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集成电路已成为当今工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何等重要的事情。根据最新公布的数字,我们的 IC产业将会在2024年一季度取得优异的成绩,全年产出981亿片,较上年同期增加40%。这些优异的成绩,既是中国在半导体产业上取得的巨大进步,更是一个在世界范围内逐步崛起的一个信号。
虽然我们在晶片的效能及制程上落后于西方国家,但这并不能抹杀我们最近几年在半导体产业上所取得的卓越成绩。尤其是在国际上受到严重封锁的时候,中国的半导体工业仍然能够持续发展,表现出了它特有的弹性与价值。
不过,就在中国晶片产业蓬勃发展之时,却有一则令人忧心的新闻:荷兰 ASML公司宣称,它能遥控让它提供的光刻机装置失去功能。光刻机是制造芯片的核心,如果没有光刻机,想要制作出高端的芯片,根本不可能。当前,国内光刻技术的缺陷还没有彻底解决,高端设备仍然依靠进口。
ASML在世界光刻机市场上占有特殊的位置,控制了从高到低的所有关键技术。不过,由于政治原因, ASML不得不遵从美国的指示,不得将其最新的极紫外光刻机出口给中国公司,而且还受到了出口管制。
虽然在西方国家的高度重视与制约下, ASML仍然成功地在2023年至2024年一季度期间,将519部中低端光刻机投放中国市场。这对中国的芯片国产化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从历史上看, ASML一再强调中国市场的重要,并且保证会持续提供产品,但是现在,它的态度已经发生了转变。这一现象的背后,是因为欧美对中国的半导体工业采取了一系列的限制措施,目的是为了保护自己在国际市场上的统治地位。
就像人民日报说的,“我们不能靠西方,也不能买到”。中国半导体工业的发展是没有捷径可走的,唯有不断地进行研究与创新,方可取得突破性进展。幸好,光刻技术已有长足进步。比如,28纳米浸入式光刻技术由上海微电子公司研发,目前正在进行更先进的仪器测试。这样的进步不但为中国的芯片工业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同时也是对整个世界的一种有力的展示。
在对西方国家的封锁与压制中,我国应坚定不移地走自主创新之路,加速进行核心技术研究与产业布局。“两弹一星”,中国空间站,隧道掘进,北斗导航,这些都是在西方国家的封锁下才得以实现的。
随着世界科技结构的改变,中国 IC行业的发展既面临着新的机遇,也迎来了新的挑战。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迫切需要加快我国自主创新,深化产学合作,以科技自立为核心,实现半导体工业的跨越式发展。
科技创新是中国集成电路工业不断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关键。要进一步加强对半导体材料的研究与开发,特别是在材料、设计、制造等方面进行重点突破。比如,在国家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方面,将科研资金集中到芯片设计的原创性和共性技术研究上,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升级奠定良好的基础。
同时,强化产业链的总体布局,也是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的一项重要战略。从原料到芯片,再到芯片,每一步都是至关重要的。比如,在政策导向下,鼓励本土企业在硅材料、光刻胶等关键辅助材料的研究与制造上,并加速 IC后端的封装、测试等,增强整个产业链的自主可控与抵御风险的能力。
既然如此,那就对不起了,不欢迎你进入我们的航天站!