轰炸,然后率军接近,早早就在阵地中挖好了防空洞,做好了埋伏。
在解放军的突然进攻下,这两个团被打的措不及防,纷纷抱头鼠窜,沿原路逃跑。
等回到国军驻扎地,陈诚欲哭无泪的发现,刚刚跟自己进攻的部队损失惨重,能回来的连十分之一都没有。
气急败坏的陈诚调集全部兵力,从三个方向进攻五岭山。
看到强敌来袭,一位参谋充满焦虑地对肖全夫说道:“首长,敌人兵力起码是我们的三倍以上,我们不如先撤回山后。”
肖全夫摇了摇头,说道:“不行,如果我们退了,杨家杖子那边的同志们怎么办?虽然困难很大,但要相信我们一定能打疼敌人。”
他转头向副指挥官说道:“如果我阵亡了,就由你来指挥。”
说完,肖全夫就拿起武器,头也不回地走向最前方的阵地。
在解放军的拼死抵抗下,国军往往打上一天也只能向前移动几十米。
而到了晚上,肖全夫又充分发挥了解放军擅长“夜袭战”“麻雀战”的特点,趁着夜晚不停骚扰国军,把白天丢掉的阵地又给抢回来。
拉扯几天后,国军方面已经被打得精疲力尽,三线都呈溃败趋势,无奈的陈诚只好带着残兵败将撤退。
珍宝岛自卫反击战新中国成立后,中苏关系十分良好,苏联成为了第一个承认中国合法地位的国家,随后中苏还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但是,这种良好的情况却在赫鲁晓夫上台后急转直下。
赫鲁晓夫上台之初,与中国的关系还算不错。
但过了几年,赫鲁晓夫渐渐回过味来:不对啊,苏联支援东欧国家,让东欧国家都很听苏联的话,而给了获得更多支援的中国,却还是保持着独立自主的地位,这么算下来,苏联在对华援助上不是吃亏了吗?
强势的赫鲁晓夫,希望加强苏联对中国的控制,但这与中国独立的愿望显然是背道而驰的。
在这种矛盾下,中苏关系迅速恶化,并最终演变成边境冲突。
1968年到1969年,苏联士兵多次越界进入中国珍宝岛等地,打死、打伤戍边战士和平民。
气愤的肖全夫将情况上报中央,希望能给苏联一些教训。
党中央很快批准了这项请求,将前线指挥权交给了肖全夫,而陈锡联则坐镇北京进行统一调度。
在党中央看来,肖全夫参加革命多年,带兵经验丰富,指挥这场仗必然是十拿九稳。
但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这场自卫反击战虽然结果如预料一般大胜,但肖全夫却做了一个胆大包天的举动。
12日夜晚,肖全夫趁着夜色,竟然悄悄潜入到苏军哨所附近,近距离观察苏军动向。
几个小时后,远处传来一阵“轰隆”的马达声,这立刻引起了肖全夫的注意力。
他赶紧拿起望远镜,仔细一看,原来是3辆苏制T—34坦克!
看到这一情况的肖全夫,赶紧汇报给北京总部。
陈锡联听到后,斩钉截铁地说道:“打,给我狠狠地打!”
然而,肖全夫的回答却出乎陈锡联的预料,他说:“首长,不能打!”
首长陈锡联大怒道:“我的命令你也不听了吗!”
陈锡联
肖全夫赶紧解释道:“首长,现在要是打了,我们的作战意图可都暴露了啊!”
原来,细心的肖全夫发现了一个问题:一般来说,坦克往往要搭配步兵使用,军事上称之为“步坦协同”,但是苏联的这三辆坦克却是没有步兵跟随,十分不正常。
肖全夫分析,这三辆坦克恐怕只是苏军的侦察手段。
若是现在动手了,只是让苏军更加警惕,变得更加难以下手。
肖全夫面临的压力还是非常大的,在当时的环境下,不听将令很有可能会受到处分,而一旦受处分,也就意味着自己的军事生涯走到头了。
但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出于对战局的判断,肖全夫坚定地说道:“受处分我也不打。”
苏联坦克在周围巡视一圈之后,没有发现什么情况,就返回了苏军营地。
正当肖全夫也开始怀疑起自己的判断时,而后眼前发生的一幕让他目瞪口呆。
6辆苏军装甲车缓缓从苏军营地里开了出来,向着江边而去。
开到江边后,三十名苏军士兵从车上跳下来,秘密地跨过江边,在珍宝岛的角落里埋伏下来。
看到全部过程的肖全夫,被吓出了一身冷汗。
原来,苏军也打算在今天埋伏中国军队,如果不是他深入敌军探查,恐怕被伏击的就会是中国军队了。
肖全夫向陈锡联汇报最新情况后,陈锡联也是大吃一惊,连连赞叹肖全夫的临场决策。
在得到上级首肯后,肖全夫一边派人向江边的装甲车摸去,一边命令炮兵做好准备。
几个小时后,炮兵发射几十枚炮弹直冲伏击的苏军而去,直接把埋伏苏军炸得不见了人影。
同时,三个连的步兵包围了装甲车,与装甲车上的苏军进行了激烈交战。
苏军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几乎被全部歼灭,指挥官杨辛中当场毙命。
随后,苏军又派出增援部队,但在我方充分的准备下,苏联的坦克被我军的反坦克导弹一一击毁,连新派来的长官也被我军狙击手一击毙命。
战斗到晚上十九点,珍宝岛自卫反击战,我军大获全胜。
英雄“落幕”晚年的肖全夫,重视起了对子女的教育。
他要求子女独立自强,做什么事情都要靠自己,不要拿着他的名头去“寻便利”。
同时,战争时期的旧伤,也不停折磨着日渐衰老的肖全夫。
2005年2月4日,肖全夫因病去世。
家人透露,在人生的最后几天,睡梦中的肖全夫总是喃喃自语道:“快告诉首长,敌军打过来了,快让同志们转移,我来掩护。”
肖全夫
即便在人生最后几年,即使是在睡梦中,肖全夫也在捍卫着他坚持一生的革命事业,其对党、对人民的忠诚不言而喻。
参考文献:
闫荣安《肖全夫:从红军战士成长为戍边名将》
孔德生《激战珍宝岛——一九六九年中苏边界战争述略》
钱江《珍宝岛事件:中苏间的一次军事冲突》
本文由“文史江山”原创,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纪念珍宝岛反击战50周年!
我们的解放军全世界无敌,吊打一切来犯之敌,我们的解放军好样的
随后更是在1986年,解放军驻防珍宝岛,但此时他们刚刚小编时间对吗
向珍宝岛战祋指战员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